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标签:
游记 |
——铅山瓢泉寻稼轩
文章的题目是郭沫若为南宋伟大的文学家辛弃疾所题的墓联,上联写出了他的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下联道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政治理想。辛弃疾一辈子都在追求恢复中原完成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梦想成为建功立业的大将军,但终因投降派的打击和阻挠,于1207年,在江西铅山家中,在他“杀贼、杀贼、杀贼啊”的呼喊声中溘然长逝,这年他67岁。他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实现“飞将军”的理想,却歪打正着,在词的世界里获得了飞将军的称号,成为与苏轼齐名的一代豪放词派大家。
2013年11月18日,带着对这为先贤的敬仰,我们驱车来到了江西上饶铅山县,第二天一早从县城驱车20几公里来到稼轩乡去寻觅词人所描绘的瓢泉旧居景色,只可惜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一汪流淌了千年的瓢泉遗迹。如果不是在乡政府找到一个当地的村长做向导,就连这个地方也难以寻觅到。沧海桑田,作者笔下的带湖之境更无法寻觅了,我不禁自问:这还是那个“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地方吗?据老乡介绍他的墓地还在另外一个地方,而且车子进不去。我们后人对这位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遗忘的太深!看到各处都在人造景观,大兴楼堂馆所,不知对这样的旅游资源弃之不用又作何感慨.......
辛弃疾的一生是积极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多次被贬为民,但其少年立志始终未变,直到生命终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又是寂寞的,寂寞在他的志向只有很少的志同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
他虽然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但终究只能落得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贺新郎》)的环境。
理想的不能实现,必然引来旷达的离世情怀,以期来慰藉自己悲凉的内心世界,最后以作者的《洞仙歌》来结束这篇短文吧:“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耳,身後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期待作者身后的铅山今后更加美丽,不负一汪瓢泉美名!
http://s4/bmiddle/001DiVWtty6EtpOdxN943&690
通往瓢泉的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