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嫦娥奔月
(2011-10-08 13:46: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美丽的嫦娥飘飘悠悠地一直朝着月亮飞去。画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诱发学生的想像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课文中“飘飘悠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构建文本基本框架。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新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2、读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谈神话,明确阅读神话的侧重点。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前面两个单元的都不同——它是神话故事。
同学们,以往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们神话故事与一般的故事大致有哪些不同吗?
(1)神话故事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幻想。
(2)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都是神,神话是记载人们幻想中的神的故事。
(3)神话故事的情节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2、发生在神身上的故事情节往往是超自然、超现实的,在这些神奇的想象上往往寄予人们一些美好的愿望。所以,我们阅读欣赏神话就要侧重于关注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情节,读出神的形象,感受美好的意境,感悟远古人民寄予的美好愿望。
(板书:情节 形象 意境 愿望)
三、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7):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1、描红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3、精读“后羿射日”、“嫦娥本月”和“后羿追月”等富有神奇色彩的情节,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寄予的思想感情;感受和内化神话故事平实、极具表现力的语言。
4、解读嫦娥奔月时的内心世界,体会嫦娥为民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抓住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2、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寄予的思想感情;感受和内化神话故事平实、极具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复习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文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二、指导欣赏“后羿射日”这个情节。
(投示:描写“后羿射日”的语段)
1、如课文中描写后羿射日(板书:后羿射日)这个情节,我们如何来阅读欣赏呢?请一位同学先来为大家朗读一下。
(指一名学生朗读)
(1)(课件凸现“运足、拉满、射下”三个描写动作的词语)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读,你从这三处动作描写上感受到了后羿怎样的形象?
(学生自读感悟:)
(2)读后交流:
A、后羿力大无穷:连神弓都能拉满,拉圆,而且一口气拉了九次,肯定力大无比。
B、后羿射技高超,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百发百中。
C、说到射技,同学们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这三个拟声词(课件凸现:嗖——嗖——嗖——),谁来读读看,后羿射出的箭的声音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读出箭射得远,速度快,力量大)。
(师点拨这里拟声的写法衬托出了后羿力大无穷,射技高超。)
2、这个情景描写仅仅表现了后羿的力量和射技吗?(教师课件凸现:一口气)一从“一口气”上还能体会到点什么吗?(提示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
读出后羿对百姓的同情。
3、读好后羿对最后一个太阳说的话。教师相机点评。
4、人们想象出这样神奇的情节,塑造后羿这样正义的英雄想表达什么怎样的愿望呢?
(这里表达远了古人民征服自然的幻想。读到这里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了神话神奇的美,感受到远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再请你来朗读,带给我们的感受一定不一样了。
三、学生实践抓住主要情节欣赏神话。
1、《嫦娥奔月》中还有哪些这样充满神奇色彩的情节呢?让我们去找找。
(学生浏览课文)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下面两个情节最为重要:
——嫦娥奔月(板书)
——后羿追月(板书)
2、阅读神话就要这样敏锐地捕捉到主要的情节进行阅读欣赏。我们先来阅读欣赏“后羿追月”。(课件投示文本)这个情节是写嫦娥夫妇俩永别的情景,阅读时自然要关注人物的行为。你们自己用心读读看,你们从他们的哪些行为上体会到什么?将重点的词语圈划出来。
(学生读书圈划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1)从后羿的行为:冲出门外、呼唤、追去,体会到他对嫦娥的爱,他很爱妻子。
(2)从嫦娥凝望的行为中体会到嫦娥也很爱自己的丈夫后羿。
(投示:焦急地冲出、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深情地凝望)
(3)谁来读这组词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词组,个别读,,谈特点,齐读)
(4)在动词前恰当地使用一些修饰的词语,能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神话是劳动人民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下来的,语言虽然通俗,但很具表现力。下面让我们再来朗读这段话,读出后羿和嫦娥感人的爱。
(学生练习读,再个别朗读)
(5)同学们,一对恩爱的夫妻从此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彼此只能互相遥望寄托彼此的思念了。但是他们分别的情景恰好证实了他们爱情的忠贞。人们幻想中出现这样的情节,寄予了怎样的愿望呢?
――希望天下的男女都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爱情。
——表达了远古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四、感悟嫦娥的牺牲精神。
1、那么,嫦娥奔月这个情节,从文字描绘的情景你又能体会到哪些美呢?
(学生自读,体会)
(1)飘飘悠悠,可以体会到嫦娥飞上天的身姿是那样的美丽。(投示插图)是啊,美女腾云驾雾的身姿是那样轻盈。
(2)这段文字中还有一个叠词——板书。它表达出了什么美呢?
(嫦娥奔月那晚的月色非常美丽。)
(3)你们能读出嫦娥奔月飘飘成仙的美妙感觉吗?
(放音乐《月儿高》(空灵、神秘的感觉),学生读)
2、情景写话。
(1)在远古人民的心里升天成仙,长生不老是多么美好呀,他们对此充满向往。但是,嫦娥愿意就这样离开人间成仙吗?他为什么要吞下仙药?此时此刻他最牵挂的是什么?她在想什么?她在心里说了什么?……
(2)请你再次走进神话,联想一下嫦娥在奔月的途中内心在想些什么?或许在说些什么?请你拿出笔和纸,具体描述出嫦娥的内心世界。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然后交流)
3、朗读“嫦娥奔月”的情景
(1)这么美妙、空灵的画面中却蕴涵着嫦娥这样丰富的内心世界。嫦娥的成仙为了保护百姓安宁牺牲自己个人的幸福,作出的无悔的抉择!(板书:牺牲幸福)现在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这幅画,你还是仅仅觉得升天成仙的美妙吗?(放《梁祝》,学生齐读。)
(2)每当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都会想念好心的嫦娥,脑海中情不自禁地会浮现嫦娥奔月的感人画面——读;
(3)这个神话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她能永远告诉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追求真善美的民族——读。
(4)每当皓月当空的夜晚,上一代人给下一代人深情讲述这个神话是,嫦娥奔月的画面就会在孩子幼稚的心灵埋下一颗崇尚真、善、美的种子——读。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亲友听听。
【板书设计】
11、嫦娥奔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