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梨树梨花原创散文 |
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s12/mw690/001DiUKZgy6R7wm4Uc34b&690
当杏花谢去,梨花追着桃花就开了,一年的第一个季度也就过去了,春又老了。
元代邵亨贞在其《清平乐·梨花》一词中云:“绿房深窈,疏雨黄昏悄。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料得和云入梦,翠衾夜夜生寒。”古人喜欢将梨花比喻为“晴雪”,就是梨花开时,那满树的洁白之花仿佛晴天下的一场瑞雪压满枝头,富有意境。“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 写的就是梨花(晴雪)开放春又老去的情景。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又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我家南院的梨花已经晴雪满枝头。春风吹来,枝摇花颤,清香四溢,引来无数蜂蝶在花上翩翩起舞。当阳光覆盖住梨花时,逆光看去,洁白的花朵,高低错落,通透诱人,构成一幅清新自然浪漫唯美的诗意画卷。
梨树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可谓遍及全国。其“晴雪”之花素淡的芳姿,果实清脆甘甜。梨全身可入药。其果可治热咳;切片贴之可治火伤;捣汁内服润肺凉心,可解疮毒、酒毒。其花能去面黑粉刺。其叶煎服,可治风寒和小儿寒疝。其树皮能除结气咳逆等症。既可观赏,又是上好水果,还是一种极佳的药物,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记得多年前的四月初,我去过邻省的砀山。那儿是著名的砀山梨产区。那时正是梨花盛开时节,置身于万亩梨园春景,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玉树银花,含烟带雨,飞雪敝日,空气中飘拂着淡淡的梨花芳香,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让人有进入冰清玉洁的世界幻觉,又仿佛到了亦真亦幻的人间仙境,到处都是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我问果农,这梨花一般能开多长时间?果农说,梨花开不长,前后十来天就谢去了。我又问,一棵树能结多少梨?他说不一定。大年时结得多一些,小年时会少一些。不过,我们尽量会调整梨树的结果,避免大小年现象。然后,他简单告诉我,如何整枝,如何减掉多余的花,如何密植以保证足够的授粉,如何在授粉不足时人工授粉,等等。这样下来,整个砀山县一年可以产砀山梨近50万吨。这小小的梨,让这原本贫困无人知晓的黄泛区变得富有且世界知名。所以,在砀山人的心目中,梨就是神。
而在很多游子的心中,梨就是故乡,梨就是母爱,梨就是亲情。我喜欢一首歌叫做《梨花又开放》:“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满天飞扬/落在妈妈头上/飘在纺车上/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永生永世我不能忘/重返了故乡/梨花又开放/找到了我的梦/我一腔衷肠/小村一切都依然/树下空荡荡/开满梨花的树下/纺车不再响/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满天飞扬/两行滚滚泪水流在树下/给我血肉的故乡/永生难忘/永生永世我不能忘/永生永世我不能忘”。这首歌演绎的就是这样的亲情,这样的乡愁,这样的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
不过国人喜欢滥用谐音,梨就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梨和离谐音,因此,很多人忌讳“分梨”吃,哪怕再大个儿的梨,也轻易不分吃,怕的就是合了“分离”之意。梨花开时瑞雪一片,古人觉得白如丧,又犯忌讳,也轻易不在门前种梨。所以,红色的桃花,粉色的杏花,鲜红的海棠花,都是古人喜欢在门前栽种的,它们所受歌咏也最多。
说到海棠花和梨花,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也合了前几年大家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说的是,苏东坡有一诗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光从这七个字去看,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描述了梨花与海棠花同时开放的一种场景而已。但是,东坡先生是文字高手,在他看似平淡的文字中其实包含着谐趣,是调侃好友词人张先的隐喻之作。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寓意深远,诙谐十足。后人就常用“一树梨花压海棠”来形容老夫少妻配,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我说此,对现实并无所指,仅博一笑耳。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有“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杨玉环落泪也动人的美颜。其实,现实春雨中的梨花的确有娇容可人特色,让人难以忘怀。
http://s6/mw690/001DiUKZgy6R7woZgih85&690
http://s6/mw690/001DiUKZgy6R7wpEqwZf5&690
http://s7/mw690/001DiUKZgy6R7wqn0Wy56&690
http://s16/mw690/001DiUKZgy6R7wqYkWz7f&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