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度牒·戒牒·僧伽证

(2012-04-04 20:38:57)
标签:

泰国

度牒

戒牒

僧伽

寺院

文化

分类: 工具

    近日闻友于富阳出家,感叹其放下的勇气,悲叹其幼子未成年!

    出家后的每次外出,都会引人注目,也会投来各种问题。例如:你们吃肉吗?你们一个月多少钱工资?你们是和尚吗?……

    当然是和尚,在佛教里,和尚是尊称,道德高尚的人堪称和尚;僧人是没有工资的,车卡是寺院的,寺院是社会公有的。有的寺院也会给僧人发些钱,用佛教的言语来讲,这钱叫现前僧物。就如同有人给主事者(主持等人)一些钱,请其给大家买需给品,而其又不晓得每个人需要什么,所以其就将钱直接转交给大家。‘你需要什么自己买吧!’佛教称这叫供养。例如某一个人的朋友托我给此人100元钱,我给他时就会说:‘某某供养你100块钱’;关于吃肉,原始佛教,当代南传、藏传佛教都允许吃鱼和肉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梁武帝时期,皇帝下令僧人禁止吃肉。物皆爱命,不吃肉是大乘佛教慈悲的体现,也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表现。平常大家说吃素,吃素是说不吃五辛,也就是葱、大蒜、小蒜韭菜、洋葱等。别的不好说,但是真正大乘的寺里是不吃的,鸡蛋也不吃。……

    每每解答后,都会得到中肯的评定,“哦,你们是真和尚!”
度牒·戒牒·僧伽证



    现代许多人对佛教都是有一些了解的,这些问题也并非问题。即然都不是问题了,为什么还要这样问呢?因为大家心存怀疑,因为社会上总是会有些反面的例子出现。前一段时间有几个人假装尼众在街上要钱,头带护士帽,一身武侠小说的打拌,单看装扮就知道是假的了,且不用谈出家人是不会在街上要钱的。

    佛教是中国文化主体的一部份,问题的出现,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大家对佛教了解得还不够。二是因为出家有很大的功德,“但现沙门形,福报难思量。”所以就有很多人冒充出家人,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国家也相继有度牒、戒牒、僧伽证等证书出现。
度牒·戒牒·僧伽证



    起初的佛教是没有这些证书的。如泰国僧人的地位十分高尚,乃至于每个男孩长大后都要出家一次,才算成人,才算完成了教育,出家、还俗都是荣誉的象征。泰国之前是没有任何证书的,但世界这个大环境渐渐改变,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曾经在泰国学习的衍空法师,在寺的里演讲中得知,泰国现在也有度牒一样的证书了。

    中国最早出现度牒,大概是在公元700余年前,由官府发给的僧籍凭证。《唐会要》曰:“‘天宝六年五月制:僧尼令祠部给牒。’则僧尼之给牒自唐明皇(唐玄宗)始也。”隋文帝时,准许百姓自由出家,那时候的出家人可以不当兵,也不必缴税。于是有许多人为了逃避兵役赋税,都出家去了。最高记录,曾经有一年之中,五十万人出家。到了隋炀帝时,朝廷禁止百姓私自出家,从此后,出家必须由皇帝下诏,地方奉敕,有一定的名额,并且还要经过试经考试。
度牒·戒牒·僧伽证



    度牒有两大作用——剃度批准书和身份证明。首先是剃度批准书,持有者凭借它可以出家;其次是身份证明,持有者凭借它能够证明自己合法的出家人身份,并以此享受免除赋役的特权。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目前日本国仍保存着日僧最澄入唐朝时所得的度牒,上面详细的记述僧尼的原籍、俗名、年龄、所属的寺院、师名以及官府有关职掌宗教人员的联署。

    元代颁发度牒的制度渐渐宽松了,受戒者从元代起则要在头顶上燃炷香,以香疤作为终身誓愿的标志,这一规定经明清两朝一直沿袭至当代。直到1983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的会议上规定: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也不会要求烫戒疤了。

度牒·戒牒·僧伽证


    到了清中期以后,度牒制度逐渐废弛,清世宗(雍正)正式废除度牒制度。

    始于唐朝由政府发放度牒的制度,在清代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取而代之的是戒牒,戒牒与度牒不同之处在于戒牒是佛教内部签发给受戒比丘僧,以证明其所取得的比丘资格的凭证。戒牒并不能够像度牒一样,能够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虽然如此,在之后300余年里,戒牒依然充当着僧人身份的凭证。

    现代,根据《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恢复度牒制。恢复后的度牒,就是僧伽证。图片中是北京第一次颁发的僧伽证。

    经介绍说明,僧伽证是僧尼的僧籍身份凭证。常住寺院建立僧籍后,报省佛教协会申报核定,在上报中国佛教协会备案之后,发给上报寺院,与戒牒一起由寺院保存。乃至于外出参学期间,僧伽证与戒牒也都要由留单寺院保管,若离开僧伽证所在地寺院,须办理相关手续,重新申请。僧伽证须年检,一年一审。通过对证件的管理,也是对身心的管理,安住道场,身安道隆嘛。

    阿弥陀佛!感恩同行善友的支持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