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中国为何培养不出顶尖专业记者?
《华盛顿邮报》医学记者布朗是医学院博士,他一周上4天班,一天在医院给人看病。他称这样做是确保作为卫生记者能时刻跟上医药界的最新发展。”这条消息是对中国目前记者行业的一个反讽。据我了解,仅卫生行业的记者大部分均是由中文系改行,或者新闻系毕业报道卫生系统的新闻,这样的结果就是不断出现所谓的“动骨科手术要求查梅毒”的外行说法。而另外一个发生在深圳的所谓高价医了事故最终也以当事人的“有选择的说法”,而陷媒体于不义之地。这种不专业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部分的媒体在报道一些常识问题时,会露怯。查梅毒这样的事情本来是动手术时必查的一个常规项目,但在记者看来,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乱收费的项目。
如何区分专业以及非专业间的区别,如何在异常中发现常识,决定了媒体记者在专业方向能否成功并引领报道潮流的能力。但显然,目前的中国行业系统的记者鲜有人达致这样的目标。
而分布于各行各业的媒体记者大部分半路出家,全职全能,凭借短暂的基本知识写作,屡出笑话,这些也许才是我们与国外记者真正的差距。
从常识作起,以专业能力来报道普遍知识与新鲜事件,应当成为媒体从业者的基本共识。师永刚 发布于信睿2012年第三期
前一篇:深圳晚报:50年后重提雷锋
后一篇:北京晨报:像潮汐一样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