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
“这本书以三毛在台湾十几处生命的重要路标与生活过的纪念地为基础,画出了一幅独特的‘三毛人生地图’。而且它还能够让赴台旅行的内地文艺青年,‘用3天的时间走遍三毛的48年人生’。”昨日上午,作家师永刚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谈论刚刚出版的《三毛台北地图》时如是说。
继《三毛:1943-1991》出版之后,师永刚又推出了首部“三毛地理传记”《三毛台北地图》。对于该书的出版恰逢内地游客赴台“个人游”开通,师永刚说:“‘个人游’将使台湾神秘的一面很快展现在内地游客面前。传统的自助旅游图书可以说已经被互联网上的‘游客书’与谷歌地图替代,传统的风光游只是台湾的‘皮肤’,要想深入台湾的‘灵魂与内心’,就要找到组成台湾传奇的那些名字与思想的出处。这时候我们就设想开创一个新的旅游书的出版形态。”师永刚认为,恰好三毛又是一个喜欢旅游、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女人,内地有成千上万的“三毛迷”,加上他很早就对三毛有着深刻的研究,所以就选择三毛作为首本“台湾个人游配套读物”的人物。
披露三毛鲜为人知的旧事
师永刚告诉记者,在撰写《三毛台北地图》时,他与另两位作者方旭、冯昭透过三毛家人的目光与讲述,来拍摄三毛在台湾所生活过的地方与重要的“人生坐标”。“三毛在这些地方发生的故事,在时间跨度上长达48年。”
对于许多“三毛迷”而言,这本书的最大“看点”是通过一些真实地点,披露了三毛生前许多鲜为人知的旧事,而这些故事也更加直观、细腻,使三毛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比如书中介绍她很小的时候随父母家人迁往台湾,住在合江街36号,恰巧与白先勇为邻,两家还共享开满红色芙蓉花的围墙;中学时三毛升入台北最著名的北一女中,这所中学是台湾众多名女人的滋生地;之后三毛念文化大学,常常与师友文友集会,在阳明山读书、恋爱,在明星咖啡屋喝咖啡、写文章。再后来,她远赴西班牙、撒哈拉,在荷西离世后又重回台北,买下一间屋顶公寓写剧本,在中山讲堂做演讲,在海滨小屋享受片刻闲暇时光,直至在荣总医院辞世。”师永刚介绍,这些三毛人生中的转折事件都在这本书里有全面的展示。
内地读者赴台的“文化地图”
师永刚告诉深圳商报记者,《三毛台北地图》的撰写历时3年。作为一本地理类图书,它不仅要“会讲故事”,还要“有用”。“在这本书里,我们把三毛小时候的出生地以及她曾就学的北一女中,包括文化大学以及明星咖啡屋等20多个与她有关的地方,做了一次全面的拍摄与展示。比如讲到她小时候住在合江街36号的时候,我们也会基于史实描述她小时候的故事,比如她‘穿鞋子上学’的童年趣事,以及建国租书店对她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等。书中在介绍这些地点时,也会划出周边著名的景点以及交通路线图和购物指南等资讯。”师永刚介绍,他希望这本书可以使读者在三毛家附近参观的时候,一边可以感觉到三毛当年生活过的地方气质,直接对号、匹配阅读三毛的文字和故事,同时也可以“拿一杯台湾刨冰”,直接体验三毛当年游玩过的地方。
谈及该书的撰写过程,师永刚感慨地说,这原本只是缘起于一次简单的撰稿行为,但后来因为内容的增加,竟变成了一本独立成系统的书师永刚说,希望这本“向三毛致敬”的书,能够成为内地读者赴台旅游的“文化地理参考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