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那些传闻又有什么关系 新闻晨报

标签:
杂谈 |
2011年5月8日 B12:B12-星期日·悦读封面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炳剑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images/pub_25.gif新闻晨报" TITLE="三毛:那些传闻又有什么关系 |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images/pub_27.gif新闻晨报" TITLE="三毛:那些传闻又有什么关系 |
||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files/20110508/m_336929.jpg新闻晨报" TITLE="三毛:那些传闻又有什么关系 |
|||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images/pub_29.gif新闻晨报" TITLE="三毛:那些传闻又有什么关系 |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images/pub_31.gif新闻晨报" TITLE="三毛:那些传闻又有什么关系 |
□文/张炳剑
曾经的我很喜欢一个关于沙漠的传说。相传浩瀚的戈壁沙漠里,有一种生长了千万年的石头。它是一种植物的结晶体,这种植物的种子天生成对,开花后根茎相连,花如玫瑰。如果其中一株死亡,另一株也不再开花,并且慢慢枯萎。无数年后它们的躯体与沙子结晶成一种奇特的花朵,没有生命但永不凋谢,成为象征恒久爱情的“沙漠玫瑰”。
喜欢这个传说,是因为一个作家,她的故事她的文字曾经相伴了我的整个少年。在我心中,她和她的西班牙丈夫就像这个传说中的沙漠之花,一株死亡了,另一株也慢慢枯萎,但她们的故事因了她美丽而伤感的文字,最后结晶成了那朵永不枯萎的“沙漠玫瑰”,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巧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一种孤独的凄美就会深深地攫住我的心灵,齐豫空灵的歌喉会刺破所有的现实,带我回到那个读三毛追三毛的中学时代。相识三毛是因为一个有着同样忧郁和“神经质”的女孩,她对这个女作家的狂热追捧深深触动了我。
于是,我向她借了三毛的《我的宝贝》,这是一本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温情和回忆的书籍,尤其是那些埋藏着巨大悲伤的小玩物,使我在枯燥的学习中有了排解苦闷情感的途径。接着是《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那玄妙惊险的沙漠生活,以及那平淡而坚贞的爱情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这些文字中,我获得了心灵的快乐、感染了悲悯的情怀,随着文字或笑或哭,随着情节颠倒着迷。
这个奇女子,似乎生来就有一股远离“凡尘”的孤寂,她的生命在阴郁、反叛、流浪和自杀的浇灌下艰难成长。可是,她的文字分明又是那么的性情和丰富,不仅写异国的风土人情、儿女私情,也写民族的冲突无奈、时代的悲欢离合;不仅写人生的善良博爱,也写人性的贪婪阴险;甚至于自己的猜疑、忏悔。
她就像一个邻家姐姐般与你诉说家长里短,倾诉人生的悲欢离合。她那沛然的生命感,使她能把很多凄怆的际遇,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
在我看来,正是这种离奇的反差,造就了三毛及其文字的独特性。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60、70,甚至8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可以说,她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我不能想象,在那青涩的少年时期,如果没有三毛的存在,我的精神世界将会怎样的单调苦闷。
可是,她终究逃不过“死神”催促,在1991年的一个清晨,以一种令人不解的方式离开了这个她早已“厌倦”的尘世。她的离世像晴天的一声响雷,震懵了整个华人世界,有人痛惜,有人八卦。纷纷扰扰中,她的那些“传奇经历”便成了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
此后,有关三毛的书籍蜂拥而至,有人怀疑她与荷西情感的真实性;有人重走她生前到过的地方,美名其曰是感受她的内心;而那个自称拒绝三毛的王洛宾则频频现身于媒体,讲述他与三毛的恋情真相。
传闻环绕不断,猜测此起彼伏。世间流传的许多红尘往事,让这位内心孤寂的女人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谜,一个重大的历史与文化现象。但在我看来,这些,那些,都不忍卒读。三毛于我,她就是一个用生命在感悟,在写作的作家。她的性情,她的勇敢,她的忧郁,那么真实地击中了我的内心。
时过境迁,我对三毛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她的爱由狂热转向理性。当媒体在纪念她逝世20周年重提那些传闻时,我开始重新审视它们。其实,这些传闻如今已经鲜少人提及,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存在都不可能长久,所有的事物更像万花筒中的色彩,稍众即逝。但对于三毛迷们来说,这些传闻却是永远也绕不开的结,即便是与这些传闻有关的人或已作古,或已沉寂。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三毛:1943-1991》时,我内心有了一种久违的喜悦。它是一本在用心、深入访谈三毛家人、亲友,作过大量资料搜罗和查证之后,对三毛生活作出最真实记录的书。除了详实的文字记述,它还刊登许多三毛生前未披露的私家照片。翻开它,就像面对三毛这位平凡可亲的女子,看到她的丰姿面貌,进入她的心灵世界。
在这里,我对三毛的成长历程、生活态度、浪漫爱情、写作精神,以及三毛文字背后的故事和三毛的个性与为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坊间对于三毛本人的种种说法与猜测做了一次全面的澄清。因为有了三毛最亲密的人参与,这些澄清该是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的。
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她与“西北歌王”王洛宾的恋情,但与我们听到的版本却是天壤之别。台湾作家司马中原是促使三毛奔赴大陆见王洛宾的“始作俑者”,他在一篇《三毛的生与死——兼谈她的精神世界》的文章中谈到过三毛究竟是怎么到大陆认识王洛宾的过程。原来司马中原从大陆流寓到香港的女作家夏婕处听说了王洛宾凄美的艺术生活后大受感动,便将它转述给三毛听,结果三毛听后也深受感动。而三毛是个性情中人,当即表示要写信给王洛宾,甚至要去新疆看望他。
三毛确实这样做了,不仅写了信,也真去了新疆。但在司马中原看来,三毛写信常用“亲爱的”、“最爱的”字眼,更把“爱死了”当成挂在嘴边的口语,王洛宾显然是会错意表错情了,把她的博爱当成爱情。此外,三毛生前曾告诉好友陈若曦,她在新疆与王洛宾相处甚不愉快,从新疆回来后,见到夏婕,她甚至气得破口大骂。可见,三毛与王洛宾之间的所谓“恋情”并非像传闻中所描述的那样。
写到此,我内心突然生出一种虚无感,虽然我坚信世间总有一个真相,谣言终究会被破除,但对于另一个世界的人来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有论者说,三毛的作品老少皆宜,因为它读起来“好玩”。里面随处可见的趣味是一般作家没有的,也学不来的。从这一点看,三毛太乐观了。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正如三毛自己说的,她写东西就是玩。而我想说的是,这些传闻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喜欢她就好了。
《三毛:1943-1991(三毛辞世20周年特别授权纪念版)》
师永刚陈文芬 沙林
定价:39.80元
作家出版社
《三毛:1943-1991
师永刚
定价:39.80元
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