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韵戈亭

(2022-11-22 10:20:54)
标签:

宋韵

戈亭

分类: 乡愁记忆

宋韵戈亭

卢明龙

戈亭,为德清县北部与吴兴区南部接壤之地的水乡小村,方圆不过数里,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着各方面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去探访、去研究。

1986年在原属戈亭乡、现为钟管镇东舍墩村的辉山塔下发现的“辉山遗址”,发掘出两座土坑墓,出土大量木质葬具及琮、璧、珠、坠等玉器,其中一件七节玉琮现已是国家一级文物,德清县博物馆镇馆之宝,据测定距今已有约4100年历史。近年在原属戈亭乡潘家村、现为钟管镇戈亭村发掘的“西施湾遗址”,经鉴定距今53004000年,与“辉山遗址”大约同一时代。这两处遗址经研究,认定为“良渚文化”的一部分。而此地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属防风国所辖范围因此也应是防风文明的一部分。

戈亭这一地名十分古老,但是究竟源于何时,因缺少记载,已不得而知。康熙《德清县志》只是语焉不详地提到:“古十里一亭,以寓止宾旅。”《白孔六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据当地父老传说,昔有古亭,在春秋战国时代此地曾贮藏兵器,故称戈亭。戈亭之亭,究竟是一行政单位,还是吴越交界之地的营垒,尚需考证。秦汉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刘邦即曾经担任秦代基层小吏“泗水亭长”。而古代边境之地有亭戍,路途之上有亭邮,放在戈亭,似乎也都能说通。

如果“戈亭”之名由“戈”这一兵器而来,应该有2000多年历史了。因为,“戈”是先秦时代的一种主战兵器,戈被运用最广泛的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但是战国末期随着战争模式的改变而逐渐销声匿迹,戈是适合车战的兵器,“胡服骑射”代替兵车之后,戈也基本完成其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以上有太多的假设和猜测,我们能看到的古籍之中明确记录了戈亭这个地名的,则是在宋代。

我们目前所知最早记载有戈亭这一地名的古籍为南宋由时任湖州知府李景和等邀请归安(今浙江湖州)谈钥编撰,成书于嘉泰元年即公元1201年的《嘉泰吴兴志》。此书记载有戈亭地名的为以下几条:

卷五 乌程县 之“余不溪”条下:

在湖州府,出天目山之阳。经临安县,又经余杭县,又东至安溪,又东至奉口,经德清县折而东北至苎溪漾、敢山、牛坟、戈亭,又后林村,又东北为菱湖,又东北至湖趺漾,经荻冈寺东直北,折而西为大湾,又西北会前溪水入岘山漾,入定安门至江子汇为霅溪。

由此可见,至少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戈亭地名已经完全确定下来。而谈钥此书也是在前人志书基础上增补整理而成,想必在他之前的书中早已清楚记载,可惜这些书皆已散佚。

戈亭尚有唐宋时期古寺。

《嘉泰吴兴志》卷十三 寺院 德清县 之“唐寿寺”条下:

在县北二十七里戈亭。吴越时建,号孝德寺。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唐寿寺之寺名,在《嘉泰吴兴志》以后的志书中皆不可见:

成书于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陈颀初修、劳钺续修、张渊编纂的成化本《湖州府志》因字迹漶漫,只隐约可见“广寿寺,在(德清)县北二……”字样。

成书于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王珣主修,汪翁仪、唐应徵、陈远等人编纂的弘治本《湖州府志》,系在成化本基础上增补而成,清晰记载:“广寿寺,在县北二十七里。”

成书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胡承谋纂修的《湖州府志》记载:“广寿寺,在(德清)县北二十七里戈亭村,唐武德二年建。咸通中赐额。”“清福寺,在戈亭村,宋乾德二年建。相传赵孟頫常游此,有‘清福宋朝曾建寺’之句。本朝顺治二年重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在胡承谋府志基础上增修的《湖州府志》,记载与胡承谋同。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宗源翰、郭式昌修,陆心源、周学濬、汪曰桢等纂《湖州府志》,记载与劳钺、胡承谋等基本相同。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侯元棐修,王振孙等纂《德清县志》记载:“广寿寺,在县北戈亭村,唐乾德二年建。咸通中赐额。”“清福寺,在县北戈亭村,宋乾德二年初建。相传赵松雪常游此,有‘清福宋朝曾建寺’之句。国朝顺治二年重修。”

民国十二(1923年)年吴翯皋修、程森纂《德清县新志》记载:“清福寺,在戈亭村,清咸丰辛酉年燬废,地存。

2000年《钟管镇志》载:“广寿寺,位于戈亭,唐乾封二年(667)建,咸通(861)中赐额,解放前夕,尚有金刚殿,1955年建茧站时被拆。”“清福寺,位于戈亭杨家桥西南,宋乾德二年(964)建造,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咸丰辛酉(1861)火毁,光绪初重建,民国三十六年(1947),僧楚光募资重建,现已毁。今杨家畜牧场所在地。”

自宋至今,虽然志书的记载原来越清楚,却也留下了未解之谜:

其一,唐寿寺到底是真有存在,还是误写?《嘉泰吴兴志》记载的吴越时建的孝德寺,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名唐寿寺。此唐寿寺元代以后是否因为赵孟頫曾写有“清福宋朝曾建寺”的诗句才改名为清福寺?或者本就是广寿寺的误写?究竟谈钥是否混淆了清福寺和广寿寺?因为缺乏相关佐证,只能全部存疑。广之繁体字“廣”与“唐”字形十分接近。只凭目前的能找到的资料,已经无法理清。

其二,胡承谋和李堂的两个乾隆本《湖州府志》有关广寿寺、清福寺的记载应该是参考了康熙本《德清县志》,但是康熙《德清县志》却犯了一个错误,不知是本身有误还是传抄时误写,唐代并无“乾德”年号,“乾德”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唐朝太祖有年号武德,高宗有年号麟德、乾封,唐肃宗有年号至德、乾元,唐代宗有年号广德,均与此年号接近。所以在胡承谋、李堂修志的时候,将广寿寺的初建年份改为“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为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之次年。2000版《钟管镇志》作:“唐乾封二年(667)建”,乾封乃是唐高宗李治之年号,不知此说依据何种古籍。公元619年与公元667年,相差48年。“咸通中赐额”,咸通则是懿宗李漼的年号860-874年。如是武德二年建,广寿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其三,乾德是宋太祖赵匡胤所用的第二个年号,乾德二年为公元964年,当时统治浙江地区的吴越国是臣服宋朝的王国之一,吴越国自第一代国王钱镠起就奉行“善事中国”的国策,奉中原王朝正朔。赵宋建立以后,吴越国使用宋朝年号。所以,无论是写吴越时建,还是宋乾德二年建,两者并不矛盾。乾德二年乃是吴越国王钱俶在位第17年,正是这一年,宋太祖赵匡胤出兵灭蜀,准备横扫天下。原本就笃信佛教的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下令大建寺庙佛塔。清福寺自宋朝初年建立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从实地看,广寿寺与清福寺在戈亭确实是两座不同的寺庙,一北一南,相距不过二三里地。

广寿寺原位于戈亭集镇,大寺桥北堍。现可查到的清代乾隆以后至民国方志皆无明确记载,故不知毁坏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尚存金刚殿,并有戏台,金刚殿于1955年戈亭建茧站时拆除。茧站停用后,已售于私人开厂。

清福寺在历史上应该经历了多次重建。乾隆本《湖州府志》有“本朝顺治二年重建”之记载。该寺在清朝末年经历了毁灭性的劫难,根据民国十二年程森《德清县新志》记载:“清福寺,在戈亭村,清咸丰辛酉年燬废,地存。”咸丰辛酉年即公元1861年,慈禧太后就是在这一年发动“辛酉政变”。当时正是太平军与清军在浙江激战,百姓称太平军为长毛,清福寺当时可能就是毁于战火。2000年《钟管镇志》载:“位于戈亭杨家桥西南,宋乾德二年(964)建造,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咸丰辛酉(1861)火毁,光绪初重建,民国三十六年(1947),僧楚光募资重建,现已毁。今杨家畜牧场所在地。”清福寺位于戈亭杨家桥自然村西南,与南洋、卢家湾自然村隔河相望。

清福寺在当地村民、社会贤达的护持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火日渐兴旺。近年由兴诚法师、仁杰法师前来主持,寺院发展较快,已经重建了大雄宝殿、山门、围墙等建筑,初具丛林规模。

清福寺数年前疏通水渠时,曾挖出宋代风格的石狮子一只,由于石质风化严重,已看不出当年的真正样子,反而类似一只家犬在看守寺院。不知道它曾蹲踞寺中多少岁月,亦不知道它曾沉埋地下几许晨昏。在清福寺的地底,想必还有更多历代的古物,只是没有显露身形。或许,不知何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便能冲刷出一些来。

宋韵戈亭
(清福寺出土石狮)

良渚文化遗址、宋代的信史和唐宋的古寺、石狮,还有戈亭这个古老的地名,让这里充满了古朴的气息,加上这里的中医文化、抗日文化、诗词文化、书画传承等等,令人惊叹,令人神往!戈亭的乡村文化之旅值得期待。

20221121

宋韵戈亭
(《嘉泰吴兴志》影印件)

宋韵戈亭
(明代成化《湖州府志》)

宋韵戈亭
(明代弘治《湖州府志》)

宋韵戈亭
(清代乾隆胡承谋《湖州府志》)

宋韵戈亭
(清代乾隆李堂《湖州府志》)

宋韵戈亭
(清代同治湖州府志)

宋韵戈亭
(清代康熙《德清县志》)

宋韵戈亭
(清代康熙《德清县志》)

宋韵戈亭
(清代康熙《德清县志》)

宋韵戈亭

(民国程森《德清县新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