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2022-04-08 10:26:21)
标签:

地方文化

戈亭

分类: 乡愁记忆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我自2015年始因兴趣而创作与戈亭有关诗文,至2017年,与湖州市诗词与楹联学会诸位领导、前辈应当地邀约,到戈亭村文化走亲,并由诸前辈指定,负责挖掘整理当地乡土文化资料,倏忽如白驹过隙,已有五六载光阴。在此期间,与同仁一起拜访各级主管部门,请教众多长者师友,查找相关资料档案,访觅戈亭诗派后人,走访当地耆老贤达,出席纪念交流活动,建立多方信息沟通,过手、过眼数千万字素材,提炼、编著近百万言资料,自印地方文化专著多部。我将这数年个人业余时间大抵都用在此,如痴如醉,似癫似狂。从短期看,这是一项枯坐板凳的清苦活,难有回响,没有回报,是书呆子才愿意做的事情;从长期看,这又是一项留住根脉的大功德,前人欣慰,后人庆幸,是老实人才能够做的事情。故而即使现下时人不理解、不支持,终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理解与支持。这不是一桩生意,而是一项事业。

乡村振兴,要把乡村的根脉留住,这根脉中有文化,有历史,有情怀。戈亭,从“西施湾遗址”所处时代至今已经有四千余年,宋末《嘉泰吴兴志》已有“戈亭”地名,然历代无有留下专门记载当地人文地理之文字著作。戈亭四千余年来地方文献一片空白,此当为憾事。抑或有之,而毁于天灾兵燹。今人多喜建高楼大厦,然纵有巨构摩天,经历百年亦不过废墟,而史籍成册,或可千年不朽,寿于金石。一卷在手,哪怕千年以下,当时情景仍可历历在目,这即是文字之魅力。

凡事开头难,这个头我先开之,戈亭无有地方专著之历史予以终结。时光忽忽催人老,文字堂堂由我书,2018年,我第一本书《风雨戈亭》结集,此后数年间,又陆续推出数本,形成系列,庶几将戈亭古往今来人与事讲个大概,以下作简单介绍:

 

一、《风雨戈亭》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此书早在201809月即已结集付印,20207月及20223月两次增订,全书近20万言,另有照片近百。抗战时期,戈亭成为浙西抗日重镇,德清抗日中心,聚集了广大的爱国抗日人士,形成了抗日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戈亭诗派”,编印了爱国抗日诗集《戈亭风雨集》。戈亭诗派中的一些人士当年曾借住在我家中,这一点,自我幼年时期起,祖母就经常提及,故而印象深刻。于是经常想象他们坐在我家中,在油灯下创作抗日诗篇之情景,更觉应为他们略尽绵薄,于是终于有了此书。

《风雨戈亭》主要介绍戈亭、戈亭诗派、《戈亭风雨集》概况,以及朱希部队来龙去脉,他们的抗日事迹,朱希部队及朱希为县长的抗日县政府的中共党组织、中共党员、爱国民主人士,以及诗人生平、旧闻轶事等情况。书末附《戈亭风雨集》原本全文,因1944年原版为繁体字无标点本,不利于普通读者阅读及理解,我特意转为简体字,并加标点。

由于多种原因,有关戈亭诗派的资料一直比较稀缺。我耗费数年时间,翻阅查找的资料叠起来应有一人多高,再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然后砚田笔耕,集腋成裘,终于形成这些文字。除了向大众普及介推,或为将来吸引更多研究者参与、得出更多成果而作引玉之砖,亦未可知。特别是202203月底,钟管镇被浙江省民政厅认定为革命老区镇,戈亭诗派历史功绩为官方权威肯定,对其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将更具意义。

 

二、《戈亭方言》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戈亭,地处德清县与吴兴县交界之地,方言属吴语区太湖片苕溪小片一个小分支,与湖州范围内其他区域吴语方言大致相通,但也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现象。戈亭口音与附近钟管、洛舍、澉山已有较大差异,即使原来同属戈亭一乡、与戈亭集镇相距不过三五里的下塘村,口音也已明显偏硬朗。然戈亭方言与菱湖这般软绵亦有所不同。戈亭处在软绵与硬朗语区之间,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因此也有必要将其整理出来。

本书著于2019年春,约10万言,分人际关系、时空轮转、身体发肤、衣食住行、家什杂物、各行各业、财帛金银、生物有灵、神佛鬼怪、五色五味、言谈举止、生老病死、骂人贬人、日常用语、俗言俚语、农谚古语、谜语童谣、戈亭地名等18方面,收录字条、词条、古谚、童谣等数千条。已受到数所大学研究学者重视,纷纷致电或来讯探讨,并有所引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记住乡音,留住乡愁。

 

三、《“戈亭诗派展览馆”布展纲要》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我编此大纲的起因是20190628日德清县政协在钟管镇戈亭村举行“请你来协商”村级议事会活动期间,因我《风雨戈亭》一书受到与会人员重视,诸多领导、专家提出建议并在会上确认,指定由我为即将正式建设的“戈亭诗派展览馆”(原定名“戈亭诗派纪念馆”)撰写大纲。我利用旧有资料,并与原戈亭村第一书记沈良伟先生走访专家学者、诗派后人,获得大量“三亲”史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与各主管领导及设计、施工单位交流、沟通,经11次修改增删,于201912月基本定稿。

本大纲共计3.6万余言(另有数百帧图片供筛选),分一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匾额对联

(二)主题墙

(三)前言

(四)围炉夜话-雪夜谈诗夜明浜

(五)小憩茶叙-诗情画意两悠悠

(六)诗画戈亭-百变沧桑话古今

(七)抗战烽火-遍地狼烟征战急

  1.德清抗日

  2.朱希部队

  3.红色记忆

  4.抗日重镇

  5.德清县长

(八)戈亭诗派-八方风雨会戈亭

(九)以笔代刀-书生笔底隐风雷

(十)睹物思贤-雪泥鸿爪留痕迹

(十一)含英咀华-架上图书三万卷

(十二)厚古崇今-诗书礼乐易春秋

(十三)结束语

虽然由于经费、施工等各方面原因,此大纲的意图并未全部达到,但20200903日正式开馆的“戈亭诗派展览馆”基本按照大纲整体思路建设及布展。开馆以来,受到各方好评不断,亦是一大欣慰。

 

四、《乡愁记忆》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本书成于2020年底,共计20万余言,为乡土文化读本,内容涵盖浙北一带特别是德清县钟管镇范围内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具体有戈亭往事、戈亭人物、传说故事、文化近事、乡愁散文以及丝绸文化等几大方面。这些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努力之成果,不是“我”的书,而是“我们”的书。曾在戈亭任职的领导宋景渊,当地干部、贤达娄春桥、卢阿永、杨信章、陈学璋、施玉田、潘美儿、柯翔祥,关心戈亭文化建设的姚国强等都有撰文或提供资料,使得本书内容颇为厚实。

戈亭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人文绵延,英才辈出。唐初曾建广寿寺,宋初建清福寺,赵孟頫曾有“清福宋朝曾建寺”之句。中医名家张士觐生前为中华中医学会会员,农民画家陈学璋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戈亭的女儿”潘美儿为第42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及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柯翔祥的缂丝技艺浙江省内唯一。

戈亭还与诗词结缘,抗日时期,戈亭诗派在这里抒写爱国诗篇,《戈亭风雨集》成为浙江抗日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故而,讲好戈亭故事,传承戈亭文化,发扬戈亭精神,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五、《尘封往事》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此书于20200903日“戈亭诗派展览馆”开馆后即开始编撰,至20210903日开馆一周年之际基本完工,后又经扩充,至202203月成书,然只出校样,尚未批量印刷。全书共计27.6万余言,附图片百帧。

我之初衷,原欲将其编成一本“戈亭诗派展览馆”开馆“纪念集”,收录开馆当日领导专家及诗派后人讲话、现场图片、相关报道,纪念文章等,后复觉内容尚且单薄,乃利用现有资料,并再次大加搜罗,将历年散见有关戈亭诗派资料收入册中,内容极大丰富。限于篇幅,一些戈亭诗派成员的原著以及历年诗派后人、研究学者、相关机构出版或自印的成册研究著作、专辑、文集等无法一一收入,只在书尾留有“存目”。故而此书最终之面目更仿佛是一本戈亭诗派的“资料集”。

在过往相当长的时期内,戈亭诗派声名一度为厚重的历史尘埃所掩盖,甚至几乎被当地百姓遗忘。哪怕年高见博的长者,印象中也只是戈亭曾作过抗日县政府所在地,而戈亭诗派成员的姓名,百姓们也只能回忆起朱希、冯子鸣(当地人称冯秘书)等寥寥数人。现将目前能搜寻到的资料编辑成册,让人们通过点滴去品读过往一切,或许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拂去历史的尘埃,找回封印的记忆吧。

 

此外尚有两本与地方文化略显不相干的书:

六、《杯水集》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此书编于202101月,共收录1990年(我小学六年级)懵懂学诗时至2020年底30年间本人诗词联赋等习作千余,共计7万余言,是个人诗文集。

严格来说,此诗文集与戈亭文化联系不是十分紧密,但我本身是戈亭人,书中诸多篇章又与戈亭有关,甚至还有一篇不太成熟的《戈亭赋》,使得这本集子又与戈亭文化的关系紧密起来。

或许是冥冥之中有天意,我本人自幼喜爱吟诗作对,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湖州市诗词与楹联学会秘书长。戈亭既产生过戈亭诗派,又有我这所谓诗人,亦算是一脉相承。今后若能吸引更多文人墨客,留下更多不朽诗篇吧,或可为文坛佳话。

 

七、《诗词格律与创作》

 

我为挖掘地方文化编著的几部书

此书编于202008月,共计11万言,是我担任湖州市老年大学诗词研习会任课教师所用教材。

本书原与戈亭无多关联,然《戈亭风雨集》既为旧体诗集,不知其平仄、对仗、粘对、押韵、典故,焉能明其奥,知其深?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若对诗词格律一无所知,亦无法真正读懂诗集。

此外,戈亭方言为吴语区太湖片苕溪小片一分支。吴语较之现下通行普通话要古老许多,平上去入四声保存完好,反观普通话则无入声,故而吴语与诗词所依平水韵更为接近。一般如用普通话判断平仄,则不免屡试屡错,若以吴语判别之则几乎无甚难度。故而吴语方言可为诗词创作提供便利。

再有,戈亭诗派为戈亭金名片,戈亭当或可称为诗词之乡。江南水乡旧日重文习礼,颇讲耕读传家,“晴则耕,雨则读”,今此俗虽已久废,乡间后生学子中若千中有一二欲习诗词而叩我门者,我亦当勉力引之导之,使其入此道正途。若是,此书可为启蒙之用亦未可知。

 

以上七本资料,或厚或薄,皆以心血及汗水写成。我生性不喜烟酒游乐,唯好赋诗作文,日积月累之下,乃有些许篇章。回视吾乡,龙澉凤三山如笔架犹在,辉山旁一塔似狼毫参天,东苕源远流长,戈亭文风昌盛。有良渚文化遗址之戈亭,为钟管革命老区之戈亭,当愈加奋发有为。

 

202204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生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