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仄举要——有平有仄的常用字(七)

(2020-01-13 08:23:15)
标签:

平仄

分类: 谈事论道

平仄举要——有平有仄的常用字(七)

卢明龙

四豪

    

劳 豪韵,平声 (láo):音牢。1.努力劳动,辛苦。2.烦劳,麻烦。3.耗损。4.忧愁,忧苦。如:“举手长劳劳。”5.通“捞”,夺取。6.劳累,疲劳。7.费力。8.功劳。9.疾病。

劳 号韵,去声 (lào):牢去声。《广韵》:“劳,慰也。”《礼·曲礼》:“君劳之,则拜。”

号 豪韵,平声 (háo):音豪。1.大呼也。《诗·大雅》:“式号式呼。”2.号哭。3.动物叫。

号 号韵,去声 (hào)1.扬言。2.号--令。3.召唤,呼唤,号--召。4.称号。5.名称,称谓。6.记号。7.别号。8号码。9.口令。10.乐器。11.商店。12.人数。13.次序。14.日期。15.口号。16.劳动号子。

旄 豪韵,平声 (máo):音毛。1.《说文》:“幢也。”《书·泰誓》:“右秉白旄以麾。”2.牦牛尾,古代作饰物。3.牦牛。4.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5.星名。6.通“髦”,俊杰。7.通“毛”。

旄 号韵,去声 (mào):音帽。1.麇毛长也。2.通“耄”,年老。3.眼睛昏花。

膏 豪韵,平声 (go):音高。《说文》:“肥也。”《韵会》:“凝者曰脂,泽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无角者膏。”名词为主。

膏 号韵,去声 (gào):音诰。润也。动词。

操 号韵,去声 (co):音糙。1.所守也,持念也。《前汉·张汤传》:“汤客田甲有贤操。”节操,操守。2.琴曲。作名词时仄声。

操 豪韵,平声 (co):草平声。1.《说文》:“把持也。”《礼·曲礼》:“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2.操心。3.操持。4.掌握。5.驾驶船。6.操练。7.弹奏。操琴与琴操不同,操琴指弹琴,琴操指琴曲。作动词时平声。

咎 有韵,上声 (jiù):音舅。1.《说文》:“灾也。”2.过失,罪过。3.责备,追-究-罪-过。4.发生灾-祸,作-祟。5.憎-恶。

咎 豪韵,平声 (go):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

涝 皓韵,上声 (lào):号韵同。1.水淹,水灾。2.灌溉。

涝 号韵,去声 (lào):皓韵同。

涝 豪韵,平声 (láo):音劳。水名。《说文》:“水出扶风鄠北。”亦作潦。

五歌

过 歌韵,平声 (gu):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

过 个韵,去声 (guguò)1.《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歌韵同。2.过失。3.超过。4.拜访,过访。5.让渡,转让。6.过-堂。

和 歌韵,平声 (hé,huó,huohú)

hé 1.平和,和缓。2.和谐,和睦。3.结束zhan--zhen或争执。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5.姓。6.连带。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8.表示联合,跟,与。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10.指倭国。

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如 和面、和泥。

huo:用于“搀和”(chnhuo)、“搅和”(jiohuo)、“暖和”(nunhuo)、“热和”(rèhuo)、“软和”(runhuo)

:打骨牌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和 个韵,去声 (hè,huò)

1.和谐地跟着唱。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

磨 歌韵,平声 (mó):音摩。《说文》:“本作。”《尔雅·释器》:“石谓之磨。”打磨,研磨。

磨 个韵,去声 (mò):音塺。《说文》:“石硙也。”《正字通》:“俗谓硙曰磨,以硙合两石,中琢纵横齿,能旋转碎物成屑也。”把食物等粉碎的工具。

阿 歌韵,平声 ():音娿。1.《尔雅·释地》:“大陵曰阿。”大的山陵,土山。2.泛指山。3.山坡。4.水边。5.曲隅,角落。6.近旁。7.地名,东阿。8.曲从,迎合。9.偏袒。10.阿衡,古代官名。11.阿保,阿即阿母,奶娘,老年妇女。12.宫名,阿房。13.剑名,太阿。14.阿母亦专指西王母。

阿 哿韵,上声 ():与猗同。柔貌。

阿 屋韵,入声 (w):音屋。《古诗》:“家中有阿谁。”《木兰诗》:“阿耶无大儿。”《世说新语》:“阿大中郎”。

娑 歌韵,平声 (su):音挲。《说文》:“舞也。”《诗·陈风》:“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娑 哿韵,上声 (su):音縒。馺娑,汉殿名。班固《西都赋》:“经骀荡而出馺娑。”

娑 个韵,去声 (suò):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

荷 歌韵,平声 (hé,he):音何。《尔雅·释草》:“荷,芙渠。”《注》:“别名芙蓉,江东人呼荷。”名词。

荷 哿韵,上声 (hè):《左传·昭七年》:“其子弗克负荷。”《注》:“荷,担也。”动词。

他 歌韵,平声 (tu):音拖。与佗它通。彼之称也,此之别也。

他 麻韵,平声 (t):《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读若塔平声。歌韵同。

他 个韵,去声 (t):音拖。与佗它通。彼之称也,此之别也。又凡牛马载物曰负他。麻韵同。

那 歌韵,平声 (nuó):音傩。《说文》:“西夷国安-定有朝那县。”

那 个韵,去声 (nà):音哪。语助也。《后汉•韩康传》:“公是韩伯休那。”

那 哿韵,上声 (nuó):音娜。《集韵》:“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颇 歌韵,平声 (p):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书·洪范》:“无偏无陂。”

颇 哿韵,上声 (p):音叵。《博雅》:“少也。又差多曰颇多,良久曰颇久,多有曰颇有。”

驮 歌韵,平声 (tuó):音驼。《玉篇》:“马负貌。”《广韵》:“驮,骑也。”李白诗:“吴姬十五细马驮。”动词。

驮 个韵,去声 (duò):驮着货物的牲口或牲口所负载的货物。名词。

瘥 歌韵,平声 (cuó):《说文》:“瘉也。”《广韵》:“病也。”1.生病。2.瑕疵。

瘥 卦韵,去声(chài):音衩。《玉篇》:“疾愈也。”《博雅》:“瘥,瘉也。”病愈。

迤 支韵,平声 (yí):音移。委迤,自得貌。

迤 纸韵,上声 (y):音以。与迤同。《尔雅》注:“迤逦,旁行连延也。”曲折,延伸。

迤 歌韵,平声 (tuó):音驼。逶迤,行貌。

傩 歌韵,平声 (nuó):音那。驱疫也。《礼·月令》:“季春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仲秋天子乃难,以达秋气。季冬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傩 哿韵,上声 (nuó):音娜。《诗·卫风》:“佩玉之傩。”《注》:“傩,行有度也。”

娿

娿 歌韵,平声 ():音阿。媕娿,不决也。韩愈《石鼓歌》:“讵肯感激徒媕娿。”

娿 哿韵,上声 ():音。娿娜,弱态貌。亦姓。

婀 歌韵,平声 ():媕娿,不决也。韩愈《石鼓歌》:“讵肯感激徒媕娿。”

婀 哿韵,上声 ():娿娜,弱态貌。亦姓。

蠃 哿韵,上声 (lu):《说文》:“蜾蠃也。”

蠃 歌韵,平声 (luó):音骡。《玉篇》:“蚌属。”《易·说卦》:“离为蠃为蚌。”

难 寒韵,平声 (nán):音。《说文》:“鸟也。本作。”

难 翰韵,去声 (nàn):音。《广韵》:“患也。”《易·否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难 歌韵,平声 (nuó):同傩。

哪 歌韵,平声 (né):音傩。哪哪,傩人之声。

哪 个韵,去声 (nna):音奈。本作那,同,语助也。

稞 马韵,上声 (huái):音踝。谷之善者。

稞 哿韵,上声 (lu):无皮谷。

稞 歌韵,平声 (k):音科。青州谓麦曰稞,青稞。

 

六麻

    

华 麻韵,平声 (hu)1.“華”,通“花”,花朵。2.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3.开花。4.昏花。5.中间剖开。

华 麻韵,平声 (huá音划。1.华丽。2.豪华。3.华美。4.灰白。如:华发。5.年轻,年少。6.浮华。7.汉语。8.荣华,光耀。9.显耀。10.繁盛。11.鲜美。12.华-夏。13. 彩色,特指雕绘或装饰。14.光辉,光彩。15.车盖。16.时光。17.声望。18.精华。19.文才。20.光环。21.瓜类植物的果实。22.华盖星。23.华-表。24.华阳。

华 祃韵,去声 (huà):华山。又姓。

见支韵。

些 个韵,去声 (suò):语辞也。《楚辞·招魂》:“何为四方些。”

些 麻韵,平声 (xi):《广韵》:“少也。”《集韵》:“或作。”些许,些微。

哑 麻韵,平声 (y):音鸦。1.《集韵》:“哑呕,小儿学言。”2.笑声。3.乌鸦之类叫声。4.相当于“呀”。

哑 马韵,上声 (y)1.《玉篇》:“不言也。”不说话。2.《集韵》:“瘖也。”哑巴。3.说话困难,说不出话。4.无声的。5.发生故障。

哑 陌韵,入声 (y):《说文》:“笑也。”《易·震卦》:“笑言哑哑。”

雅 马韵,上声 (y):音庌。1.《玉篇》:“正也。”《尔雅疏》:“雅,正也。”正确,合乎规范。2.高尚,美好。3.尊敬他人的敬词。4.素来,向来。5.很,非常。6.平素的交情。7.《诗经》中的大雅,小雅。8.《尔雅》等书籍。9.姓。

雅 麻韵,平声 (y):音丫。《说文》:“楚乌也。一名鸒,一名居。秦谓之雅。”同“鸦”。

划(劃),陌韵,入声 (huà)1.《说文》:“锥刀也。”割开,剖开。2.划分。3.划拨。4.谋划,通“画”。5.笔划,通“画”。6.忽然。7.计划。

划 麻韵,平声 (huá):音华。1.《广韵》:“拨进船也。”《集韵》:“舟进竿谓之划。”2.划子,小船。3.割。4.合算,划算。5.指二人伸指猜拳行酒,也作“豁拳”。

妈 麻韵,平声 (m)1.母亲。2.长辈。如:姑妈,姨妈。3.风月场所老板娘

妈 麌韵,上声 (m):音姥。《博雅》:“母也。一曰牝马。”

耙 祃韵,去声 (bà)1.把土块弄碎的农具。2.把土块弄碎。

耙 麻韵,平声 (pá)1.把谷物聚拢或平整土地的农具。2.把谷物聚拢或平整土地。

杷 麻韵,平声 (pá):音爬。1.《说文》:“收麦器。一曰平田器。”翻晒、聚拢谷物、草料等的工具或者平整田地的工具。2.枇杷(杷或读轻声。)

杷 祃韵,去声 (pá):麻卦韵同。

杷 卦韵,去声 (bà):碎土、平地的农具。祃韵同。

叭 麻韵,平声 (b):曷韵同。1.将食物扒入口中。2.叼、含。3.开合声音。

叭 黠韵,入声 (p):形容拍击、破碎声。

叭 曷韵,入声 (b):麻韵同。

叭 祃韵,去声 (bà)1.喇叭。2.开合声音。

嗻 祃韵,去声 (zhè):音蔗。1.《说文》:“遮也。”又《广韵》:“多语之貌。”2.抢白。3.旧时仆役对主人或宾客的应诺声,表示“是”之意。

嗻 御韵,去声 (zhù):音翥。语不要也。

嗻 麻韵,平声 (zh):音遮。1.啰嗻,多言也。或作謶。2.唓嗻:厉害,凶猛。3.传说中守庙门的鬼,西边的称“嗻”,东边的称“唓”。

 

七阳

    

长 阳韵,平声 (cháng):音场。1.《增韵》:“短之对也。”两点之间的距离。2.时间久。3.遥远。4.高,大。5.深长。6.深厚。7.长度。8.长处。9.姓。10.长长地。11.经常。12.直直地。13.顺利地,迅速地。14.宫殿名。如:长门。15.地名。如:长安。16.星名,长庚星。

长 养韵,上声 (zhng):音掌。1.老,年高。2.年长。3.成年的。4.排首位的。5.辈分大,居高位的。6.生长,成长。7.抚育。8.滋长,助长。9.崇尚。10.做长-官。11.升高。12.首领,君长。13.年纪大的人。

长 漾韵,去声 (zhàng):音仗。1.《集韵》:“度长短曰长。”2.多余的。如:“身无长物”(现代汉语改读cháng)。

苍 阳韵,平声 (cng):音仓。1.《说文》:“草色也。”引申为青黑色。如:苍山(青山),苍苔(青苔),苍头(旧指仆人,汉时奴仆皆以深青色巾包头,故名。又指老年人)2.灰白色。如:“两鬓苍苍十指黑”。3.苍老。4.苍生,百姓。5.姓。

苍 养韵,上声 (cng):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

王 阳韵,平声 (wáng):音徨。《广韵》:“大也,君也,天下所法。”名词。

王 漾韵,去声 (wàng):音旺。《正韵》:“凡有天下者,人称之曰王,则平声。据其身临天下而言曰王,则去声。”动词,称王。

行 庚韵,平声 (xíng)1.行走。2.出行,出游。3.行驶。4.运行。5.下棋。6.流动,流通。7.流行,流传。8.斟酒。如:行酒。9.做某种活动。如:行事。10.实施。11.使用。12.赏赐,给予。13.巡--视。14.将要。如:行将。15.向下签发文书。16.离开。17.递送。18.路程。19.道理,事物发展的规律。20.行书。21.佛教语。戒行,指学佛学道的人遵守戒律刻苦修道的行为。22.五行。23.行为。24.品行。25.行踪,事迹。26.行装,行李。27.临时的。如:行营。28.又,再,也。29.正,方。30.可以,能的。31.行人,官名。32.歌行体诗。

行 庚韵,平声 (héng):道行,本领。

行 阳韵,平声 (háng):音杭。1.道路。2.直排为行,横排为列。3.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4.队伍。5.行业。6.营业机构,商行。7.山名,太行山。8.中行氏,复姓。9.引申表示多数。如:和尚行,僧尼行。10.连续贯穿。11.用长针脚缝衣服,被子等。12.这里。13.那里。如:周邦彦:“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行 漾韵,去声 (hàng):次第,名次,辈分。

行 敬韵,去声 (xìng):《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

藏 阳韵,平声 (cáng):《说文》:“匿也。”《易·乾·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1.隐藏,隐匿。2。躲藏,藏身。3.怀有,包藏。动词。

藏 漾韵,去声 (zàng)1.收藏财物的府库。2.内脏。通“脏”。3.佛教或道教的经典的总称。如:三藏,大藏,道藏。4.宝藏。5.省份6.族名7.地藏。名词。

扬 阳韵,平声 (yáng):音阳。1.高举。2.飞举,飞扬。3.通过风或气流处理谷物等以便扇去废物。4.提高声音。5.发扬,发挥。6.振作,昂扬。7.显示,夸耀。8.传播。9.仰。10.眉毛及其上下部分。11.扬州。12.过高的树枝。13.姓。

扬 漾韵,去声 (yàng):从昜。俗作,非。《字汇补》:“亦作。”

傍 阳韵,平声 (páng):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

傍 漾韵,去声 (bàng):倚也,亦近也,挨着,靠近。

量 阳韵,平声 (liángliang)1.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2.衡量,斟酌。3.量移,被贬在边远地方的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4.通“緉”,双。5.读轻声,打量,掂量。

量 漾韵,去声 (liàng)1.量器。2.数量。3.度量,气量。4.容量。5.标准。6.才华。7.估量。8.料想。

张 阳韵,平声 (zhng)1.本义:把弦安在gong上。2.同本义,与“弛”相对。3.开gong,拉gong弦。4.张开。5.张挂。6.张贴。7.展开。8.设网捕捉。9.布置,设置。10.看,望。11.充满。12.增强,扩大。13.夸张,夸大。14.主张。1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16.姓。17.乖张。18.量词。如:一张gong,四张机。

张 漾韵,去声 (zhàng):音帐。1.通“帐”,如:张饮,供张。2.通“胀”,胀满。

强、彊

强 阳韵,平声 (qiáng)1.《玉篇》:“米中蠹。”米中小虫。2.gong有力。3.强大,强盛。4.刚强。5.强健。6强横。7.强--暴。8.优越。9.略多于……的。10.强有力的gong。11.强者。12.姓。

强 养韵,上声 (qing)1.强制,强迫。2.劝勉。3.勉强。4.竭力,尽力。

强 漾韵,去声 (jiàng)1.倔强,固执。2.僵硬。

旁 阳韵,平声 (páng):音螃。1.《博雅》:“旁,大也。广也。”2.边上。

旁 漾韵,去声 (bàng):同“傍”。

将 阳韵,平声 (jingqing):音浆。1.将要。2.率领。3.扶持。4.奉行。5.携带。6.顺从。7.供养。8.调养。9.传达。10.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11.行进。12.使用。13.食用。14.难道。15.拿、取。16.连词。17.助词。

将 阳韵,平声 (qing):愿,请求。

将 漾韵,去声 (jiàng):音酱。1.带--兵之人。2.率-领。3.人才,有才能的人。

当 阳韵,平声 (dng)1.对等。2.面对。3.担任。4.承担。5.主持。6.阻挡,抵挡。7.判决,断-狱。8.过去某一段时间。9.在。10.当阳,地名。

当 漾韵,去声 (dàng)1.典领。2.抵-押。3.算作。4.抵得上。5.顶替。6.合适。7.当铺。8.某个时候。

浪 漾韵,去声 (làng):音阆。1.波也,水激石遇风则浪。2.像波浪起伏的样子。如麦浪。3.浪游,到处逛。4.引诱5.放荡。6.轻易。7.徒然,白白地。8.轻易,随便。

浪 阳韵,平声 (láng):音郎。1.沧浪,水名。《水经注》:“水出荆山,东西流为沧浪之水。”2.康浪,水名。3.浪浪,水流貌。4.聊浪,放-荡。5.博浪沙,地名。6.乐浪,古郡名,在高丽一带。

妨 阳韵,平声 (fáng)1.损害。2.阻碍。3.妨碍。4.中止。5.犯尅。

妨 漾韵,去声 (fng):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穰 阳韵,平声 (ráng):音攘。1.泛指黍稷稻麦等植物的杆茎。2.丰收。3.饱满的稻粒。4.填,充实。5.通“禳”。祭名。6.姓,穰苴。7.地名。如:穣侯。

穰 养韵,上声 (rng):音壤。丰也。《前汉·张敞传》:“京师长安中浩穰。”

榔 阳韵,平声 (láng):音郎。槟榔也。《本草图经》:“槟榔生南海及岭外州郡,大如桄桹,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桐,节如桂竹,叶生木巅,似楯头,又似芭蕉。”又同“桹”,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

榔 养韵,上声 (lng):音朗。木名。

潢 阳韵,平声 (huáng):音黄。1.《说文》:“积水池。”《木华·海赋》:“决陂潢而相沷。”池潢。2.天潢:星名;天河;huang族。3.河名,潢河。

潢 阳韵,平声 (gung):通“洸”,水涌光。

潢 漾韵,去声 (wàng):音旺。《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引申为装饰,装潢,现代汉语改读huáng

颃 阳韵,平声 (háng):音航。1.《韵会》:“鸟飞貌。本作。上曰翓,下曰颃。今文通作颉颃。”2.颈部。

颃 漾韵,去声:音抗。咽颃,咽喉。

相 漾韵,去声 (xiàng)1.《尔雅·释诂》:“视也。”2.看相,相面。3.辅佐。4.教导。5.治-理。6.选择。7.做丞相、相国。8.官名。丞相、宰相、相国。9.相位。10。赞礼者,如傧相。11.乐器。12.农历七月的别名,七月为相,八月为壮。13.古地名。14.引导盲人走路的人。

相 阳韵,平声 (xing):音襄。1.交互,相互。2.共同。3.递相,前后。4.一方对另一方的施为,如相害。5.相差。6.表自称、对称或他称。如相从、相向。

攘 阳韵,平声 (ráng):音穰。1.《说文》:“推也。”2.窃。3.排斥,努力消去。4.捋起袖子。如:攘臂。5.除去。

攘 养韵,上声 (rng):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干戈扰攘。

倡 阳韵,平声 (chng):音昌。1.倡优,女乐。歌唱的艺人。2.泛指中国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3.通“女昌”4.通“猖”,猖-狂。

倡 漾韵,去声 (chàng):音唱。1.倡和也。《诗·郑风》:“倡予和汝。”领唱,先发声唱。后引申为诗文赠答,唱和。2.倡议。3.倡导,提倡。4.歌唱。5.宣扬。

丧 漾韵,去声 (sàng)1.《玉篇》:“亡也。”2.丧-失。3.灭-亡,失-败。4.逃-亡。5.忘记,忘掉。6.灰心,丧气。

丧 阳韵,平声 (sng):音桑。1.《正韵》:“持服曰丧。”《礼记》:“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丧事。2.人的尸-体、骨殖。3.祸-乱、丧-乱。4.服丧、持丧。5.悲悼,伤悼。6.姓。

瀼 阳韵,平声 (ráng):露浓貌。《诗经·小雅》:“零露瀼瀼。”

瀼 养韵,上声 (nng):水淤也。《前汉·沟恤志》:“来春必羡溢,有填淤反瀼之害。”

创 漾韵,去声 (chuàng)1.始也,造也。创办,首创。2.惩治。3.超出,扩大。4.撰写,创作。一般作动词。

创 阳韵,平声 (chung):音疮。1.创伤,伤口。2.疮疖,皮肤或粘膜上的溃烂处。通“疮”。3.伤害。

泱 阳韵,平声 (yng):音央。1.《说文》:“滃也。云气起貌。”2.水面广阔。3.气魄宏大的。如:泱泱大国。

泱 养韵,上声 (yng):音坱。1.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2.淴泱,水流急。

庆 敬韵,去声 (qìng)1.庆贺,祝贺。2.赏赐,庆赏。3.喜,福庆,吉庆。4.福泽,有幸的事。5.姓。

庆 阳韵,平声 (qing):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叶下殃。

横 庚韵,平声 (héng)1.门框下部的横木。2.古代负有督-察记录权-责的官-员,可以入人于罪者。3.侧,旁边。4.汉字由左至右的笔形“一”。5.学堂,横舍。6.姓。7.地理上指东西向。与“纵”相对。8.与地面平行的。9.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10.广,宽广。11.横陈。12.横渡,横越。13.充满,遮盖。14.下决心,不顾一切。15.交错,错杂。16.把东西横向拿着。17.大概,反正。

横 敬韵,去声 (hèng)1.横-暴,放纵,蛮横。2.意外,突然。如:横亡。3.额外。如:横-财。4.祸-害。如:三横。

横 阳韵,平声 (huáng):音黄。《楚辞·九辩》:“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叶烟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蒋 阳韵,平声 (jing):音浆。《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蒋 养韵,上声 (jing):音桨。1.《左传·僖二十四年》:“凡蒋邢茅。”,古国名。2.山名,蒋山。3.水名。4.姓。5.《韵会》:“菰蒋,亦作上声。”6.同“奖”。

慌 阳韵,平声 (hunghuang):音荒。1.急忙,忙乱。2.散亡。3.恐惧,害怕。

慌 养韵,上声 (hung):音。《集韵》:“昏也。”模糊,不真切。

鞅 养韵,上声 (yàng):牛鞅,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鞅 阳韵,平声 (yng):音央。1.马颈革。2.车马。3.姓。

亢 漾韵,去声 (kàng)1.高。2.刚强。3.自高,无所屈。4.干旱。5.姓。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7.极,达到zui高。8.通“抗”,抵御。9.庇护。

亢 阳韵,平声 (gng):音冈。《说文》:“人颈也。”《史记·娄敬传》:“扼其亢。”

抢 庚韵,平声 (chng):抢攘,乱貌。《前汉·贾谊传》:“国制抢攘。”纷乱。

抢 养韵,上声 (qing)1.争抢,抢夺。2.抢先。3.赶紧、突击。4.刮掉物体表层。5.抢白。

抢 阳韵,平声 (qing)1.碰、触。2.推、搡。3.逆、顶。如抢水、抢风。4.创伤。5.代替。6.冲、闯。

    

痒 养韵,上声 (yng):音养。《玉篇》:“痛痒也。”《广韵》:“皮痒。”

痒 阳韵,平声 (xiángyáng):音详。《说文》:“疡也。”

鄣 漾韵,去声 (zhàng):与障同。《礼·祭法》:“鲧鄣洪水而殛死。”

鄣 阳韵,平声 (zhng):音章。《说文》:“纪邑也。”《春秋·庄十三年》:“齐人降鄣。”古代邑名。

桁 漾韵,去声 (hàng):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衣架。

桁 庚韵,平声 (héng):音衡。《玉篇》:“屋桁,屋横木也。”

桁 阳韵,平声 (háng):音杭。1.械也。《类篇》“木在足曰械,大械曰桁。”刑具。2.浮桥。

尚 漾韵,去声 (shàng):音上。1.尚且。2.还,仍。3.希望。如尚飨。4.上去。5.通“上”,尊崇。6.重视。7.仰慕。8.给帝-王管理事物,如尚宫、尚宝、尚席、尚食、尚衣。9.夸耀。10.超过。11.奉、承。12.高攀婚姻。13.取皇-帝女儿,尚公-主。14.加上。15.喜欢。16.荐举。17。风尚。18.久远。19.姓。20.高尚。21.《尚书》,上代以来的书。

尚 阳韵,平声 (cháng):音常。官名,尚书。

仰 养韵,上声 (yng)1.抬头。2.敬慕。3.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辞,意为切望。4.物体面朝上。5.姓。

仰 漾韵,去声: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依赖,依靠。现代汉语改读yng

仰 阳韵,平声 (áng):音昂。《周礼·地官·保氏jun-旅之容注》:“jun-旅之容,阚阚仰仰。”《释文》:“五刚反,亦作卬。”即“昂”。

彷 养韵,上声 (fng):音髣。彷佛也。《说文》:“彷佛,见不审也。《傅毅·舞赋》:“彷佛神动。”

彷 阳韵,平声 (páng):音旁。《玉篇》:“彷徨也。”《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

蔷 阳韵,平声 (qiáng):《说文》:“蘠蘼。”《尔雅·释草》:“蘠蘼。”蔷薇。

蔷 职韵,入声 (sè):音色。《尔雅·释草》:“蔷,虞蓼。”《注》:“蓼之生泽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