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平有仄的常用字(四)
卢明龙
八齐
泥
泥 齐韵,平声 (ní):音。水和土也,污也。又水名、丘名。
泥 霁韵,去声 (nì):1.阻塞。2.拘泥。3.涂抹。4.软求,缠着。如“泥他沽酒拔金钗”。
泥 荠韵,上声 (n):音祢。泥泥,露浓貌。《诗·小雅》:“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齐
见“支”韵。
妻
妻 齐韵,平声 (q):音凄。《说文》:“妻,与己齐者也。”《诗·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妻子,名词。
妻 霁韵,去声 (qì):音砌。以女嫁人曰妻之。《论语》:“以其子妻之。”动词。
氐
氐 齐韵,平声 (d):音低。1.低,低下。后作“低”,头向下垂。2.低廉。3.氐羌也。《诗·商颂》:“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氐 纸韵,上声 (d)。氐道,地名,在广汉。
折
折 屑韵,入声 (shé,zh,zhé):音浙。拗折也。《诗·郑风》:“无折我树。”
折 齐韵,平声 (tí):音题。《礼·檀弓》:“吉事欲其折折尔。”《注》:“安舒貌。”
折(摺),叶韵,入声 (zhé):摺叠。
醍
醍 齐韵,平声 (tí):醍醐,精纯的酥酪。
醍 荠韵,上声 (t):醍齐,红酒。
渧
渧 齐韵,平声 (tí):音题。与啼同。号也。
渧 霁韵,去声 (dì):音帝。《埤苍》:“漉也。”一曰滴水。
九佳
柴
柴 佳韵,平声 (chái):音近豺。1.《说文》:“小木散材。”《礼·月令》:“收秩薪柴。”2.干瘦,老。3.姓。
柴 卦韵,去声 (zhài):音砦。1.编木维护四周。2.覆盖。3.闭塞。4.通“寨”。5.村墅。如 鹿柴。
柴 寘韵,去声 (zì):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十灰
裁
裁 灰韵,平声 (cái):音材。裁衣,裁定,删减,割裂,体制。
裁 队韵,去声 (zài):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
栽
栽 灰韵,平声 (zi):音哉。《说文》作,草木之殖曰栽。《中庸》:“栽者培之。”
栽 队韵,去声 (zài):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骀
骀 灰韵,平声 (tái):音台。《玉篇》:“驽马衔脱也。”崔寔:“马骀其衔。”
骀 贿韵,上声 (dài):音待。骀荡,广大意。
徕
徕 灰韵,平声 (lái):来,与“往”相对。《楚辞·九章》:“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前汉·郊祀歌》:“天马徕从西极。”
徕 队韵,去声 (lài):慰劳。
騃
騃 灰韵,平声 (ái):蟹韵同。1.马行勇壮的样子。2.痴,愚。3.呆。
騃 蟹韵,上声 (ái):灰韵同。
騃 纸韵,上声 (sì):騃,(兽)快跑的样子。
咳
咳 队韵,去声 (ké,kài):音慨。《礼·内则》:“不敢哕噫嚏咳。”咳嗽。
咳 灰韵,平声 (hi,hái):音颏。《说文》:“小儿笑也。”《史记·扁鹊传》:“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欸
欸 灰韵,平声 (i):《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又叹声。
欸 贿韵,上声 (i):欸乃,1.中节歌声,棹歌。唐元结有《欸乃曲》,从依亥切。或音袄者,非。2.摇橹声。3.象声词,指歌声悠扬。
回
回 灰韵,平声 (huí):音洄。《说文》:“从囗,中象回转之形。”
回 队韵,去声 (huì):音缋。1.《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2.畏避。
回 贿韵,上声 (hu):绕也。
嵬
嵬 灰韵,平声 (wéi):音巍。《说文》:“高不平也。”
嵬 贿韵,上声 (wi):音頠。嵬,山貌。《鲁灵光殿赋》:“嵯峨嵬。”
培
培 灰韵,平声 (péi):音裴。1.本义: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2.增益,增添。3.培养,教育。4.把东西埋在灰、沙中保存。5.通“凭”,凭借,依靠。如庄子《逍遥游》:“而后乃今培风。”
培 有韵,上声 (bù):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虺
虺 尾韵,上声 (hu):音卉。《广韵》:“蛇虺。”《诗·小雅》:“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虺 灰韵,平声 (hu):音灰。喧虺。《诗经》:“虺虺其雷”。亦读平声。
傀
傀 灰韵,平声 (gu):纸韵同。怪异,独立的样子。
傀 纸韵,上声 (gu):灰韵同。怪异,独立的样子。
傀 贿韵,上声 (ku):奇,伟。
十一真
亲
亲 真韵,平声 (qn):1.《广韵》:“爱也。”2.亲近,接近。3.亲密。4.准确。5.父母。6.亲属或其他有关系的人。7.亲密的,可靠的人。8.亲自。
亲 震韵,去声 (qìng):亲家。
陈
陈 真韵,平声 (chén):1.列也,布也。2.陈旧。3.姓。4.朝代名。5.国名。6.陈述。
陈 震韵,去声 (zhèn):同“阵”。
论
论 元韵,平声 (lún)。《说文》:“议也。”《广韵》:“说也。”又《释名》:“伦也。”。其他如《论语》。
论 愿韵,去声 (lùn)。议论,衡量,判断等。与平声义同。
论 真韵,平声 (lún):音伦。言有理也。与伦同。
振
振 震韵,去声 (zhèn):音震。1.《说文》:“举救也。”《增韵》:“拯也。”。2.救治。3.抖动,摇动。4.举起,挥动。5.通“震”,震惊,震撼。6.整治。7.振作,奋起。8.消除。9.发出,生长。10.姓。
振 真韵,平声 (zhn):音真。厚,仁厚。《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
谆
谆 真韵,平声 (zhn):音肫。《说文》:“告晓之熟也。”《正韵》:“诲言重复也。”
谆 震韵,去声 (chùn,zhùn):肫去声。1.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2.忠谨之貌。
嶙
嶙 真韵,平声 (lín):音邻。《说文》:“嶙峋,山崖重深貌。”《前汉·扬雄传》:“岭巆嶙峋。”
嶙 轸韵,上声 (ln):音凛。嶾嶙,山峻貌。潘岳《西征赋》:“裁陂陀以嶾嶙。”
菌
菌 轸韵,上声 (jùn):《说文》:“地蕈也。”即“蕈”。
菌 真韵,平声 (jn):低等植物的一大类,不开花,没有茎和叶子,不能自己制造养料,靠寄生生活,种类很多。
殷
殷 删韵,平声 (yn):赤黑色也。《左传·成二年》:“左轮朱殷。”
殷 文韵,平声 (yn):真韵同。
殷 真韵,平声 (yn):音咽。1.《说文》:“作乐之盛称殷。”又凡盛皆曰殷。2.大。3.众,多。4.盛。5.富裕。6.深,深切。7.恳切。8.热情招待。9.朝代名。10.殷墟。11.深厚的情意。12.姓。
殷 吻韵,上声 (yn):音隐。雷发声也。《诗·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或从石作磤。
十二文
闻
闻 文韵,平声 (wén):音文。《说文》:“知闻也。”《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听到。
闻 问韵,去声 (wèn):音问。《韵会》:“声所至也。”《诗·小雅》:“声闻于天。”
分
分 文韵,平声 (fn):1.《说文》:“别也。”2.区别,辨别。3.分配,发给。4.别离。5.派。6.承担。7.分数。8.计数单位。9.时间、货币、长度等单位。11.分部。12.同“纷”。
分 问韵,去声 (fèn):1.名分。2.整体中的一部。3.成分。4.本分。5.职分。6.资质。7.缘分。8.情分。9.甘愿。10.料想。
坟
坟 文韵,平声 (fén):音汾。1.大防。2.《说文》:“墓也。”《礼·檀弓》:“古者墓而不坟。”3.土堆。4.典籍。如 三坟五典。5.筑坟。
坟 吻韵,上声 (fèn):音愤。土膏肥也。
斤
斤 文韵,平声 (jn):音筋。1.工具。2.伐。3.重量单位。
斤 问韵,去声 (jìn):音靳。《尔雅·释训》:“明明斤斤,察也。”《诗·周颂》:“斤斤其明。”
缊
缊 文韵,平声 (yn):音煴。《玉篇》:“絪缊,元气也。”《易·系辞》:“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絪缊,同氤氲。
缊 吻韵,上声 (yùn):音蕴。1.通“蕴。”,深奥。2.集聚,收藏。3.新旧混合的绵絮,乱絮。4.乱麻。5.动乱,不安。
缊 元韵,平声 (wn):音温。《说文》:“绋也。”《礼·玉藻》:“一命缊韨幽衡。”缊为赤黄之间的颜色,朱色。
龈
龈 文韵,平声 (yín):牙龈。
龈 阮韵,上声 (kn):同“啃”,啮也。
员
员 先韵,平声 (yuán):音圆。1.《说文》:“物数也。”徐铉曰:“古以贝为货,故数之。”2.成员。3.定额。
员 文韵,平声 (yún):音云。1.《广韵》:“益也。”,增加。2.人名。如 伍员,“员”字平声、仄声两读。
员 问韵,去声 (yùn):音运。《广韵》姓也,前凉录有金城员敞,唐有棣州刺史员半千。《韵会》伍员,人名,后人慕之,为姓。
十三元
贲
贲 元韵,平声 (bn):音奔。1.通“奔”,奔走。2.勇士。《书·立政》:“缀衣虎贲。”《传》:“虎贲以勇力事王。”3.奔流。4.今名膈膜或横隔膜,膈的古称。如 贲门(中医指胃上端的开口)。
贲 寘韵,去声 (bì):音臂。《说文》:“饰也。”《易·贲卦》:“山下有火,贲。”
贲 文韵,平声 (fén):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
援
援 元韵,平声 (yuán):音袁。1.《说文》:“引也。”2.攀援。3.擢。4.引用。5.持。
援 霰韵,去声 (yuàn):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
番
番 元韵,平声 (fn,pn):音烦。《说文》:“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又音翻,数也,递也。
番 寒韵,平声 (pn):番禺,南海地名。
番 歌韵,平声 (b,pó):音婆。鄱阳豫章县。
番 愿韵,去声 (fàn):音贩。亦数也,递也。杜甫诗:“会须上番看成竹。”独孤及诗:“旧日霜毛一番新,别时芳草两回春。”
反
反 阮韵,上声 (fn):音返。1.通“翻”,翻转。2.相反的一面。3.反向。4.反复。5.通“返”,返回。6.未能遵守,违背。7.往返。8.反pan。9.反省。10.归还,送还。11.回报。12.类推。如 举一反三。13.不同意。14.报。15.相反。16.反而。
反 元韵,平声 (fn):音幡。把错的结论纠正过来.
宛
宛 阮韵,上声 (wn):音琬。1.弯曲《说文》:“屈草自覆也。”2.晃荡。3.释散。4.委婉,婉转。5.地名,如 宛丘。6.似乎、好像、仿佛。7.清晰、真切。
宛 元韵,平声 (yun):音鸳。大宛,西域国名。
媛
媛 元韵,平声 (yuán):音袁。婵媛,牵引貌。《楚辞·哀郢》:“心婵媛而伤怀兮,不知其所蹠。”
媛 霰韵,去声 (yuàn):音院。《说文》:“美女也,人所援也。”愿韵同。
媛 愿韵,去声 (yuàn):霰韵同。
袢
袢 元韵,平声 (fán):1.夏天穿的白色底衣。2.溽热 。如:袢暑,袢燠。
袢 翰韵,去声pàn:1.同“襻”,搭袢。2.男式长袍。
怨
怨 愿韵,去声 (yuàn):音苑。《说文》:“恚也。”《广韵》:“恨也。”动词。
怨 元韵,平声 (yun):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名词。
蜿
蜿 元韵,平声 (wn):音鸳。蜿蜿,龙状也。张衡《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
蜿 阮韵,上声 (yu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
暖
暖 阮韵,上声 (nun):1.温暖。2.使温暖。
暖 元韵,平声 (xu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音义》:“吁爰反。”柔貌。
奔
奔 元韵,平声 (bn):1.《说文》:“走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一曰趋事恐后曰奔。”2.逃。3.私自出走。
奔 愿韵,去声 (bèn):急赴也。《释名》:“变也。有急变奔赴之也。”《增韵》:“奔走,凑集也。”
浑
浑 元韵,平声 (hún):音魂。1.大水涌流声。2.河名。3.吐谷浑的简称。4.姓。5.浑天说的简称。6.混浊。7.大。8.糊涂。9.质朴。10.纯,无杂质。11.全部,整个。12.简直。
浑 阮韵,上声 (hùn):音溷。1.同“混”,混杂,混同。
溷
溷 愿韵,去声 (hùn):音慁。1.《说文》:“乱也。”2.通“混”,水浊。《屈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3.厕所。4.污秽物。5.扰乱,打扰。6.苟--且度日。
溷 元韵,平声 (hún):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
亹
亹 尾韵,上声 (wi):音尾。亹亹,不倦意。《易·系辞》:“成天下之亹亹。”
亹 元韵,平声 (mén):音门。《诗·大雅》:“凫鹥在亹。”《注》:“水流峡中,两岸对出若门也。”
混
混 阮韵,上声 (hùn):1.混同。2.混一。3.搅乱。4.苟--且度日。5.欺。6.充。
混 元韵,平声 (hún):1.水势大。2.混浊。3.混乱。4.胡--乱。5.同“浑”,整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