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把领导吓住了

(2007-08-08 05:25:18)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创意产业
今天下午,领导有时间,我的实习监督官就决定听听我的研究进度。众所周知,ARUP是建筑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大拿,所以,为了不给上海那边丢份,这五个周,我绝对是认真准备。基本上国内城市规划类的相关网站和超星上的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论文,硬是给囫囵吞枣的啃下来了。感觉就像是高考一样,一天睡觉4个小时,哎,说实话,13号的报告完了之后我要直奔爱丁堡,不知道我还有没有精神去游览这个著名的爱丁堡文化节。
不过,今天在进度报告讲到城市文化感言的时候,我说:
各位都是英国的顶尖的城市设计专家,现在正在为中国的城市做规划。世界上除了欧洲外,只有东方的这个国家还独立传承着文化——从1万年前文明开始,一直到现代——2007,甚至是会传承到人类文明的死亡。
中国的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纪录。从国家档案馆馆长司马迁先生开始,中国的国家的,城市的重要事件,就被用汉字记录了下来。而且中国的文字是表达意思的文字,具有绘图的属性,即使再过1万年,只要这种文化,这个汉语还存在,那么这些记录就会反复被人看到,被人思考到。
历史可以把一切错误都展示出来,即使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没有被人发现。各位都是有充足经验的城市规划师。你们的设计都被称为marster design(大师设计)。现在在中国有一个现象,一个人10年不去这个城市,10年之后会发现这个城市很多都认不出来了。特别是那些华侨都有这种感受。在我看来,这不是个好现象。
 
城市的设计已经把城市的记忆给杀死了。城市的建筑,古老的城市规划,是用石头和木头建造的历史(梁思成先生的观点)!如果在你们的设计下,这个城市只是被拆除重建,而不是有计划的保护历史,那么,这个最后一个伟大的古老文明,就会像现在的菲律宾,玛雅,印度一样,自己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自己没有了民族荣誉感,自己没有了对文化的信心,甚至自己没有了创造历史的精神。一个国家可以统制另外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可以成为殖民地,但是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文化的记忆,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因为,人类的创造力是依靠不断的交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撞击形成的,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技术准备;欧洲文明的工业革命,又反哺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你们一定要尊重中国的生活方式,因为,假如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和欧洲人完全一样了,还能从哪里找到不同的文化?文化撞击发展的马达,火化还从哪里寻找?从非洲,美洲找吗?
 
还是那句话,中国人是很会纪录历史的。规划师要小心再小心。在做中国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风水,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甚至找一些像我一样的人的协助(给我自己打广告)。这样,你们才能从那些看起来是废墟的城市里,发现什么是需要在城市规划时创意性的保护的,什么是在规划时注意到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这个文明的发展,到最后,历史会在许多的中文字符中向人们展示arup这个设计公司是个伟大的公司,因为他们拥有一些伟大的设计师,让两种文化能碰撞出火花。如果你们只是按照西方的文化西方的设计理念去重建中国,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100年,当中国人发现自己生活不仅仅只是解决温饱,中国人需要用文化根基创造未来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们的照片和消失了的记忆——我的幻灯片展示出的这些历史照片放到一起,然后说:就是这个公司的这个规划师,破坏了我们的城市,破坏了我们的记忆!破坏了我们的文明。看看现在的新建设的城市,里面可怜的几个带有中国文化的东西……在那些所谓的新市镇里,中国的元素,欧洲美洲的China town一样!只是在欧洲文化的大背景下的一个小角色了。这还是中国的城市吗?
 
完这些后,我的leader说了句话:“我不敢给中国做规划了,责任太大了。我以前没考虑过这些,你周一对所有人做这个报告吧。”
 
我的目的达到了。其实,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因为这个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最重要的是规划师规划的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不小心的规划 ,结果是可怕的。还记得梁思成的眼泪吗?假如人人都关注,去思考,那些不负责任的粗枝大叶的政策怎么会通过!
 
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既然国内那么的崇洋媚外,总认为外国的东西就是好的。在这种氛围下,最容易的突破口反而成了这些所谓的外国专家,引导这些不了解中国的人了解中国,然后设计出那些不会犯历史错误的作品。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历史责任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