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在一个知名的公司做SNS项目。我们最近经常一起聊SNS类型网站的建设,讨论的越多却越不乐观。
有这么几次对话,可玩味。
他问我:你觉得什么类的SNS好玩?
我想了想说:不知道。但我觉得主打交友类的网站都不好玩。我估计你们以婚恋为目的交友社区,成功率还没我们车友会高呢……
他:………………嗯………………
隔天他又说:我想了很多关系(大概70多种),可以互联网上使用。比如亲戚类,同一个办公区类(比如soho,国贸),同样星座的人……你觉得怎么让用户使用?
我:那用户得填多少个人信息?
他:……70多种吧……
我:………………
他:我有什么办法能诱惑用户填其中的几项,而且是真实的么?
我颓了。
其实想想,国外的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Facebook),能带给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的经验并不多。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是国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好。SNS主打的就是一个人际关系。
在国内,成功的SNS案例有几个:一、校友录。二、业主会。三、车友会。
校友录成功的原因是,大家朝夕相处很多年,彼此的信任基础已经有了,而且多是因为有青春的回忆在里面,所以大家还有去沟通的冲动。
业主会(房产)、车友会(汽车),大家的初衷就都差不多了,就是:自己花了大笔钱,去做的事,都想弄清楚点(还是基于不信任,咳),于是想彼此聊聊,进而产生了主动去沟通的冲动。至于到后来,大家怎么在一起玩的高兴,则不是最初的初衷。
我歪批的总结就是:国内的SNS网站,一是有信任基础的。二是有利益关系的。才容易聚集人。
再看已经成功的海外案例。
Myspace的成功,给我的启发是:一个SNS网站,必须得有一个主题,想大而全可没戏。比如Myspace做的就是音乐主题,以这个为初(出)发点而开始。
Facebook就更是不简单,且说就算有网站能抄袭的非常像。那又有多少国人愿意不辞辛苦填写自己的真实资料?
我也不知道能怎么去帮我那个朋友,做好他的SNS项目。我只出了几个不怎么样的小主意,也供其它的SNS类网站建设者们参考吧。
一、尽量简单的地去入门。
不要让用户上来填写大量信息。
尽可能的少出现涉及隐私的填写项,比如:你收入多少?你几几年生的?
每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或必填项,你就可能损失一批的用户。
多一些与民生相关的或是趣味性的,比如:你吃素么?你平常喜欢在簋街吃饭么?你经常坐300路么……(是不是太偏了……)
千万别一上来让用户填资料。公安局现在都不调查平民的社会关系了,同志。
二、多设置话题和活动,吸引“浮萍用户”
有相当多的用户是一划而过型的,他们会很快判断自己与这个网站的“眼缘”。我管这种用户叫:浮萍。
针对这样的用户,我出了馊主意:设置一些新闻话题、活动话题(比如:华南虎,Macworld,小三),然后下面给一些观点态度,让用户去选边站。哪怕用小投票的方式。投票以后可以进入相关的小区域讨论。热点就是吸引用户的法宝,紧接着在旁边位置push给用户其它的、长期的小组。比如:你的生活区、工作区。吸引用户来参加,慢慢使用户觉得好玩。
通过这些弱关系类的产品,来增加强关系类产品的使用率,以提升黏性。
我想这种逆向的操作,对网站初期是有利的。
三、千万别忘了,SNS的中心是“我”
这是每一个做产品设计的人都应该意识到的。还记得《时代》周刊去年的年度人物么?YOU!就是每一个上网的用户。
所有的关系都是围绕用户展开的,所以一定要让用户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
剩下的事怎么去做呢?见仁见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