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朋友给王医生急电,他的一个挚友偶然发现患上“血癌”,全家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细一打听,这个病人患的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
急淋),俗称“血癌”。一般老百姓都不清楚什么是癌,很多年前有一部日本电影“血疑”中,把白血病翻译成“血癌”。从此,人们总是把血液病误认为是“癌”。由于太专业,很多老百姓就把不好治疗的病都划一为“癌”。比如说“骨癌”“脑癌”什么的。。。。。。。
那么什么是“癌”呢?
在医书中,第一次使用“癌”字的宋朝东轩居土著《卫济宝书》,说到:“癌疾初发,却无头诸,只是内热痛……”元代朱震京在《丹溪心法》中也详细描述了癌症的病因及证候。至明代已开始“癌”字统称恶性肿瘤,如《外科启云》在“论癌发”中提出:“初起时不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黑面先自黑烂,三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至,四十岁以上,血污气衰,厚味过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难治必死。”
在文献中还可见到,古人习惯上将乳癌用“岩”字代替。这是因为古以岩、癌字意同而通用。如杨土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指出:“癌者,上高下低,如岩穴之关,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子多发于腹,女子则多发于乳……”认识到,癌瘤者,临床上多呈坚硬固定的裨性肿块,表面高低不平,如“岩”穴之状,故名之。
而在西方,与癌相关的叫法也不同:Neoplasm 、Oncology 、Tumor 、Cancer 、Carcinoma
、Sarcoma 等等,而癌症一词的英文用的最多的是cancer,原意为蟹,表示癌瘤坚硬,并向四面扩展,形如蟹爪。
“癌”事实上就是人体组织上多长一块肉,和良性肿瘤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在生长形态上有所不同。最讨厌的是癌症这块肉没有包膜,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到处蔓延、转移。就像一只横行霸道的螃蟹,时刻威胁人的生命。如果能及时控制肿瘤不到处乱长,事实上就是达到治愈的效果。过去是发现肿瘤,就迅速手术切除。结果,发现癌症不动它,反而恶化的还慢一些,还有可能带瘤生存。所以,现在医学家越来越重视保脏器生存的治疗原则,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了,癌症是一类全身性的疾病局部表现,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能解决的病。 人们“恐癌症”是因为其死亡率居高不下,而癌症的死亡率并不是因为肿瘤体积大,而是因为无法控制的转移,占据人体重要组织的空间,消耗人体筹备的能量,阻塞了生命脏器的重要通道,造成了生命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有效的控制肿瘤不要到处乱长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全身与局部治疗的序贯方向尤为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