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做PET-CT吗?
(2009-04-01 23:20:07)
标签:
健康癌症北京文化 |
分类: 京华转载 |
忙活一天,晚上与老朋友痛饮一番。与老酒友斗酒正酣的时候,接到一个美国长途电话。这是昨天晚上在北京会诊的一个来自湖南的病人家属,这位病人年已七旬,单眼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经当地CT检查疑为脑胶质瘤。全家为之震惊,急匆匆奔赴祖国心脏-北京某大医院千里求医!得知王医生也来到北京,随即追至东直门外“东北人”酒家。我在饭桌上与同桌的两位医生阅读了CT与MRI,毫无异议的影像诊断为胶质瘤(其中一位医生是从事影像诊断的博士,另外一位就是北京这家大医院的医生)。初步提出治疗计划供病人家属参考。殊不知今天上午,病人家属没有听从王医生的善意劝阻,听从了这个大医院专家的介绍,去了另外一家医院,花费了9800元,做了PET-CT。
奇怪的现象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是病人还是医生(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对PET-CT趋之若鹜,好像PET-CT是一种万能的检查手段。
不是一般的贵
李先生胃部疼痛频繁发作,药吃了不少,检查也没少做,但疼痛却没有减轻,医生建议他去做PET/CT检查一下,拿到报价单,李先生更忧心了:一次检查就要9800元:“价格也太贵了吧?”
结果并不可靠
PET/CT的检测原理是利用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来判断肿瘤的活跃程度,从而了解肿瘤的病变情况,PET/CT可以用于肿瘤、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早期发现或发展评估。
所有的影像检查都不可能达到100%准确,B超、CT、磁共振如此,天价检查PET/CT亦不例外。PET/CT标榜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5%以上,但依然面临着局限性。
PET/CT通过“捕捉”组织的代谢变化来发现肿瘤或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症状,但尴尬的是,炎症等常常也会表现出与肿瘤一样的代谢异常,有时,肿瘤竟会“伪装”得与正常组织一样正常代谢,此时PET/CT便无法区分,往往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等“误诊”。此外,PET/CT在脑组织和盆腔内不能有效区分肿瘤病灶和正常组织、对体积较小的病灶检出有一定的困难、对原发性肝癌显像的阳性率较低。
年已七旬的湖南大妈不远千里来北京求医,面对CT和MRI已经明确诊断的胶质瘤或者是其他实体瘤,需要继续做瘤体针吸病理诊断定性。病人需要及时治疗,更需要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而全身PET-CT对定性毫无帮助(至少对这个病人没有任何定性意义)。这位大医院的专科权威医生,难道不为这位远道而来的大妈想想吗?这样查来查去,花费那么多的钱,其实并没有解决问题。PET-CT结果告诉病人家属:癌症没有全身转移。真是天大的笑话!脑胶质瘤有全身转移的吗?何况没有病理检查,谁又能说清是不是恶性胶质瘤呢??
那么让病人无缘无故地花费9800元,做了一个没有意义的昂贵检查,有这个必要吗?
同行们:恕我直言,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