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真的就是癌症治疗方案的依据吗?
(2009-02-07 22:22:20)
标签:
健康循证医学治疗方案肿瘤专家癌症中国文化 |
分类: 医生札记 |
最近,有一个朋友的亲人患直肠癌,及时做了手术,就手术后的治疗方案来征求我的意见。我根据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提供了系列综合治疗方案,即微创与生物的整合医学综合治疗方案。由于,这个病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多处求医。找到了中国最有名气的几位大腕肿瘤专家,结果不出我所料。这些肿瘤专家几乎一致提供的是放化疗治疗方案,并反复强调是来源于循证医学的依据。我心里为朋友的亲人而担忧,因为,在这些肿瘤专家眼里,我只不过是个不屑一顾的“山寨版”医生,我的治疗方案没有循证医学的依据,不正规哦。那么,让这些肿瘤大腕专家赖以维护自己的科学地位的“循证医学”来源于何处呢?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派生于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医学研究,尤其是临床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卫生事业管理和医学信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在国际范围内已拥有生物医学杂志25000余种,年发表的论著达二百余万篇,而且文献质量良莠不齐,如何科学利用这些文献,成为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国际医学领域内,日益发展和完善的临床流行病学以其先进的临床科研方法学推动了临床科学研究,产生了日益增多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同时总结出一系列严格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促进了临床医学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循证医学实践。
20世纪80年代初期,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著名内科学家David L.Sackett为首的一批临床流行病学家,在该医学中心的临床流行病学系和内科系率先对住院医师举办了循证医学培训,在学习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循证医学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反复实践,于1992年起相继在《JAMA》上发表了他们的实践研究成果,受到了临床医学界以及其他学者的重视。又经过多年实践,由David L.Sackett等人发起,由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组织了一个杂志俱乐部(Journal Club), 即ACPJC。为了促进循证医学的发展,从1991年起,对国际上著名的30余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著,由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相关科学机房法学专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以摘要和专家评书的形式,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1995年David L.Sackett受聘于英国牛津大学后,组建了英国循证医学中心(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nter),并相继出版了循证医学专著及循证医学杂志。同时,国际上在1993年成立了Cochrane Collaboration,广泛收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推荐给临床医生及相关专业的实践者,推广循证医学实践。
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就是“舶来医学”,是那些流行病学专家与内科医生整出来用于所谓的理论文章而产生的。我不敢、也没有任何资格对”循证医学“品头论足。反正是按循证医学理论,中国的中医辩证将永远推出科学之门。因为,中医不会有什么循证医学之言。其实,不仅是中医,就是医生们所追崇的“西医”,也不都是完全遵循“循证医学”而制定治疗方案的。
我们都知道癌症是一类全身性基因性疾病,不是一种方法和一种药物所能解决的。据循证医学统计,癌症手术的治愈率是22%,放疗的治愈率18%,而静脉化疗的治愈率仅仅5%。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病人高达760万人,也就是每天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2万人。那么,循证医学所制定的传统治疗方案在癌症面前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我记得一个诗人朋友有一句很精辟的诗句:无数身患绝症的病人,造就了若干医学专家;现代医学更强调临床“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去解决癌症治疗难题。因为,癌症病人的病理、临床分期、身体基本状况、全身免疫能力、心理等等,有很多因素会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按循证医学的理论不一定适合病人的治疗。人只能活一次,不正确的治疗方案,会直接影响病人临床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往往人们发现癌症后,首先就要急于手术,手术后就要化疗或放疗,等这些治疗都失败后,这些肿瘤专家把病人推到中医或生物治疗医生面前,而自己则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把治疗失败的责任一推了之。
我是一个从事肿瘤微创与生物治疗新技术的医生,我更侧重于癌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在肿瘤治疗方面,我是无名鼠辈,我们收治的那些癌症病人多数是那些大腕肿瘤专家遵照循证医学,给病人使用昂贵的“舶来”抗癌新药,治疗失败后才来求助我们这些“山寨版”医生。但是,我们还是治愈了一些晚期癌症病人,这是事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