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杂谈 |
原创
偶家世代没有什么大文人问世,所以,偶也就从没有想过什么是“诗”的定义。
有时也曾在酒后茶余东扯西聊的时候,向戴着上千度近视眼镜的很有文化底蕴的朋友求知,但从没有一个令偶满意的答案。近日,拿着刚刚刷入工资卡中,就被偶提出的数额极其惭愧的现金,作为专款关于“诗”的咨询费用,诚恳的邀请一位著名中国大诗人(为保护诗人不受“狗仔队”的骚扰,偶暂且不能公开这位诗人的大名。)
在偶家附近不大的一个小酒馆,虽算不上拜师酒宴,但偶格外殷勤的样子,已经接近于献媚的怪异的丑态,足以让诗人感觉出我求知的虔诚。你来我往的频频交杯,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酒文化四步曲进行时。说道酒文化偶也顺便向各位传授所谓的饮酒四步曲的概念,其第一步是温声细语:“我真的不会喝酒、我最近身体不行、我还要开车……”,酒过三巡就会进入第二步豪言壮语阶段:“今天图个痛快、难得和您在一起喝酒、老婆?哼!我才不怕她呢!……”第三步的“胡言乱语”和第四步“不言不语”的阶段,实在是与本文主体结构不便联系,所以,在此就不提它啦!
为了从诗人朋友那里廉价获取那么高雅幽深的关于“诗”的文化知识,“酒精沙场”的偶,仅用两瓶北京56度的“小二”直接就让诗人进入了“豪言壮语”的阶段!在我渴望求知的好像很纯洁幼稚的直钩钩的醉眼中,以及“小二”对诗人强烈攻击的刺激下,诗人给我讲了一个8岁农村小男孩儿所作的“诗”。
那是在一个无名的远离现代化城市的偏远小山村,有一个朴实上进的穷孩子,面对本不应该自己所承受的生活艰辛与压力,用诗叙述了自己成长的人生。
“前天我放学回家,妈妈给我做了一碗油炒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妈妈没有给我做油炒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我给妈妈坟前放了一碗油炒饭。”
在诗人绘声绘色用准专业的语调认真的给偶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诗”文化使偶内心感到强烈的震撼!偶的心脏在剧烈搏动,满脑子都是这个农村小男孩儿人生各种悲剧和他成长的情景遐想,不禁眼泪与诗人一同涌出。偶一下子就感悟了生活与“诗”是这样的紧密!继而,诗人告诉偶:“诗”尤其是现代诗,不需要什么儒雅的语句,用简练的复句对内心世界的宣泄与释放,对自己和欣赏你的人能产生共鸣、启迪与震撼就是一首“诗”!
没有饮酒文化的第三步曲,偶就跨越到了饮酒第四步“不言不语”。沉默中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涟漪,草草的结束了拜师酒宴,独自步履蹒跚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