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在论坛上做了一篇发言,对静.沙龙微信群一年来的历程做了小结。今天就把这篇讲稿送给静.沙龙群友和各位通过关注我的公众号和微博参与静.沙龙的朋友。
明天开始,我会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开始连载“新智能时代论坛”的主题报告、嘉宾致辞及其他精彩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感谢新浪科技对论坛进行了图文滚动直播,爱奇艺对本次论坛进行了视频报道和静.沙龙一周年视频祝福的录制。新浪科技的“新智能时代”专题报道链接请参考阅读原文中的链接。
一个微信群的星际穿越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呼应这个时代的主题,出版了《机器人革命》这本新书,让我们有机缘在静.沙龙一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在此相聚。刚才在陈海娟副社长主持的新书发布会上,胡郁说要革机器人的命,或者革我们人类的命,那么可能中国一些相关的关键人物已经我们这里聚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静沙龙微信群,我的题目是《一个微信群的星际穿越》。
去年3月23日,也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创建了这个微信群,就是静沙龙,当时我的理想是要做一个跨界的巅峰俱乐部,用微力量来改变世界。一年间我们在微信群里举办了虚拟的在线沙龙,我们也在线下组织主题沙龙,让大家在静沙龙这个平台各取所需,共同探索,发现智慧,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一年前的今天,静.沙龙微信群的成员是60个,一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的成员是209个,今天最新加入的是清华大学教授(史元春),她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礼物,我们会议的专题,将会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上进行发布。这是去年3月23日我写的微信群发刊词。
虫洞、黑洞与白洞效应
静沙龙这一年的特色,可以用三个效应来形容,一个是虫洞效应,一个是黑洞效应,一个是白洞效应。我讲一下怎么出现了这三种效应。
我们先来说虫洞效应。一年了,我感觉我们的微信群就像《星际穿越》里的虫洞,你可以透过它,将虚拟的宇宙和现实对接起来,在思想的宇宙中穿梭。
今天论坛背板有一个拓扑结构,就像赛博空间里面网状的神经元,也像百度大脑里经常提到的神经元。它们彼此链接,但也可以通过虫洞短路。每一个神经元本来就在现实当中存在,但是就像高红冰院长说的,我们通过微信群做了一个短路和连接,通过微信群这个“虫洞”可以穿越到宇宙另外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的网络结构,就像活体神经网络,把以前孤立的神经元连接起来,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腾讯公司的副总裁王巨宏为静沙龙一周年写的祝福语,腾讯公司今天有高管会,与论坛时间冲突,王总就特地写了祝福词,还做了微海报作为礼物。
我们这次论坛,爱奇艺有工作人员在现场拍摄,还有新浪科技的图文直播,大家可以看新浪实时的图文直播参与到我们的论坛中来。我们在微信和微博的群里重新架构了社交网络的神经元,用一个又一个虫洞,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穿越。
有两个好朋友我今天必须要特别提一下,就是中科院计算所的张云泉研究员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王飞跃老师,他们在微博就是我的铁杆粉丝,从微博穿越到微信,一直支持我,而且也介绍了很多新朋友在我们群里,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副秘书长陈熙霖先生,他今天也在现场。我也要感谢卜佳俊、胡春明、谭晓生,他们在一年中的倾力支持,今天谭晓生还特地带来了一个计时器。
去年3月30日我主持了《奇点临近》沙龙,这也是与机工社联合办的沙龙,今天在现场的余凯、陈熙霖老师等都参加了沙龙,那时我们就开始去讨论机器人怎么革命的问题了。
去年4月份也是在机工社,静沙龙办了第一期的线下沙龙,由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编辑陈晓夏主讲视觉人类学;静沙龙第二期叫《我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这是北京天文馆的馆长朱进先生主讲的。去年12月机工社举办了工业4.0的高峰论坛,工信部的安筱鹏副司长做了主题报告,我们的这次合作非常成功,所以就在今天再续前缘,我特别要感谢陈海娟副社长和大众分社的杨冰女士,让我们能联手推出《机器人革命》这本书。
静沙龙第三期与财讯传媒集团合作,讨论《算法帝国》,研讨改变未来的算法和算法交易,今天在座的白硕、陈熙霖和吴甘沙三位,担任了这次论坛的讲者。之后静沙龙在线沙龙的第二期,也是由白硕老师担纲,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圣经《集异璧GEB》。白硕老师也是我们静.沙龙2014年的最佳讲者,他今天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报告。
这就是我说的微网络空间的“虫洞效应”,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更多的神奇事物,接触更多好玩的人。我现在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的秘书长,专委会的主任是王飞跃老师。去年王飞跃老师是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的主裁判,当时我和张文强一起赶到挑战赛的现场,但是在常熟的赛场有一个警戒线,警察把我们拦住了:因为无人车还是没那么智能的,一会儿撞树,一会儿撞人,有一定风险系数,警察也不让我们进,说进去了以后生命危险,无法保障。我还是想进去,这个时候秦继荣老师派了刘玉超,冠军智能车队的领队,把我们接进去了,这样我才有机会去探营智能车挑战赛。所以说,我们微信群可以办成现实中办不成的事。
下面说黑洞效应,静沙龙的平台,人工智能专家越来越密集,通过去年参加CCF的青年精英大会,还有6月22日百度开的ICML沙龙,我们把周志华老师和杨强老师拉到群里面,杨老师给我的第一篇投稿是《星际穿越:江湖和人工智能》,他在文章里黑了谷歌大脑和百度大脑一把,今天余凯也要找他商榷人工智能温度的问题。
于是这个平台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专家,2014年ICML的主席:CMU的教授邢波Eric Xing,2014 Siggraph Asia的主席陈宝权老师。又比如BAT研究院的院长高红冰、余凯都在这里了。今天上午汪建老师也说了,他是在北边参加我们的会,南面是华大基因的CEO,华大基因研究院王俊院长在深圳的IT领袖峰会上做主题报告。那么我们现在一定要确信,能改变人工智能未来的中国人(华人),基本都在我们这个群里。
我们的群也是一个研究院院长的集中营,比如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吴甘沙,中兴通讯研究院的院长陆平、副院长董振江等都在我们的群里。有一次央视《对话》的制片人杜阳说要研究人工智能,做节目,吴伯凡就介绍了静沙龙群给他来加盟,这是我们的黑洞效应。让所有关注人工智能的人都来关注我们的群,关注我们这个社群的一些想法。《对话》的主编刘星推荐了李德毅院士的哥哥李德仁院士入群。
http://mmbiz.qpic.cn/mmbiz/VPia6sR85GCOahReXE53qb6amic5df3tBBQhCuyWytRibCAHiaTO76iazSxmrgVh8sR3mTYb5mOljiaqricTTrCZboPqA/640?tp=webp&wxfrom=5
这是科学家绘制的宇宙路线图,星系不是随机的,而是聚集在某一处空间。静沙龙就是这样一个空间,从美国到中国、到欧洲,人工智能的精英都在这里会聚,例如今天从美国来参会的熊辉教授,还有法国电信的高级总监汪晖,特地从法国飞来参加这个会议。
最后我们来说白洞效应,有人说我看不到黑洞里面有什么,你的微信群只有209人,我又不在里面,我怎么关注你的微信群呢,那你就可以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们群里也有各路传媒精英,把这个江湖里面的信息,以白洞辐射的形式传递出来。例如《财经》杂志的《透明计算》专题,王晓就引用了群里方滨兴院士的发言;《三联生活周刊》作了人工智能专刊,嘉宾的桌上有这本杂志,采访了今天的几位主讲嘉宾,杨强老师、余凯副院长,还有南大的周志华老师;《环球时报》做人工智能专题,就是以我们去年《奇点临近》的沙龙内容作为基础,采访了谭晓生,又做了一篇报道。我们这边也是一个桥梁,让各种传统媒体,通过我们的群能够了解到人工智能的最新资讯和最新的智慧。
从人类智能时代到人机融合的新智能时代
刚才讲了很多静沙龙的故事,现在我们言归正传,说一说新智能时代,为什么我们的论坛叫新智能时代,首先我认为未来就是从人类的智能时代迈向人机融合的新智能时代。
类脑计算是静沙龙专家热议的话题之一,有的时候差点打起来,有的人要退群,我也处理不了。是谁引起来的呢,北大的黄铁军教授写了《制造超级大脑》一文,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张文强和我联合举办过沙龙,《大数据时代的社会人与机器人》,浙江大学的潘纲教授讲了一些颠覆世界观的案例,比如说可以给老鼠的大脑插芯片,或者把老鼠的大脑抹掉记忆。我当时听了以后,感觉自己真有自主意识么?说不定就像老鼠一样,意识完全被计算机和程序操控?潘纲讲了欧洲大脑的意义,芯片如果能够模拟人类大脑,千万个芯片可以捆绑起来并行运算,集成一个“超级大脑”。也就是说要通过类脑芯片的研发,来制造超脑。百度的CEO李彦宏在两会上提出了“中国大脑”这个概念,上海市已经把类脑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推动,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大脑实际上已经启动了。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星际穿越:让我们站在时间面前》。我们讨论怎么看待时间,现在我们经常讨论说强人工智能是不是30年能够实现,或者2045年奇点会不会到来,也许这个超级大脑不是一百年就能实现的,但是3000年对于宇宙这个尺度来说又算什么呢?
也许你从10年的尺度看不值得做的事,换成100年的尺度就值得去做,或者从一个城市的角度看不值得做的事,你从一个星球,从我们地球,或者从一个星系的层面就值得去做。
相对于未来智能可能的边界,我们现在能力就太有局限了。大家看在科学家绘制的这幅宇宙路线图里,银河系只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红点上。整个银河系只是宇宙当中一个小村落,小角落。实际上,与未来能实现的智能边界相比,我们现在人类智能的水平,也就相当于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局限在一个边缘的小角落。未来可以拓展的空间是无穷的。这个是我们要去拓展人工智能的意义,因为未来是无限的,我们还处于很渺小的边缘。我们能开拓的未来,能拓展的边界,还有无限大。
新智能时代:从单一现实世界到三千大千世界
有一个虚拟的游戏软件叫Space Engine,可以用算法去虚拟宇宙,模拟宇宙,我们有的时候太相信感官所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却不知道世界是可以被创造出来放到我们脑子里的。
大家看这个图片,上面是地球,其他的星球也是一样的,可以用一些参数去设置。以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技术会越来越发达,我们自己可以当创世者,可以把一个又一个星球的参数设定好,然后去体验真实版的《2001太空漫游》,在这个宇宙里面,你可以遇到外星人和阿凡达,可以跟他们渡过美好的一生。陈宝权老师说,在虚拟现实里可以耗费你的一生,那才是你的第一人生。
联合国有一个预测,世界人口增长超过预期,2100年全球将有110亿人。而这个软件虚拟的宇宙是无限的,或许到那个时候模拟的宇宙太多,人脑都可能不够用了,大家都在虚拟的宇宙里遨游。所以,未来是亦真亦幻,虚实难分的。
未来不是自然而来的,而是要靠我们一起发愿创造,2015年我们还要举办大脑主题的线上线下系列沙龙,还要将“中国大脑”聚集在一起推动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还要将“机器人革命”进行到底。
去年8月讯飞超脑在北京发布,江涛副总裁邀请我参加,讯飞研究院胡郁院长当晚在我们群里做了详细的讯飞超脑讲解。爱奇艺大脑也在今年1月,由爱奇艺CTO汤兴在静沙龙平台进行了分享。
大家会问,杨静你这么出生入死,从虫洞穿越到黑洞,又从黑洞穿越到白洞,你这是为什么?我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手机百度一下,用图片搜索一下“百度大脑”,你可以看到一些图片,往下拉,你就能看到我:尽管有点不像我,但那就是我,你就能看到我的照片。
我从电脑里面搜出来就是这样的,这里面有我,还没有余凯呢。现在这个搜索引擎还只是应用了深度学习的技术,就可以找到我,如果今后这个百度大脑有更高级的智能,将来会像大家一样认识我。等一下胡郁要讲讯飞超脑和认知智能,讯飞的小智小柔机器人说不定将来也会认识我。
我想让未来的新智能时代的大脑,包括“中国大脑”,知道我们这群人是怎么想的,我想让他们认识我和我们。我相信新的智能时代一定会到来,终将到来,我们将有机会共同打造这个大脑,去打造无数更美好的新世界。
过去这一年,我们是从0到1,创造了一个群体,一个平台;未来的五到十年,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一到N,去打造无数更美好的新世界。
今天我送给大家的一张光盘,是我到世界各地旅游做的PPT,静观世界,我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今天是静沙龙一周岁的生日,佘广送给我一束花,这束花我要送给一个人,去年我们是3月23日成立了这个沙龙,应该明天才是生日,而今天确实有一位在现场的群友,是他的生日,他就是山世光。我把这束花送给山世光,谢谢。
在这里我们祝山世光生日快乐,接下来是主题报告的时间了。今天汪建老师增加了一个彩蛋环节,所以我们的主题报告推迟了,下面有请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给我们做演讲,演讲的题目是X5.0:平行时代的平行智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