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半歌声到周庄

(2008-10-17 01:30:55)
标签:

长假

周庄

杂谈

旅游

吴越文化

分类: 人在旅途

离开水乡周庄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但周庄的一种声音,我一直记得。

国庆长假,选择了去周庄。从北京出发,京沪高速公路,把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像糖葫芦似地串了起来,这是一条黄金自驾游路线。

周庄,是我们这趟自驾游的终点。虽然离上海已经是一步之遥,但是我们不想再前进。止步周庄,是为了保持此行的纯粹性,是为了“体验江南水乡风情”,不让都市气息损耗我们的雅兴。

到周庄是黄昏,古镇小河里那些边摇船边唱歌的船妇们,已经把一船一船的游客送出了古镇。我是第一次来周庄,她比我想象中要出色许多,商业气息不像我想象那么重,而原生态的生活气息比想像中要强烈的多。

夜半歌声到周庄

但一进周庄,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些摇橹唱歌的船妇们,她们大多穿着印花布的衣服,摇着船橹,唱着当地的吴语小曲。而她们的小木船上,坐着一群群为她击掌的中外游客。这种边摇船边唱歌的待客方式,很契合水乡小镇的氛围,成为了周庄风景的一部分。

从进入周庄开始,这种吴语歌声,时隐时现,一直没有中断过。

我们在一家名叫“隆兴客栈”的家庭旅店住下,这家客栈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它就在离周庄“双桥”不远处的河边,一推开窗户就是古镇的小街和流水。小客栈虽然只有三四个小客房,但收拾得干干净净。阮姓女主人也非常好客,成为了我们在周庄游玩的活地图。

夜半歌声到周庄

体验水乡周庄的风情,有两个时间是不可以错过的,一个是黄昏,一个是清晨。一般去周庄的游客,大多是一日游,因为周庄面积也不大,半天就可以转一遍。但是,周庄的美不是看出来的,而是品出来的。品味周庄,最佳的时间就是黄昏和清晨。为此,我们选择了夜泊周庄。

在周庄的黄昏和清晨,我拍了许多照片,不用语言,从照片中就可以感觉得到那种水乡古镇特有的情调。就像浸泡在一幅画中,自己不知不觉也成为了画的一部分。

周庄,是一种美,是一种生活。同时,还是一种味道。

但我总忘不了周庄的歌声。那天晚上很晚了,我独自一人坐在客栈门口的小河边上,发呆。这时周庄的小街上已经没有游客了,当地人陆续开始给店铺上门板。一个扫街的农妇,大约五十岁左右,沿河边扫地过来,到我跟前时,突然停住了扫地,说了句:“先生,我给你唱支歌吧?”我很愕然,连忙谢绝。

幸亏我对周庄这一“特色项目”已经有所见闻了,否则真会被吓一跳。

一到傍晚,周庄附近一些四五十岁的农妇们,穿上蓝色的、粉色的印花布衣裳,手拿碟儿,有的还会带了一个拉二胡的乐手,纷纷来到古镇里卖唱。当然主顾是那些像我们一样的夜宿周庄的游客。唱得曲目,有昆曲,有吴语民间小调,也有“手拿碟儿敲起来”这种通俗民歌。

这些徐娘半老的农妇们,有一种古朴的妖娆,穿印花布衣裳,扎红头绳,还涂脂抹粉,唱起小曲来表情极其生动。可能有些外来的游客,还适应不了这些妖娆的“老来俏”。在周庄的夜晚,她们的歌声可以传得很远。常常是此起彼伏,四五处歌声在夜晚中互相交织。

夜半歌声到周庄

开始我还以为她们是从安徽凤阳一带过来的,那里好像有卖唱的传统。一问隆兴客栈的女主人,才知道她们都是当地人,家境不甚宽裕,晚上出门挣点碎银子。在古镇里,她们一般都游走在大大小小的饭馆客栈,为那些吃饭喝酒的游客们唱歌,起步价10元,唱两支歌。再唱再加钱。游客们出门为了助兴,也不会在乎这点小钱。这些妇人们一晚上下来,每个人也都能挣个百把块钱,一月下来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对于周庄来说,这是一道无伤大雅的风景。虽然有时这些卖唱的村妇有点儿强行推销的意思,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听,先唱起来再说。有时,妇人们也会为抢地盘而争执。不过,我倒觉得这是周庄生活的一部分,看着她们边走边唱,你会不觉得时光在流逝。

    晚上,坐在古镇的石桥边,听着对岸农妇敲着小碟唱着小曲,再看着这边三两农妇跟游客笑眯眯地讨价还价,吴侬细语。这正是我想像中的周庄。
 
 
 
 
 
  
 
 
夜半歌声到周庄
 
 
 
 
 
 
 
 
 
 
 
 
 
 
 
 
 
 
 
夜半歌声到周庄

 

 

 

 

 

 

 

 

 

 

 

 

 

 

 

 

 

 

 

 

 

 

 

 

 

 

 

 

 

夜半歌声到周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