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村上椿涛
村上椿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3
  • 关注人气: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周来临之前话旅游

(2009-09-24 11:07:31)
标签:

旅行

旅游

创意

产业

文化

生命

自然

分类: 磨坊里的研究(美文*心得)

黄金周来临之前话旅游/椿涛

 

一、历史之旅行 黄金周来临之前话旅游
“黄金周”这个词基本出自旅游,而旅游或旅行的行为则要追溯远古。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原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的读书信条。也代表了中国的人文主张。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周武文王的宽严结合,后人把他用在工作和生活上。弛,弓解也。放松下来。新中国建国后,一直是抓革命促生产,多快好省,又好又快,思想上的弦一直绷着,哪里还有空闲旅行。而旅行其实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求,人们追逐猎物、占有更丰美的水草、逃避灾难、抢掠财富、交换生活必需品、商业贩运、复仇与计伐、迁徙、移民、远方拓殖、寻找新物种、探索疆界的极限、历险、传播神圣教义、苦修赎罪、流放、求知、寻宝、卖艺、观光……人类生活中充满着各样的行走,“旅行”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形态,自古至今终贯穿着世界历史的全程。,从某个角度看,世界的历史还真的就是一部旅行的历史。“文明始于旅行” ,“旅行”曾经是人类文明的酵母之一。——人类进化的第一起点不是劳动,也不是火的应用,而是原始人的直立以及继之而来为了觅食或避害而开始的左奔右突……。如今的交通、通讯等技术进步使地球变小,使旅程变得舒坦,但也使行走变得庸常甚至轻佻。消费主义时代里的“旅行”,似乎不再具有文明史上的曾有的分量。 
旅行的历史始于类人猿迁居地面,行走向广阔地表之际,与人类进化史同样古老。旅行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流动性”的表现史。正是因为人类没完没了的流动,土地才得以开垦,疆域才得以伸展,物资才得以流通,物种才得以迁徙,技术才得以交流,信念才得以传播,自由才得以体现,文明才得以成熟与蜕变…… 当人类随着社会进步,知晓了宇宙,了解了地球,也就产生了天文、地理、哲学等等,在所有未知的空间中分出了已知的部分,而古老的未知世界演化成宗教体系。我们面临的世界对于人类经济的发展,被我们冠以资源的概念。从哥伦布航海,三宝太监下西洋,到徐霞客游记,人们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开始尝试远行。自然存在资源以及人类创造的文明,是天下人希望去感知的,社会也就在这种感知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自然资源提供给人类是美学、科学和哲学,而人文资源告诉给人类的是血脉、建筑和文化。我们在旅行中徜徉在美景中、流连在文化里。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的感知,得到精神的释放、心灵的升华。
二、当今之旅游

黄金周来临之前话旅游当今世界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完全被纳入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范畴,世界上很多国家旅游业占到国民经济的80%,而我国旅游成为产业是近十年的事,以往旅游资源属于国有,按照资源属性、行业特点被各个行业部委控制,旅游单纯是门票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已逐步成为了产业。所谓产业就是社会经济部门中能够机制的生产产品,旅游产业目前还属于初级阶段,旅游商品、旅游地产、旅游文化、旅游酒店、旅游服务等派生产业尚需要整合及完善。旅游目前已被国家纳入文化创意产业范畴,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作为资源性产业把旅游资源作为原料销售的传统做法。统计数字上表明,旅游业营业收入已超过万亿,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严酷的现实是,目前旅游业不争的事实是“大而不健、热而不坚”,旅游是朝阳行业、也是资源丰富前景广阔行业,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如同电影产业一样,很热闹很光鲜,但为国民经济贡献并不大。这一点从产业发展状况可见一斑,截止目前,旅游板块境内上市公司20家(ST除外)分三类:景点类、酒店类、旅行社综合类,除景区类稍好外,其他均属中性评级。且龙头基本是黄山旅游、峨眉山A、三特索道、中青旅、首旅股份等垄断性国企。而境外上市公司6家,基本属于旅游服务业,商业模式是新的连锁服务模式。基本上国有企业唱主角,民营资本等其他资本基表现效果不佳。 “投入无底洞,回报马拉松”,各地在旅游方面招商引资基本上雷声大雨点小,出现瓶颈。所以我在民间资本进入旅游投资的核心观点上是:本地化、分散化、创新化和产业化。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古城古镇古村投融资论坛上,我讲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卖猫而不是守株待兔理论。我们不可守着稀缺旅游资源等兔子来。因为稀缺资源是有限的,而旅游最大的资源量存在于深厚的文化中,旅游资源不仅提供给我们美学,还提供科学和哲学;不仅提供给我们建筑,还提供了血脉、文化。我们都听说过一个农妇用一个文物瓦盆作为喂猫的盆而目的是卖猫的故事,如果说把旅游资源尤其是灿烂的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建筑、宗教等财富,也包括名山大川,比喻成农妇的猫盆,我们不会再去争论如何去修复残缺的瓦盆,是保护还是开发,那是一个永远的鸡和蛋的命题。还是去多养猫吧。
三、旅游之黄金周

黄金周来临之前话旅游

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重新发布修改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每周工作时间改为40小时,即实行双休日工时制,从当年5月1日起实施。中国人第一次享受了“一弛”所带来的新生活。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全国实行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假日旅游热,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国民(主要是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

“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无疑,黄金周的推行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然而,“黄金周”旅游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正确处理旅游供给常年候的刚性与旅游需求时段间的弹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历来是关系旅游经济能否良性增长的关键之一。在未实行“黄金周”制度时,这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自然气候造成的淡旺季问题。而近3年的情况说明,实行“黄金周”制度后,人为造成的旅游供给设施的常年性、稳定性与“黄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性、跳跃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黄金周”期间的供不应求与“黄金周”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长此下去将会损伤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 ——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 ——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 ——“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一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从全社会一个较长时段来看,几个短时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容易形成低质、高价),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这种突击性的消费并不能夯实国民长期、稳定、可持续消费的基础。最近3年统计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几乎均低于全年旅游人均消费额。2000、2001年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花费的绝对增长值与平均年增长率都比1997、1998年低。从表1、2、3、4中可以看出,“黄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与民出游率的增长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形之下对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影响不大),但对全国旅游经济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黄金周”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出境旅游的条件,但集中在3个时段中的闸涌式出游,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几国的情况下,同样给出境旅游的经营者和接待地带来巨大压力,供求规律的结果必然使旅游价格上扬、服务质量下降,势必影响出境旅游者的利益,不利于正在兴起的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 ——3个“黄金周”前后,全国旅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全力投入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由于是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运动式”色彩,习惯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时颇能奏效。这种行业管理模式与加入WTO、培育市场经济的要求大相径庭,从长远看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理方式的转型,也不利于市场的发育与企业的成长。 ——全国划一实行3个“黄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个月时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止工作。这种状态不利于政府机构正常、高效、稳定的运行,不适应现代经济、金融、信息系统快捷、连续运作的要求,尤其给外企和涉外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年3次的全国性长假对政务、商务、生产、文教活动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凸显出来。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应该是一个趋势,但由于涉及到薪酬制度、税收体制、公司所有制形式、旅游服务等等诸方面操作难度,所以理性地安排休假将是研究方向。

去年的自然灾害,今年的金融危机,使今年的黄金周旅游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考虑到假期时间变长等因素,预计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5%。由于假期时间增加1天,预计人均旅游消费会从2008年“十一”黄金周的448元增加到500元左右。专家称,在扩大内需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旅游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消费意愿显著回升。特别是本次黄金周假期长达8天,兼具六十年国庆、中秋、世博、亚运等多种主题,蓄积已久的旅游消费需求将迎来集中释放期,并形成大规模的假日旅游消费高潮。

今年黄金周,以及黄金周制度利弊,有待综合评价。面对史上最长的国庆黄金假期,背起行囊去行游吧,锁在深山中的美丽的爱在等着你!

 

注:文章作者椿涛引用中国旅游研究院部分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秦直道之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