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回顾过去的路,从盲目崇拜英雄年代,到正待行进的人生旅途,在我所有经历中接触、聆听、阅读、追随的人物中,许许多多人给与了我帮助、教诲、指引和影响,他(她)们或声名卓著或默默无闻,但他(她)们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他(她)们的光芒照耀着、温暖着、震撼着我,影响着今天。因为阅历有限,还有许多人今生无缘相见,但我会从这些我尊敬和热爱的人身上汲取思想营养,修省吾身,使自己不至于虚度今生。
图为今年五一在郭春泰教授位于北京的家里
南怀瑾先生曾经引用孔子《易经传记》中对所谓事业有过如此定义:“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郭春泰教授是少数我所接触最有事业感之人,从来不会把事业和职业混淆。我下此论断是基于我对其深入了解,也因为他的言行深深影响我。我们还有一层特殊关系,他是我的二堂哥,但我对他决非有因亲而溢美之词。去年春节是他离家多年以后第一次与众多兄弟相会.二哥是个国宝级人物,是国内外著名的锂电池专家,被称为锂电池之父.当年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归,与逆风飞扬的打工女皇吴士宏先后被国内著名企业TCL聘请.TCL的掌门人李东升曾专程去国外游说,所以他在台塑集团\春兰集团\长虹的选择中,最后选择了TCL,帮助TCL组建了国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国内第一条生产线,创办了TCL金能电池公司,担任TCL中央研究院通讯研究所的所长,首席科学家.二哥春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很多,家族中很多兄弟也不能理解.他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被推荐到英国著名的布里斯托尔大学攻读博士,出国前夕,大伯母病危,大家都瞒着他怕影响他的学业,这成了二哥心中永远的内疚.这里我记得的关于他的几件事,二哥是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受他的影响我后来也考进北科大读双学位,他第一次回国工作,是北京科大聘请他作了教授,北科大当时的院长杨天均是他研究生时同学,那时国内评教授要有三篇以上在国内外一类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二哥那时发表过一百多篇,所以破格聘为教授,他每次上课前,总要早早起来,习惯地喝一杯咖啡,然后穿上整齐的西装,精神饱满地去上课,就象去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一样.后来他到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作访问学者,然后又主持泰国的电池公司作首席科学家,直到毅然回国,他都在自己研究的电池领域默默奋斗着.锂电池研究和生产这个领域,一直是美国\日本\法国占据领先地位,二哥希望中国作为电池大国在锂电池方面也能占据一席之地,所以他选择了回国.在TCL工作期间,他很少顾及家里妻子,孩子,他的女儿佳佳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现在是就读曼特斯特商学院的研究生,记得九十年代刚回国时,是我领着孩子到中国石油大学附中报到,他无暇顾及.二嫂子多年来也一直默默支持他,我很佩服.二哥生活简朴,在国外为了节省路费,他每天要步行十多里路去听课,两年间,走坏了十几双鞋.即使回国后在TCL作总裁,可每次回北京,他坚持坐公共汽车而不打出租车,经常整日泡在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这次家族聚会,二哥也有些变化,虽然功成名就,但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次,还听到一个爆炸性消息,虽然他仍然占有TCL的股份,但他最终选择离开TCL,我没有问为什么,但我相信他的选择是对的.祝福二哥,新的环境能够更加发挥他的才干,保重.
附:相关报道
郭春泰博士简介
1983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 硕士;
1983-90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助研、研究室副主任;
1990-95年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物理系 博士;
1995-96年 北京科技大学理化系 教授;
1996-97年 泰国电池公司(美国) 首席科学家;
1997-98年 马来西亚苏比拉电池公司 首席科学家;
1998- TCL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所 所长;
TCL金能电池研发中心 负责人;
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总经理;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稀土在有色金属中的运用);
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至95年止, 在国内核心杂志和国外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
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1998年7月,作为马来西亚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发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这一高精尖端技术的郭春泰博士,放弃了豪华别墅、汽车、丰厚的收入和存款,毅然登上回国的航班,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谢绝了日本、台湾等几大公司的邀请,选择加盟TCL集团。
1999的3月20日,TCL金能电池公司生产线上第一只手机电池正式下线,2000年3月2O日,代表着当今锂电技术最高级别的“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芯成功地在TCL诞生,实现工业化生产,这是我国电池领域的一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由电池生产大国变成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锂电之星初诞成
每每学术交流时提起电芯技术,不是日本就是美国,我的心便一阵阵揪痛,我暗下决心,要以聚合物锂电芯技术研究为突破口,一定成为第一个登上锂电技术这个象牙塔尖的中国人。
郭春泰1980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8O年被国家公费派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前五名大学〕物理系读理论物理,并获取博士学位,回国后被破格提升为教授1996年郭春泰进一家美国公司专攻锂电子电芯的核心技术的研发。
锂离子电池在技术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索尼、松下等公司垄断了其核心技术,初步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多是进日其电芯组装成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等等;一种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最大的优点是超薄。重量轻、可弯曲,其电池材料为半固体或胶状,1995年1O月,在美国贝尔实验研制成功并申请了专利,到目前为止;量化生产的还很少。“每当学术交流时,提起电池技术,不是日本便是美国,我的心便一阵阵揪痛,我暗下决心,要以聚合物锂电芯技术研究为突破口,一定
成为第一个登上拥电芯技术象牙塔尖的中国人,”初到国外攻坚的郭春泰教授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攻克世界上最尖端的锂离子电芯的核心技术,学有所获,研有所成,为中国人争光。
同事们十分乐意同这个生活简朴为人随和又乐于助人的中国人交往,而且这个中国人的工作作风十分严谨和慎密,极其敬业。搞科学研究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这家美国公司第一批从事这项实验技术的商业化工作的科学家,由于他才华出众,不久便被破格提升位首席科学家。
在此期间,郭春泰深入学习,潜心研究,并大量地融合贯穿了日美两国在锂电研究技术的优秀成果,在实验室技术基础上,重复实验;大胆探索;先后制作了发展生产线、试产生产线和出产生产线。1998年1月,郭春泰教授终于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将聚合物锂离子电芯技术商业化,产品为韩国三星CDMA配套,成功地打入美洲市场,成为登上聚合物理电芯技术象牙塔尖的第一人!锂电之星初诞成,开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归去来兮赤子情
我是农民的儿子,国家培养我的钱足够养活30O多个农民,如果学成之后不报效祖国,我的心会昼夜不得安宁的……
1998年7月,吉隆坡机场的上空,只身一人踏上归国路途准备加盟TCL集团的郭春泰教授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脚下那些属于自己的别墅、汽车、大笔存款以及丰厚的薪金渐渐远去了,但怀揣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聚合物锂电芯技术的郭春泰终于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了,这是他人生演绎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他便开始抒写新的人生篇章。
早在197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郭春泰分配到宁城钢铁公司工作,看到偌大的一个钢铁公司由于设备老化,导致生产力极其低下;他便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国现实和理想相距太远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太落伍于世界。在国外工作期间,随着郭春泰科研成果的日益成熟;他心中多年的夙愿也日渐强烈,“国家培养我的钱足够美活300多个农民,如果学成之后不报效祖国,我的良心会昼夜不得安宁的。”
对于留学的人特别是学有所长的人,回国之路总是那么的曲折艰难,不仅有各种难舍的诱惑,更有百般的阻挠,郭春泰走的也是一段曲折的回国之路。在国外,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公司不知有多少次发出邀请,高薪聘请郭春泰教授加盟;其中一家控制着电池核心技术的日本公司更是情切意甚,频频发出邀请。更为有趣的是,台湾一家高科技公司,为了“挖”到郭春泰,居然在郭春奉的别墅门口开了一家极具中国风味的商店,专门为他提供上门服务,藉此感情渗透法来争取郭春泰,这一切都被郭教授婉言谢绝了。他心里再清楚不过,日本人请他只是为了将他“冷藏”起来,以便保持技术垄断优势,长期霸占电池市场;美国等那种缺少人情味的惯于种族歧视的国度,是一块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只有回到祖国,那才是我真正要去的地方。“我的根在中国;43岁再不回国,再不做事业来报效祖国,那就晚了”,郭春泰反复告诫自己,异国游子,归心似箭!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抗争,1998年 7月,郭春泰冲出了种种势力的包围堵截,取道槟城,绕道吉隆坡直飞香港,受到了TCL集团总裁李东生的隆重接待。郭春泰自己认为加盟TCL是被李东生总裁儒雅的个人银力和强烈的TCL文化所吸引,TCL给了他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而业界权威人士评价:TCL有了郭春泰,TCL便有了开启能源市场的“开山巨斧”,它意味着中国电池工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了。
“世界上最好的在我手里!”
移动电话、手提电脑要想向小型化发展,电池技术是最大障碍。而如今,有人可以把它做得像纸一样薄,并可像回香糖一样自由弯曲具容量更大了,——一“世界上最好的在我们中国人手里!”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是出自一个中国科学家之口,而此时此刻,郭春泰已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了。
郭春泰回国加盟TCL集团,便组建了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深请科技便是生产力的郭教授深切的体会到:TCL要做世界级的中国企业,有无自主知识产权是至关重要的,遍观那些世界级的“百年老店”,无一不是靠拥有知识产权的支撑。中国的百年企业极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学家的郭春泰在国外拥有的技术,并没有申请专利,他把这些技术带了回来,为的便是在中国申报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1999年盛夏之际,郭春泰教授开始申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项专利(包括两项电池的核心技术专利、2个产品专利),并且投巨资成立了电池研究所,组建了一支规模化、层次化。年轻化的研发攻坚队伍。在此期间;郭春泰教授对技术进行了改进,使产品的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将这种产品的商业化在规模化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提升;自行设计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固体聚合物锂离子”(POLION)电芯技术生产线;率先在世界领域将聚合物离子电芯技术商业化,一时引得举世瞩目。
在今年4月份信息产业部召开“蜂窝电话用电池三项技术国家标准草案讨论会”上,郭春泰教授作了专场演示讲座。在会上,他举着用“聚合物锂离子”电芯技术生产出来的理电芯自豪地说:“看,世界上最好的在我们中国人手里”这句后来被北京各大媒体竞相发布的豪言壮语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电池工业界为之感到震惊和兴奋。厦门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林科庚先生情不自禁地握着郭春泰的手感慨地说“春泰啊!你已经走到我们大家的前面去了啦!真是了不起!”
的确,此时的郭春泰教授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了;更多的表现出的是一个“知本家”的素质,一个职业经理人前瞻性的眼光。作为一个经营团队的领头人;郭春泰更多的是考虑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扩充,这必须依靠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支持。所以,郭春泰教授已经有意识地把知识看作是一种有形资本来运作,如今已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便是生产力,只有将科学家和“知本家”二者和谐统一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同货币资本结合起来运作,使之滚雪球般不断膨胀,才能把企业不断做大。
在业界声名鹊起的郭春泰教授此时此刻却极其冷静和清醒,他认为自主知识产权是“知识公司”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必须做到长期地将“世界上最好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他给自己定位在一个初级阶段的“知本家”,一个技术性管理人员,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的层面上。他谦虚地戏称自己只是一个点燃接力火炬的人,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尖兵或引导者。他坦言:“我不是个太擅长平衡操作的人,喜欢实实在在地做事,对我来说,公司那些善于创造年轻知识的青年入,才是公司未来的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