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 中国足球
对中国足球说什么好,看了最近两场比赛,恐怕只能一句话,中国足球已经把中国球迷折磨得没有脾气了!中国足球的悲剧何时了却!
昨晚中伊比赛,中国队更像是一场没有教练指挥的比赛,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多少配合,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以这种状况出现在比赛场上,失败是注定的。中卡之战,也让中国球迷看不明白。比赛那天,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朋友给我发了一条祝贺端午节的玩笑短信,说“一个公司给外籍员工发粽子,有个老外很感激地说,你们发的点心很好吃,谢谢!就是外面的生菜嚼起来有点硬”。当时,我一边看着这条短信,一边想着昨晚的中卡之战,难以想象啊,玩了这么多年中国足球的中国足球管理者们,真有点像老外吃粽子,陌生得很。无奈之时,只好连声叹息,中国足球!
一叹,中国足球的管理者!
中国足球的专门管理机构应该是中国足协吧。这些年来,足协对世界杯、奥运会的选拔赛,对国内的甲级、中超联赛,对教练班子的选定,对运动员的选定和培养,诸如此类,理应早就探出一条路子,模索出其中的规律。其实不然,就拿教练班子说,一会儿国外,一会儿国内,走马灯似的,只见影子转,看不到前面的光明。选拔国外教练,缺乏长远目标,多是围绕着某项赛事,先出去“考察”一番,定下来后就是比赛。比赛失败了,教练是替罪羊,下课!于是再“考察”,再选拔,如此循环反复……
这么多年了,中国足球始终存在着一种怪圈,一种病态。既然是病态,病根在哪里,是不是应该从中国足协内部多找找。这个“病根”,是利?是名?是官?还是关系……这个“病根”,是观念?是方法?还是其他客观原因或人为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很怪,老自以为内行,可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又显得十分不内行。实践证明,这种人说得越多,做得越不好,在外行人眼里的威信越来越低,最后甚至一败涂地。内行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希望中国足协不是这号人,希望能听听“外行”的意见,球迷的意见……
二叹,足球教练!
足球比赛和其他比,变数太大,偶然性太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当足球教练最难。在许多国家的足球教练中,我看当中国的足球教练最难。因为中国足球环境不好,受污染的地方多,足球空气很浑浊。环境已经是这样了,而我们的足球管理者对教练还要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一个再好的足球教练从异国他乡来到中国,有文化的差异,有熟悉了解的过程,一开始就要求教练要获得比赛的胜利不现实。但关键是要尽快地进入状态,关键是什么样的比赛允许失败,什么样的比赛不允许失败;关键是比赛前你如何准备,比赛中你如何指挥,显然,两位教练从上任以来这些,他们的时间都用到哪儿去了!?
从中卡、中伊比赛看,许多人也被教练弄得看不懂了。杜伊,福拉多,谁为主,看不明白;现场指挥是谁,也不清楚。教练和球员磨练这么长时间了,但现场看不出他们融为一体了。人们不竟要问,为什么比赛临近三天了,队员还不知道首发是谁,而且五场首发都不一样!莫非还把比赛当练兵来踢!都这时候了,还拿中国足球开玩笑!真令人费解!在电视里,从现场两位教练的表情看,也毫无生气,没有激情,脸上似乎已经写着“失败”二字了,那里还指望哪个教练站出来指挥或负责任了。
足球是体育,也是艺术,足球比赛和艺术一样,有着明显的节奏变化,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足球比赛是竞技,但也充满着哲学,排兵布阵,攻守转换,赛前的作战方案,比赛中的随机应变,都充满着辩证法。建议足球管理者们和教练们去学学徐寅生早年《打乒乓球的辨证法》那篇文章,把辨证的思维用一些在足球的管理和比赛上面好吗。
三叹,中国足球运动员!
叹息中国足球队员在这样一个足球环境中踢球。他们也难啊!有时候婆婆很多,有时候又逃之夭夭。自己的特点很难让走马灯式的教练所了解,临比赛了,还不知道是自己首发还是替补。这种情况,怎么谈得上比赛场上彼此的配合呢!这一点,我是不可思议的,始终认为不可能,但昨晚的电视直播中主持人硬把这个内幕捅出来了。
上面说了,中国足球教练难还在于中国足球运动员自身的原因。中国的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都不错,但足球智商高的有几个!你看,他们在场上来回奔跑,直到耗尽体力为止,至于说临门一脚,经常是该快不快,该慢不慢,总是那么不协调。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去责怪那些运动员,而要思考的是我们的足球管理者,如何培养运动员。当一名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非常重要,但足球智商也不能缺少,然而高智商的足球运动员,必须以一定的文化水平为基础,因此,培养足球运动员还不能忽视文化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在运动场上用脑子踢球。
中国足球的悲剧是否还在继续演出?而这场悲剧的导演又是谁?是中国足协?是教练?还是运动员?
中国足球的悲剧何时才能落幕?而拉动落幕杆又是谁?难道还是上面这些人吗!?
2008/6/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