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

标签:
台北故宫台湾翡翠白菜肉形石台北博物院 |
分类: 选美中国 |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是台湾著名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座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文化瑰宝不胜枚举。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
其实台北故宫建筑本身和北京,沈阳的相比都不是一个时间的,这座建筑物比较新。台北故宫最不方便的一点就是不让拍照,里面密密麻麻的工作人员,就算想偷拍也无法下手。个人不喜欢偷拍,但是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拍照?怕大陆游客觉得里面的文物太好太多?
台北故宫不大,半天时间肯定能转完。推荐几个比较有名我又比较喜欢的藏品。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宿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宫,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息的螽斯虫。螽斯虫,属飞蝗科,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善于高声鸣叫,繁殖力很强。在《诗经·周南》中有“螽虫”一篇是为祝福他人子孙众多的诗篇。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大,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出水一样,增添了活意,令人叹服。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肉形石,顾名思义,是像肉之石,横看竖看,都像肉,像东坡肉,像红烧肉。此东坡肉形石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
莲花式温碗宋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台北故宫旁边有一个餐厅,楼上是常规用餐,楼下是小吃套餐,在这里尝尝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