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意大利威尼斯旅游圣马可广场murano |
分类: 欧洲风情 |
从朱自清先生的游记《威尼斯》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从马可·波罗东渡到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威尼斯的文化艺术及其水城的称号早已经闻名遐迩。四通八达,曲折复杂的河道引领着一个古老的城市走向世界。在我眼中,刚朵拉、玻璃制品和嘉年华是这个富有魅力的城市散发给全世界的光彩。
100多个小岛由近400座桥梁相联,水上巴士是这里载客的主要方式,而刚朵拉(Gondolas)才是体验威尼斯风情的最好的交通工具。刚朵拉的历史可追溯至十一世纪,纤细的船身,扁平的船底,小巧玲珑,两头翘着,十分适合航行在水运繁忙的运河中。现在的刚朵拉统一漆成黑色,有时候用鲜花装饰,船夫不仅撑船,还会唱威尼斯小调。夜晚的大运河是最美的,此时泛舟河上,听着刚朵拉船夫的歌声,体会着水上的浪漫,光影浮动,充满诗情画意。
威尼斯最著名是它出产的玻璃制品,五彩精致、耀眼夺目。玻璃岛—姆拉诺(Murano)就是威尼斯闻名于世的玻璃制品的原产地。它早在13世纪就已经成为了玻璃业中心,因此威尼斯生产的玻璃都叫做姆拉诺。姆拉诺玻璃的工艺特点是图案镶嵌,每一块玻璃里面都嵌着色彩斑斓的花纹图饰,所以玻璃的表面是光滑的,但是内部却展现出一个缤纷的世界。现在,大多数玻璃制品仍然是手工绘制,这就更多地溶进玻璃工匠的想象力和创意,于是每一件作品也都各具风格,渗透着传统和文化的气息。玻璃制品被制成项坠、手表、相框,摆放在大运河两岸的手工艺品店里,让幸运的我在曲折小巷里徒步旅行时,也发现了无尽的乐趣。
嘉年华在每年的2月举行;此时,音乐、舞蹈、游行、盛宴与威尼斯欢乐共舞。虽然我很遗憾的与它擦肩而过,节日之后的城市依然保留着欢乐的气息:色彩鲜艳的假面具随处可见,水巷间散发着诱人的色彩。嘉年华(Carnival)原来只是威尼斯的贵族们私下的狂欢舞会,从十五世纪开始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一个全民参与的威尼斯盛会。神秘的面具隐藏住一张张脸孔后面的真实,身分的虚拟创造一种迷离的幻境。我在路边小店也买了一个面具留做纪念,它由金色、银色和湛蓝的色彩勾勒而成,面色雪白,下巴尖细,眼精周围还精致地洒上金粉。凝视这个神秘的面具:奇装异服的化妆舞会,圣马可广场的火红烈焰,整个城市的专心玩乐,八方游客的恣情狂欢纷纷呈现在我的眼前,把我带入了似真非真的虚幻世界……人间之繁华之能事也就莫过于此了吧。
朱自清先生说,“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市的水乡”。我却不太同意这种描写。威尼斯毕竟充满了异国风情,不像中国的江南,让我联想到的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威尼斯,我的脑海里浮想联翩的是摇摆的刚朵拉小调、精致的姆拉诺玻璃,还有争奇斗艳的嘉年华,这些特点也让美丽浪漫的威尼斯成为真正的一颗“亚得里亚海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