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政府工作报告宏观调控财政货币政策环保雾霾 |
按:3月7日晚7:05,接受凤凰卫视吴晓莉在“华闻大直播”的采访,回答了关于财政货币政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雾霾治理、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等方面的问题。
范必: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上主要是两个手段,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财政政策的扩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赤字和增发国债。当然,增加赤字和债务要保持在安全线之内。二是扩大支出,保持一定的政府投资规模,用于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三是减税降费,主要是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少实体经济的负担。今年春节一过,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就决定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范围,降低失业保险费费率。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主要体现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货币供应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之为“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吴小莉: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环境是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目前我们的环保问题有多严峻?
范必:用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判断,环境破坏已经是“民生之患、民生之痛”。我们经常自豪的说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与此同时,发达国家200多年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中国也集中显现出来了。环境问题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意识到的。我们小时候在北京生活,家家烧煤炉,空气中有一股煤烟的味道,那时大家都不感觉这是污染,都在忙着解决温饱奔小康。当我们达到小康社会,要奔向全面小康的时候,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乌烟瘴气的空气绝不允许再出现了。
吴小莉:环保问题有多方面,但是大家对雾霾问题特别的关注。
范必:在各种环境问题中,包括了水、大气、土壤污染,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减排等很多内容,但公众对雾霾的体验最直接。我们知道人生下来就有生存权、发展权,在生存权里最基本的是呼吸权。人不吃饭能活十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喝水也能坚持两、三天,不呼吸几分钟就不行了。所以我们讲同呼吸、共命运。呼吸权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向污染宣战,这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吴小莉:雾霾的这种情况要如何治理呢?
范必:对雾霾成因现在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主要是各种气体污染物的排放和土地扬尘这些大的方面。在世界各个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是政府公共政策中分量很重的一项任务。
首先是作为环保部门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强调铁腕治污,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于违规排放的行为,必须出重拳、零容忍。新上一个项目前的环评、备案是必要的,但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企业存续过程中的全过程排放监管。
其次,雾霾治理和整个环境治理都要加大投入。今年财政收支矛盾比较尖锐,在一般公共预算当中,大部分是零增长,节能环保同教育、社保、农业一样,是少数几个保持支出增长的民生领域。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增长近10%,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增长了40%。
吴小莉:雾霾的成因有很多,能源的使用也是其中之一,能源更有效的使用十分重要,有人说环境的治与能源的体制也有关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能源与环保并提是作何考虑?
范必:很多环境问题与能源资源和开发利用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刚才讲到雾霾,离不开烧煤、烧油、烧秸杆,这些凡是与烧有关的活动,就要从能源利用方式上找办法。这报告中就明确要求,提高燃煤电厂的排放标准,提高油品标准,在重点区域内的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柴油,淘汰黄标车。这些都是从能源利用方式上想办法。
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利用方式粗放,就要进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主要体现在,一是能源结构上,减少煤炭的使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利发电、核电等等,在化石能源当中也要使用更为清洁的能源,比如天然气就很有发展前途。二是在能源体制上,能源的粗放利用和制度安排不合理很有关系,所以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大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的力度。
吴小莉:在环保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想法,环保是否跟经济增长相冲突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环保如何与经济一并前行?
范必:对于这种担心,我认为恰恰相反,环保和节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去年的经济数据中,有些传统的发展引擎增速在下降,节能环保产业却增长很大,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将节能环保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一般来说重化工业规模越大、技术越先进,污染处理的能力也越强。要想提高小钢铁、小化工、小炼油企业的环保达标标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采取旧的换新的、小的换大的、落后的换先进的。这种更新换代,既有利于产业升级,也有利环境保护。是双赢的结局。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完全有条件可以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产。
吴小莉:现在我国史上最为严格的环保法出炉了,但是执行非常重要,如何落到执行处?环保部门如何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