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业链体制亚型煤电矛盾气荒限购 |
分类: 思想理论 |
基于体制亚型的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3)
五、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分析框架若干应用
很多困扰我国经济运行的供求矛盾表现为价格矛盾,但是在交易环节发生的问题仅仅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发生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利用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分析框架,可以十分方便地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一揽子改革方案。
煤电矛盾与煤运电产业链
煤电矛盾表现为,电煤价格大幅上涨时,电价调整滞后,发电企业亏损严重。解决这一问题已经采取的政策包括,煤电联动、对电煤进行限价、煤电联营等。这些方案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有的考虑了发电企业的利益,有的损害了下游用电企业的利益,有的损害了煤炭企业的利益,不能满足全产业链利益的最大化的要求,没有解决煤电矛盾。
对煤运电产业链的体制类型分析表明,煤炭由于采用双轨制,属于双重体制下差别管理亚型;铁路运力属于计划体制下的直接计划亚型;电力属于双重体制下的垄断计划亚型,其中电力行业又可作进一步细分,电网是垄断计划亚型,发电企业是影子计划和差别管理体制亚型。煤运电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电煤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并轨,成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体制;铁路运力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的改革;运输业务完全市场化;路网保持自然垄断,由国家专业部门监管。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行输配分开,电网退出交易主体地位,实现发电与用户多买多卖的直接交易;电网保持自然垄断,电力调度或交易结算独立,电网接受政府部门监管。
“气荒”与天然气产业产业链
近年来,中外天然气市场出现两个明显反差,全球天然气供大于求、价格迅速下降;中国天然气价格却持续上涨、供不应求。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我国天然气发展选择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准入、定价、排产、管输等方面仍延续传统计划体制,扭曲了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成为天然气供求矛盾加剧和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天然气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气源(国内开采、国外进口)、网输、城市用户(或企业用户)、居民消费几个环节。对全产业链体制类型的分析表明:(1)气源中,国内开采的区块为登记获得,而不是像国外一般是招标获得,属计划体制中的直接计划亚型。国外采购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少数企业具有经营权,属市场体制的寡头竞争亚型。这些企业既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也要完成国家的规划和计划下达的任务,同时兼有双重体制中的影子计划亚型的特征。(2)管网运输属市场体制中的垄断亚型。(3)城市管网属市场体制中的垄断亚型。
将天然气这一不完全市场产业链改革为市场化产业链,需要作的工作包括:(1)在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实行区块出让的招投标制,使之转变为充分竞争的体制亚型。(2)进口环节完全放开,转变为垄断竞争的体制。(3)管网运输业务从“三桶油”剥离,保持自然垄断,但应接受政府监管。
住宅限购限价与土地房屋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上升成为经济领域的突出矛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住宅限购、限价的计划管理方式。分析房地产的产业链,包括土地出让、施工安装、房屋销售这几个环节。后两个环节已经完全市场化,但土地出让环节包含了指标控制、项目审批、价格管制,属计划体制下的直接计划亚型。
由于中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国家垄断一级市场,对供给造成抑制。土地的短缺抬高了地价,进而抬高房价。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关键是要允许有更多的土地进入一级市场。除非国家对土地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交易制度,否则在这一产业链的下游必须进行计划管控。(全文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