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天才讲座:太极文化、太极养生与太极功夫

(2013-03-29 12:30:17)
标签:

太极文化

朱天才

陈氏太极拳

体育

分类: 传习录

本文为朱天才大师2013年3月23日在深圳虚拟大学园讲座录音整理,略有删节,未经大师本人审阅。

未经主办方深圳天才太极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及朱天才大师本人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发表、转载或将本文作用任何商业用途。因研究和学习需要在网络上转发的,也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声明。

 

讲座视频:http://www.tiancaitaiji.net/Index.asp?MovieID=60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朱天才大师。(鼓掌)

 

朱天才:可能大家对我也不陌生了,在座的很多都是喜欢太极拳。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太极拳。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互相探讨。我没有准备,这次匆匆忙忙从新加坡回来,昨天晚上到,今天说有一个讲座,大家就随便聊聊吧。

我简单讲几个问题,主要的就是怎么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的起源

 

我从小在陈家沟长大,大家都知道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是很小一个小村庄,只有两千多户人。为什么它能成为太极拳的发源地?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把太极拳的发源地的牌子挂在了陈家沟,确认它是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能成太极拳发源地,有它的历史渊源,并不是说随便定的。

首先陈家沟在河南,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大家知道河南以前是中原地带,温县,你别看小小的温县,它以前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是温国,都知道是司马懿的故乡。司马懿就是从温县出来的。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易经是太极的源头。太极拳和太极是两个概念,太极就是我们所讲的阴阳。它的前身来自先天八卦、《河图洛书》。《河图洛书》详谈伏羲站在邙山头上看着下面的黄河和洛水交汇的地方,产生了一个漩涡,黄河水浑,洛水清,两水交汇就形成了太极阴阳图。

所以当时伏羲看见这个,就产生了我们的先天八卦和太极。大家有机会你可以去那边看一看。陈家沟就在黄河的北岸,黄河的南岸就是河洛村,就是《河图洛书》产生的地方,所以有这样的渊源,有太极的渊源才产生了太极拳。如果没有太极,没有几千的太极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太极拳。

有机会你们可以到河南看一看河洛村,看一看黄河洛水交汇的地方,当然现在我们国家治理黄河,上游的三门峡水库,后来有小浪底水库,就风平浪静了,没有那个漩涡了。

太极拳发展以后,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国际上五大流派,传统的五大流派。陈、杨、吴、武、孙,五家太极拳,另外四家太极拳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陈氏。陈氏从哪发展出来的呢?现在历史没法考察了。但是这五家太极拳一脉相承,所以有句话说“天下太极是一家”,“陈杨吴武孙,太极一家亲”,都是从陈家传出来的。

现在好多人的心目中,太极拳是中老年人养生练的,但我国际上教拳几十年,外国人一提起太极拳就说“中国功夫”。我们的太极拳能流传到现在,它一定是功夫,它有它的攻防技术。以前我们的太极拳就是武术。

香港出的《太极1》和《太极2》,那故事是讲得有声有色。其实那些都是虚构的,除了杨露禅是从陈家沟学出来的这个事实是真的,剩下的故事都是编的。

在五家太极拳流派里,陈式太极拳对外传播是最晚的。到1980年代才开始往外传,80年代以前都是杨式,有句话叫“陈式太极杨家传”,在早期传播过程中,也更强调它的健身效果。

80年代中国开放以后,陈式太极才传出国外,我是1983年咱们中国第一批援外教练,先到了新加坡。1983年以后我们师兄弟几个,全部到国外去传播太极拳,基本上每年地球走一圈。现在有三四十个国家,都有我们陈式太极拳组织。

 

四种太极拳:太极操、太极舞、太极教、太极拳

 

为什么国际上对陈氏太极拳这么有兴趣?因为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有快有慢。从少年到老年,哪个阶层都可以练习,他们老外一提到太极就说“功夫”。哪个功夫?那就是用,自卫保卫那就是功夫。所以有人说什么是太极拳功夫?在我们民间的印象中就是杨露禅那个功夫,“一羽不能加”那种工夫。

台湾有一个徐继(音),也是搞太极拳的。他说现在我们世界上流传着四种太极拳。哪四种太极拳?第一种叫太极操,就是公园里那些老大爷、老大娘每天练的,那些退休人士练的。去了就开始练,练一两个小时回家做饭,该上班的上班,该接孩子接孩子。天天都是练,不管对不对,反正跟做操一样锻炼,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练习,这叫太极操。

第二种叫太极舞,舞蹈的舞,什么叫太极舞呢?现在你看我们中国大陆每个省都有一个武术队,这武术队里面年轻人练,专门供比赛用的。现在国家不允许以打斗来论输赢,许多时候只能按照规定的框框进行套路比赛,

但是套路比赛内行的才有多少人?谁能看出来他练的好坏?没法比,所以现在你看太极拳比赛里面很多都是高难度的,腾空360度,旋转360度单腿支撑。把这些高难度体操动作加进了我们的太极拳里,变成了一种舞台艺术。

所以说年轻人比赛时就会有个框框套住你,要求你一个套路里面有多少难度。以前没有这样(的动作),现在加了你看着当然觉得非常飘逸。年轻人比这个,中老年人上了四十岁都练不了,这种专门供比赛用的叫太极舞,他不讲技术,反正我跳得高,蹦得远就是漂亮,难度高就可以。

第三个叫太极教,太极教就出问题了。很多人学了太极拳以后,不去研究它,反而把它传得非常的悬乎。大家可以去网上看看,有个河北的老太太说她有凌空劲。什么叫“凌空劲”?就是把它说得非常悬乎,没有一点科学根据。

河北那个闫芳就是这样,记者采访她,叫记者跟她去练,隔着四五个人她一推,前面记者没动,后面那四五个人都倒了。她说我的劲从你身上传过去了,这就是一种骗术。

我说一个真正的故事,我们上海原来的体委主任顾留馨老师,练了四十年杨式,后来又练了二十年陈式,1950年出国教过胡志明,他的理论修养是非常深厚的。

有天一个小伙子来找他问,“顾老师,你会凌空劲不?我想学。”顾老师我说会,你过两天来我教你。那天去了,去了以后他说你想学吗?小伙子说想学。顾老师说这凌空劲啊,你站那我一掌推出去,如果你不动,可能心肺都会炸掉,当场毙命,你死了该怎么办?如果我一掌推出去,你顺着我的气往后退,你就接着我的气了,就不会有事。

顾老师说你站那儿,我开始做动作。他就轻轻抬了抬手,还没有推出去,小伙子就踉跄着往后退。顾老师就笑,说你已经学会了——这其实就是心理暗示作用。

所以说凌空劲绝对是假的,那都是很邪乎的东西。我83年到新加坡教拳,以前那边的太极拳都是台湾人教,没有陈式。那些拳师表演时也是蹦来蹦去,蹦着蹦着他就倒了,就象触电一样,拳还没挨到身上人就倒了。

我们中国当时去了两个教练,我是陈式的,还有一个杨式的。去了以后他们组织了一个推手表演,就是那种状态。第二天跟我们学拳的部长问我们,你看昨天的表演怎么样呀?

83年中国刚开放,正在对太极拳和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在全国找有没有这样(会凌空劲)的武术高手。但一直没有找到,结果到新加坡一看居然有这样的高人,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

当时我年轻啊,30多岁。我说部长,这样的高手现在中国还没见到,昨天看到这些确实很好。我还年轻,希望可以拿自己当靶子,叫他们在我身上来试验一下。部长说好呀,就打电话约他们,结果人家说这种功夫不能跟外人推,这一句话就说漏馅了。

现在闫芳也是这样,只可以给自己人推,不可以给外人推,这明显是假的嘛。

第四种就是我们现在练的太极拳。现在我们讲功夫,什么是太极拳的功夫?大家都知道,以前太极前辈们的那些传奇故事,有些是真的,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但陈家沟人人都知道一些传奇故事。我妈妈去年90岁去世,我妈妈那个时候日本人来了,没有练到太极拳,但是他们都可以讲很多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