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笔记:凯恩斯论马尔萨斯(4)
(2009-10-21 13:02:53)
标签:
人口原理经济学家理论家失业问题马尔萨斯财经 |
分类: 传习录 |
……如此看来,无论是对于富于革命精神的诗人(雪莱)还是对于富于保守精神的诗人(柯勒律治),马尔萨斯都是经济学家中诡辩者的代表——这个露骨而讨厌的喋喋不休的家伙,偏离了人道主义的本源,他用不言自明的道理证明:所有减轻贫困和灾难的企图都会适得其反;开通的自利行为比一时的慈悲心肠更是一种社会公德;商人们为了那些最红光满面的人——指那些最富于财产的人——的生存而奋斗,而一旦他们无法继续,世界将极有可能陷入悲惨之中。
这两位最具睿智而气质相异的诗人就是这样来解读他们所听到的东西的。他们的控诉矛头指向19世纪的经济学家,但也并非全然错误。今天我们也没能完全逃脱出他们的控诉。
……他的生活与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工作被截然为成两部份,每一部份都起因于他周围的事件和影响。其中的第二部分是一次无效的努力,李嘉图和他的学派正在把他们的理论套在我们的脖子上,而马尔萨斯却想推翻它。
在18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劳动阶级的苦难主要因为他们的低水平的生活状况引起了马尔萨斯的注意。滑铁卢之战以后以及战争结束之后,呈现在马尔萨斯面前的是失业问题。正是为了解决前一个问题,他提出了人口原理。他强调,除非减少劳动供给,否则无法提高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水平。然而在第一版中,他强调的是减少劳动供给的困难,在其后诸版中,他却强调减少劳动供给的重要意义。在他一生中的后半期,他被战后失业问题困挠着,失业的范围第一次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100年来,本应有人读到他对强大的李嘉图的有力而不容辩驳的抨击,哪怕仅带着一丝同情与理解。就这样,马尔萨斯这个名字因“人口原理”而不朽,而他提出的更为深刻的“有效需求原理”时的天才直觉却被遗忘了。
然而今天——让我们把马尔萨斯作为第一个剑桥经济学家吧——更重要的是,把他作为用规范的思维框架面对世事纷纭的伟大先驱吧。马尔萨斯通过一条最佳途径接近了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他寻求将规范的思想方法应用于事实资料,并通过直觉选择类似规范原则的方法来透视这些事实,进而解释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总之,在经历了一个道德学家的幼虫和一个历史学家的蛹之后,他最终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张开思想的翅膀,翱翔于世界之上。
作为结论,让我来为你读出马尔萨斯所写的一段文字,它总结了一个经济学家应当怎样看待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耳边经常能够听到反对理论和理论家的呼声,它们来自那些自以为在实践中精明强干的人。应当认识到,差劲的理论是非常差劲的东西,他们的作者非但无用,而且常常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但看来这些实践的鼓吹者并不清楚,他们自己也往往会像他们所反对的那样。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属于当时最具危害性的理论家之列。当一个人信心十足地对人讲述他观察范围之内的事实的时候,无论这些事实具有多大的局限性,它们也增加了社会知识总量,从而有益于社会。但是假如一个人竟然从他的局限性的经验中,从他对自己的小农场的经营管理中,从与他相邻的作坊的鸡毛蒜皮中得出一个普遍性的推断,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理论家,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然而这是尤为危险的。因为确定理论的唯一基础是经验,而人们往往一听到词汇的音节就被迷住了,甚至不停下来仔细分辩一下局限性经验与普遍性经验之间的区别。”
(这是俺读到的对学术,甚至是对俺所从事的记者职业最诚恳而深刻的忠告!下次每当俺被一个发现搞得头脑发现,以为发现了“真理”的时候,一定要回来,象念经一样地反复诵读这段文字。——乖乖注)
我认为有理由称颂马尔萨斯:他的深刻的经济学直觉,他不但能对变换的经验图景保持一颗开放的头脑,而且一直不间断地以他的规范思想中的原理来解释经验,把此二者结合起来,体现了他非凡的努力。我相信,一个世纪之后,我们现在在他的母校纪念他,应当向他致以永不褪色的敬意。
(仅从这篇传记给俺的感受而言,俺绝对相信凯恩斯是一个在文字表述上有着克里斯玛的家伙。——乖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