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日志1
(2009-09-12 23:01:17)
标签:
育儿宝宝枕头信仰童年记忆杂谈 |
分类: 随想录 |
黄宝宝隆重登场至今已经9个月零8天了,除了出生时在医院的一条手机消息外,没在这里为他写一个字,倒是平时偷懒不写博客的老婆已经写了好多篇。
并不是不想写,而是感觉很奇怪,似乎还没有适应新的角色。在新的生活格局里,一些小小的感受也几乎被淹没了……
从今天开始,给未来的宝宝和自己留下一点记录罢。
早上六点小家伙醒来,开始扒着小床边大叫,一边往外看。俺也终于摆脱赖床的习惯,决定出门遛宝宝去:)
出门后小家伙就变得沉默而小心,好奇地看着四周,不叫也不笑,严肃地观察。走到万象城看见超大的女人广告,好奇地想扑过去,但依然不敢大动,只是走了很远还在回头张望。
到电力公司宿舍楼前,让他去扯灌木叶子,先是使劲冲上去抓一大把,然后小心地扯了两片就没兴趣了。
越来越感觉到小东西扑在自己怀里时的那种依赖感,他把自己的开心,好奇和不满全部都能转换成一扑,而一扑到怀里,我似乎也立刻感受到他的情绪。
有意思,这就是所谓的“爱”吗?一点也不神奇或浪漫,只是全心全意地那么一扑,你心里立刻便充满了柔情……
在我自己的记忆里,童年似乎只剩下几个零碎的片断,三、四岁之前更是一片空白。但父母的记忆却似乎越来越清晰,吃晚饭时爸爸突然说起我小时候看见他睡的枕头太硬,便大方地抱来自己的小枕头说:“爸爸,我给个趴和(软和)的枕头给你……”
儿子出生后的自己,似乎正处于生命开端和结束之间的微妙接触点,一边是老去的父母正带着关于我的童年记忆渐行渐远;另一边则是刚出生的儿子,正为我创造着另一段童年的记忆。
生命的记忆便如此奇妙的重叠,重新塑造着我们自己——我所感受的童年其实是儿子的,而我的童年却变成了父母生命的一部分。
这个小小的东西,还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却已经能够通过大叫、哭泣和笑容明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无需语言的情绪表达,似乎让全家人都直接沉浸在其中。一旦看到小家伙眼泪汪汪的样子,所有的人都在抓狂地问自己和问别人:他饿了?渴了?想睡了?想玩了?
好在小孩子的需求就那么多,一旦满足便安静地睡去或恢复笑脸,大家便又兴高采烈地在他周围开始了狂欢式的逗乐和表演……
没有小孩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父母的感受,这句曾经被我哧之以鼻的老生常谈突然变得如此真切。就在几个月前,我还象王三表一样,为父母们在孩子面前做出的种种白痴动作而捧腹大笑。
只有当小东西毫无保留地,全心全意地一次次扑到你怀里时,你才能感受到那种由被依恋而产生的柔软感情。而当这种柔软袭来的时候,我和老婆立刻变得跟所有的白痴父母们一样,扮小丑,唱儿歌,做出种种不堪之举而内心一片喜悦平和。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图腾——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便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原因地皈依了这个简单的信仰。而曾经是依靠沟通和理解而搭建起来的家庭关系,也自这一刻开始变得更象某种信仰的聚合。
在没有小孩的时候,家人们共同生活,用语言和理解维系着彼此的和睦,象一个合伙制的企业般平稳地运作着:而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庭的核心突然变成了某种信仰:一抹神秘的微笑,几句含糊的呢喃,所有的人立刻心领神会,仿佛某个秘密教派的信徒。
一个婴儿来到世界,每个人都觉得他(她)是如此的柔弱,需要保护和照顾,甚至觉得自己似乎在掌控着他的命运——实际情况却是,他的到来让我们放弃了自以为是的生命,顺从地接受了更高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