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维度
(2008-11-25 11:35: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想录 |
晚上写稿至2点,终于整出个比较满意的报道框架,剩下就看搭档和编辑的了。
早起送老婆去医院做产检,顺便带了本北岛的《青灯》在等待时翻阅。
此前看见老北岛在题辞中把这本书献给魏斐德时心下还有些不以为然:在国外混了多年,北岛也学会擦鞋了?尽管魏斐德乃西方史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但身为艺术家的北岛自己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犯得着这么“挟洋自重”吗?
然而此次翻了几篇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误解了北岛:他不是想挟谁以自重,而是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表达艺术对历史的尊敬!
当我们最优秀的艺术家学会从历史之中发现世界和人性的多元时,中国80年代狂飚式的“文化启蒙”风暴也开始转入另外一段更加宽阔而深厚的河床。
不无吃惊地发现,当自己从经济的角度开始追索历史视野的时候,自己所观察和接触到的许多社会精英,也在以个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并诠释不同的历史——从美国的宪政史到中西文化交流史。而这种接触也脱离了早期纯粹思辩与启蒙的意思,而变得更具现实指导性和参照性:我们是为了改变今天而去重温历史。
这种对历史的共同兴趣让我想起美国5、60年代:在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的笔下,那个时代在历史视野上的包容和深邃,正与美国经济和社会的辉煌成就相得益彰。
而中国社会的30年发展,是否也积累到了一个足以开拓更宽阔的历史视野的阶段?
正如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维度的社会具备更深厚的生命力一样,个体的生命一样需要财富、成功和事业之外的维度来滋养。
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为自己早年的文学尝试感到幸运,因为它开启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一个世界——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中还能拥有更多这样的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