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尚文化历史 |
Lady Gaga在“妆饰”一道上又有惊人之举。她前往日本为资生堂拍摄广告,在双眼的前面各挂一道金色的“流苏帘”。这一对轻帘的“帘楣”粘在眉毛部分,贴着闪闪的水晶花饰,其下垂有数道金色的垂链,形成一道袖珍的疏帘,长度刚及唇侧。于是,便有条条金色流苏在她的眼前、颊前不停的荡来晃去,帘影之间隐约显露重彩描画的妙目,烈焰般红唇也因两侧金帘的映衬显得格外艳耀妖娆,气势迫人。
http://s5/mw690/001DiwPlzy79B4epVhW94&690
http://s16/mw690/001DiwPlzy79B4gkKsv3f&690
然而,细究起来,在东方各地的文化中,虽然存在着各种面纱,但以类似垂帘式的饰品挡住面孔,却并不常见。应该说,只有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这一做法,具体来说,明清贵妇们曾经在华冠的前额口沿上垂饰成排的珠串,从而在粉面的前方造成一道晃荡不止的珠宝流苏面纱。由此推测,只有“凤冠”才能是Lady Gaga唯一的灵感来源。
“凤冠霞帔”,是明清时代贵妇、官员夫人的标准形象。丈夫做了官,其嫡妻就会同时得到朝廷颁发的“诰封”——有点相当于资格证书——就此成为“诰命夫人”,获得穿戴“凤冠霞帔”的资格。需清楚的是,以珠宝冠与霞帔作为贵妇身份的标志,是在宋代才形成的风俗,并且一直沿袭到明清。所以,汉唐时的美人如赵飞燕、杨贵妃们是从来不曾见过这等打扮的。
实际上,在明代的正式规定中,只有皇后的翠冠上可以饰龙与凤,是真正的“凤冠”。太子妃的冠便只能饰翚鸟,名为“翚冠”;妃、嫔及以下贵妇之冠则饰翟鸟,叫“翟冠”,并且,随着品级的逐级降低,翟的数目也依次减少。不过,在珠翠琳琅的冠面上,凤、翚、翟的形象区别其实并不明显,所以民间便把这些宝冠一律美称作“凤冠”。
从明代中期开始,社会风气自由活跃,凤冠普遍“僭越”官方礼制,冠上的凤翟以多为美,不再受规定数目限制。于是通行的样式便为冠前面并列一排立体的凤翟,这些凤翟均会在喙中衔着一串珍珠,珠串上还缀有宝石、玉或金银的花饰与坠角,以华贵与轻巧争胜。珠串最初很短,但逐渐越变越长,最终延伸到贵妇们的脖颈处,宛如在她们的面前垂了一道稀疏珠帘。
《儒林外史》中,一位王太太如此吹嘘自己身份尊贵:“就替大女儿送亲,送到孙乡绅家……孙家老太太戴着凤冠,穿着霞帔,把我奉在上席正中间,脸朝下坐了。我头上戴着黄豆大珍珠的拖挂,把脸都遮满了,一边一个丫头拿手替我分开了,才露出嘴来吃他的蜜饯茶!”这番夸耀虽然粗俗可笑,但倒也是以真实情况做基础的,《天水冰山录》记录严嵩被抄没的家产中,就包括“珍珠面帘一副,重一两五钱”。
http://s1/mw690/001DiwPlzy79B9Qn5Dic0&690
串着宝石的珍珠挂络永远不肯安歇的轻荡着,唇娇颊艳的粉面掩映在其间,似乎眉目分明,却又难以真正看清,大约反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诱惑感。如此说来,贵妇戴上这种凤冠,也就是拥有了一道珍珠与宝石特制而成的面纱。
http://s2/mw690/001DiwPlzy79BbHsGBje1&690
在清代,满族贵妇拥有一种叫做“钿子”的冠饰,受凤冠影响,钿子的前额口沿同样垂有一排珠玉串,到后来,这些珠串日渐拉长,延伸到眼部以下。因此,当满族后妃公主命妇们佩戴钿子的时候,也会在面前形成一道流苏珠帘形成的、半遮半露的面纱。
http://s10/mw690/001DiwPlzy79BcgThkRd9&690
http://s10/mw690/001DiwPlzy79Bd49Ipzf9&690
http://s7/mw690/001DiwPlzy79Bd7Oswm46&690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进程,凤冠也好,钿子也好,沉重的传统冠饰一律被抛弃。大概很多人,尤其是设计师,都会注意到古代女用宝冠所带有的那一道珠串摇荡的帘幕,它让一张粉面亦遮亦现,说看不清吧,稀疏的珠流苏间分明约略显露出黛眉杏目,粉颊朱唇;说看得见吧,又有那些珠串子挡在面容之前,让你就是难窥全貌,它们一刻不安分的轻摇缓荡,倒让观者幻觉,好像是自己的目力无法聚焦,那珠帘后的伊人始终虽近犹远,像梦一样无法切实的接近。这些珠串本身就在设计上有极大的发挥余地,它们与珠帘后的面容,与让那面容焕发光华的彩妆,可以进行非常有趣的互动的游戏。无疑很多人都渴望把往昔这一独特的、为中国独有的风情一幕加以传承,但是,此般珠宝流苏面纱所依托的华丽凤冠却让今天的人犯了难,这些冠饰巨大而沉重,似乎与现代女性利落敏捷、轻松自由的形象难以配套。于是,传统贵妇的珠宝流苏面纱便难以在现代时尚设计中现影。
http://s9/mw690/001DiwPlzy79BdeEYL618&690
Lady Gaga,或者说她所信任的首饰设计师、造型师却嘲笑了我们的僵化思维,她们利用现代材料轻巧的特点,将头冠部分彻底删除,简洁地保留流苏珠帘部分,并且将其化成两面挡在眼前的金色小帘,直接黏贴在眉梁之处。这是又一个近乎震撼性的范例,教导我们在面对绵长、悠久的传统宝藏时,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想象力,“化用”而非简单的沿袭。
不过,让我真正吃惊与兴奋的是,当我在微博上感叹Lady Gaga金穗眼帘的巧妙可爱时,有两位同样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时常互动的网友“顾惜之”和“翡翠莲子清如水”告诉我,一位笔名丽端的作者早在几年前就于其小说《越京四时歌》“春之卷”中想象过类似饰物,没想到在一位异国红星身上假想成真了。据她们说,《越京四时歌》是一部“东方背景的架空小说”,也就是虚构出一个曾经出现在古代“东方”的国度,讲述这个国度里发生的故事。小说里不仅想象出美丽的挡眼饰物,还给其起了个异常美丽的专称:“珠翳”。翡翠莲子清如水并且向我介绍《越京四时歌》中的具体设定:“珠翳是苍梧贵族妇女中流行的一种装饰,也是遮掩面貌的屏翳。最初是用成串的珠子垂在眼前,却因为影响视线而逐渐改造成现在的款式——金箔或银箔锤制的眼罩,如同两片树叶堪堪遮住眼睛四周,边缘和下端还镶嵌着各色细小晃动的珠链,戴上之后,那些裹在精美绸缎中的女人便更神秘冶艳。”显然,丽端在笔下设计的珠翳与Lady Gaga的眼帘其实并不完全相同。她为虚构的“苍梧”贵妇设想的珠翳是一对金箔或银箔的边框式贴饰,大约可以制成流云、飞凤等各种半抽象的灵动造型,其边缘垂有流苏。女性们让一对金色或银色的贴饰围绕在双眼周围,等于夸大、强调了眼部在面庞上的比例,贴饰周围则有珠穗簌簌轻坠。中国女性的面容特点是眼睛相对较小,如果真的运用这种“眼饰”,可能会产生改变五官比例的视觉效果吧。一位网友还留言道,她当初看了小说之后,曾真的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我们的年轻一代很富有想象力啊!
可见,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人中,想象力已经开始振翅起飞,向着自由创造的长空冲天直上。也许,这股涌动的创造力很快就会开花结果吧。说起来,中国历史上,其实是男性最早使用“珠帘的面纱”,那就是古代王公贵族的冕旒。传统礼制规定,皇帝在冠冕的前后均垂一排“旒”,各为十二道珠串。亲王的冠冕只能有九旒也就是悬挂九条珠串,随着地位的降低依次递减,最少者只挂三条珠串。如果哪位设计师将这一拥有着至少二千多年历史的资源化用于当代男性时尚设计,想来效果会让世人为之目光一凝。
《红楼梦》中,林黛玉曾经“”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想知道这条绦子具体是怎样系束,使用了怎样的带扣吗?谜底也许可以在孟晖首部个人志《相思的物语》中找到~!全彩精装,240页的插图本,给你展示古代多情人用以传递爱意的各种饰品,然而并非仅关爱情,更披露了传统设计的美妙!现于@阿正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