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2014-06-16 21:01:30)
标签:

棕扇尾莺

分类: 飞羽-动物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棕扇尾莺是我的新添鸟种。这里说说拍摄心得。

6月到7月棕扇尾莺在湿地筑巢育雏,要发现它们并不难,因为棕扇尾莺虽比麻雀还小(10厘米),但却是个特别爱叫的大嗓门,总是把自己暴露出来。在飞行、悬停时,它的叫声是明快动听的;在起飞和降落时,它的叫声却是急促顿挫的。

· 选择拍摄时间

棕扇尾莺6月筑巢7月育雏,这个时期棕扇尾莺不甚怕人,选择早上和傍晚两个时间段拍摄是最佳选择。早上棕扇尾莺喜欢欢叫着飞来飞去,并落在较高的芦苇或草尖上。早上大约8点起,棕扇尾莺开始筑巢工作,不需进行伪装就可以在安全距离以外(8-10米)拍摄。如今筑巢工作好像已经结束了。

· 选择拍摄方法

1. 采取坐姿拍摄:不论早上拍摄棕扇尾莺落草尖,还是拍摄棕扇尾莺筑巢,采取坐姿的高度是比较合适的,这个高度基本是平拍。

2. 拍摄落草尖:棕扇尾莺早上往往落在巢边不远的几个地方,观察确认后可以静静坐在距离拍摄点8-10米处等候即可。典型瞬间是张嘴鸣叫。

3. 拍摄筑巢:棕扇尾莺的巢往往在芦苇丛中地面的草丛中,无法直接拍摄。可以选择拍摄棕扇尾莺钻进草丛前的瞬间。棕扇尾莺习惯进巢前在巢边草上停留片刻,这是最佳拍摄时机。典型瞬间是嘴叼筑巢材料双爪各抓一根草杆。

4. 拍摄飞行:棕扇尾莺飞行时其扇尾张开很漂亮,但它体小、飞行轨迹起伏不定无规律,拍摄难度大,所以采取手持方式拍摄是唯一选择。逆光拍摄展现扇尾效果好。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 棕扇尾莺描述

 棕扇尾莺是体小(10厘米)而具褐色纵纹的莺。腰黄褐色,尾端白色清晰。

分布:非洲、南欧、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亚种tinnabulans繁殖于中国华中及华东,越冬至华南及东南。常见于海拔1200米以下。

习性:栖于开阔草地、稻田及甘蔗地,一般较金头扇尾莺更喜湿润地区。求偶飞行时雄鸟在其配偶上空作振翼停空并盘旋鸣叫。非繁殖期惧生而不易见到。

· 拍摄注意事项

1. 严禁触动鸟巢周边的任何东西。

2. 慎重拨开遮挡拍摄角度的草(应离鸟巢一米以外,拍摄结束恢复原貌)。

3. 防蚊虫:湿地蚊虫很多,一定要穿长袖衣裤,需要时涂抹驱蚊剂。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新添鸟种】拍棕扇尾莺的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