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择拍摄背景说开去

标签:
杂谈 |
分类: 飞羽-动物 |

◆ 有利条件:
1.可以平拍:戴胜的窝在一棵柳树上,洞口距离地面两米多高,距洞口侧面二十多米是三四米高的土坡,对侧十米外也是三四米高的土坡。
2.背景情况:背景土坡上绿色草地开满黄色的小花,600mm镜头虚化效果合适。
3.光源条件:顺光和散射光。
◆ 不利条件:
1.距离稍远:在与鸟窝同等高度的地方才能拍到绿色草地开满黄色小花的背景,但是拍摄距离稍远(28.2米)。如果想缩短拍摄距离,就是仰拍角度,背景则是对面河岸的树林。
2.角度单一:树林间隙中,仅有两三个与鸟窝成正侧面的理想拍摄机位,别无他选。
3.视野受限:由于树林较密,拍摄视角很小,观察鸟儿回巢视野受限。
1.拉开距离:鸟与背景拉开适当距离,得到画面既干净又交代生境的合适的虚化背景效果。单一明亮的天空背景画面,如带有背景陪体则可以增强现场感和纵深感(下图,飞行的大鵟)。
2.采用平拍:平拍即与鸟保持相同高度,这样的视角平和、真实。鸟在地下或水中,只有采取“趴拍”姿势才能得到平拍效果(下图,趴拍振翅的黑尾塍鹬)。
3.恰当虚化:除了天空、超远距离的背景外,完全人为虚化成单一色调的背景,可能都是属于过度虚化的、不恰当的。因为完全虚化的背景丧失了鸟的生存环境的合理交代、抹掉了主体与背景的透视关系、弱化了图片的立体感(下图,原貌背景。觅食的鹤鹬)。
4.灵活用光:背景有虚实之分,也有明暗之别。用光角度往往决定背景的明暗。不论是明亮的背景还是暗淡的背景,采用侧逆光都能较好地表现主体的立体感。逆光更容易拍出明亮背景的图片,比如拍摄剪影图片。而拍摄雨雪天的鸟,选择深色背景才能将雨滴、雪花衬托出来(下图,雪中的楔尾伯劳)。
(完)
前一篇:春华
后一篇:从拍摄蓝喉歌鸲[蓝点颏]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