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03 第一次拍到的灰背隼
[题记]
[题记]
第一次听说野鸭湖是2010年10月,当时只是听鸟友说而不告诉你具体位置,那就自己去找吧。第一次去找不会知道是那个跑马场,而到了周边的地方,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那天偏偏叫我遇到了知道但不告诉我的鸟友,从此我认识了跑马场,并熟悉了那个地方。自2010年10月下旬至2013年6月7日,两年多时间里,我去野鸭湖拍鸟121次,行程20000余公里。
有人对野鸭湖开车拍鸟(除极低角度趴拍外)方式感兴趣,因为大多数鸟都怕人但不怎么怕车,而且那里地域宽阔只适合车拍而不适合徒步,拍鸟只需按照季节赶个早等个晚,坐在车里轻松拍摄。
北京鸟友都知道这里所说的野鸭湖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叫野鸭湖的那个地方,而是官厅湖水域一块适合鸟类生存的湿地,是拍鸟人对那个拍鸟区域的俗称。那里的环境由于逐年的人为影响,很多以前可以看到鸟类(如白尾海雕、毛腿沙鸡等),如今已经不见踪影了。但我为什么还对对野鸭湖如此着迷?野鸭湖是我真正拍鸟的起点,我在那里摸索拍鸟方法,锻炼找鸟眼力,总结拍鸟经验。清晨,无论是霞光万道、雨雾蒙蒙、风沙弥漫或冰天雪地,你都怀着期待而忐忑的心情,进入那个“战场”,每次迎接你的都是一个未知。有人屡战屡败,几个回合就放弃了那里。但有人自始至终,坚持不懈。
我认为,在野鸭湖拍到的没有人为干预的鸟图更真实而更具生态价值。一直想完整地整理这100多次拍摄的图片,《灰背隼》是个开端。
灰背隼体形较小(30厘米)而结构紧凑,它与黄爪隼、红隼、燕隼和阿穆尔隼等较为明显的区别是,面部髭纹不明显或无髭纹。
我清楚地记得,2010年11月3日第一次拍到灰背隼的情形:那天下午我开车进入跑马场,沿着东边的桩子围栏前行。当时才拍鸟不久,没有经验所以车速较快。猛然间,好像看到一只鸟落在一根较矮的桩子上,可是车已经开过去了。我赶紧倒车观看,果然有一只小隼。我拿出相机拍摄,拍摄距离很近只有十多米。
灰背隼不像红隼和阿穆尔隼喜欢在空中悬飞寻机觅食,而是低空飞行,常停留在石头、矮玉米秸秆等低处,隐蔽性很强,初学拍鸟者不容易发现它们。

2010-11-03
贴地皮低空飞行

2010-11-22 起飞

2010-11-22
观察

2010-12-05
一群短趾百灵飞过,灰背隼不知抓哪只好

2011-09-30 矗立风中

2011-10-01
休息

2011-10-01 伺机

2011-10-15
梳羽

2011-10-17
那天,我正拍摄灰背隼吃刚刚抓到的小鸟,猛然间它的神情紧张起来,紧接着抓起猎物仓皇起飞。原来是来了两只喜鹊,吓跑了灰背隼。我拍到,喜鹊这次不单单是为了保护领地,还为了抢夺灰背隼的战利品而追赶灰背隼了很远很远。
喜鹊在野鸭湖扮演“巨无霸”的角色,为了保护领地,它们会群殴攻击所有鸟类,甚至包括雕类等大型猛禽。

2011-10-17
两只灰背隼在一起,两年多时间里,就拍到过这一次。通常,都是见到它们单独行动。

2011-10-17

2011-10-17
那天,小隼非常安静,第一次有机会以极低角度趴拍了10多张

2011-11-07
鸟在非常安静的时候,会梳整羽毛

2011-11-07
梳羽后神色安然地起飞

2012-09-27
这是那年第一次发现灰背隼回到野鸭湖
我在野鸭湖观察到的几种小隼中,就数灰背隼最猛禽了,因为我只看到灰背隼吃小鸟,而不抓虫子。它们无声无息,飞行侧影如微缩的游隼,行动诡秘地飞掠地面,像幽灵一样捕捉小型鸟类。



2012-10-04
那年国庆节放假期间,鸟友们天天拍到灰背隼,而且多次拍到灰背隼吃猎物。吃到最后,连短趾百灵的脚也被吞下。

2012-10-05 抓到猎物的灰背隼

2012-10-11


2012-10-12
漂亮的雄鸟在从容地拔去猎物的羽毛。在这样有玉米秸秆的地里,只有越野车才能开过去靠近拍摄。
前两年,在野鸭湖我只是秋季看到和拍到灰背隼,可能是数量较少或我观察缺少经验的原因所致。今年3月18日天气预报说3月19日北京有雪,前一天晚上设想第二天一大早赶到野鸭湖拍雪中的鸟。3月19日,我在野鸭湖拍到了灰背隼。


2013-03-19 那天虽然下雪,但京藏高速竟然畅通无阻,早上按时达到野鸭湖。第一次在春天里在春雪中拍到了灰背隼。

2013-04-01 巡视

2013-04-01 观察
2013-04-01 出击

2013-04-01 俯冲。可惜的是灰背隼没有抓到猎物。这是第一次拍到灰背隼抓猎物的影像。

2013-04-01
灰背隼的分布范围是全北界(详见下图),越冬南迁,属于不常见的季候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