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体育摄影实践与体会之十(体育摄影专题与实例)

标签:
体育摄影报道摄影体育 |
分类: 体育-动感 |
3
体育摄影专题与实例
体育专题摄影不像体育新闻照片那样往往以单张的形式,而是“相对全面”的常常以成组或成系列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专题摄影与新闻摄影在反映跨度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时间跨度很短,专题摄影也是具有新闻性的。如一个尚未闭幕的大型运动会中一个刚刚结束的小项目的专题摄影,就是具有新闻性的体育专题摄影。
3.1
体育专题摄影的结构类型
一般讲,体育专题摄影可以分为两种典型类型:快餐-事件型和正餐-系列型。当然,这两种类型的专题摄影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介乎两者之间的类型也是存在的。
3.1.1 快餐-事件型
事件型体育专题摄影是反映一个体育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全部过程,它可能具备新闻性或不具备新闻性,那要看作者和编辑的意图,以及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了。我们把事件型体育专题摄影看做快餐,方便实用。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的专题体育摄影具有较强的时间性。
3.1.2 正餐-系列型
烹调某种美味佳肴,往往需要文火慢炖。一个事件的发展空间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的。正餐-系列型就是表现历史、跨越时空的一种专题摄影形式。这种专题摄影形式,更适合反映一个事物或人物的发展过程。你需要的是计划和耐心,这在时间系列上也许是几天,或是几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
3.2
体育专题摄影的文字
3.2.1 标题文字
标题文字要准确鲜明,能准确说明专题摄影的内容,中肯切题,有号召力;标题文字要生动精炼,有感染力,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2.2 叙述文字
叙述文字是专题摄影文字的主体,它应该是短小精悍的,与图片是互补关系,图片已经包含的信息文字就不该赘述。叙述文字的写法是不拘一格的,没有固定的程式。
3.2.3 释图文字
释图文字就是图片说明,是对每一幅照片的具体表述。图片说明要做到直接具体、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图片说明可以独立于叙述文字,分别解释每一幅图片,也可以融在叙述文字之中。如《运动场上真热闹》的图片说明是独立的,而《校园里的梧桐树》则是图片说明既融入叙述文字之中又有独立部分并举。具体采取哪种方式,要看说明的具体内容和排版需要了。
3.3
拍摄体育专题摄影注意事项
3.3.1 了解情况,熟悉背景
要拍摄一项体育运动,就要懂得竞赛方法、规则等;要拍摄一场运动会,就要弄清竞赛规模和形式等。如果拍摄一位体育人物,当然要摸清他的背景资料和学习相关知识等,这样容易尽快彼此沟通。
3.3.2 嘴勤手勤,收集资料
拍摄中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必须得到最基本的数据——时间地点、内容名称、结论结果。不要随意丢弃分发给你的资料文件。这些对后面的编辑工作非常重要。
3.3.3 目的明确,确定用时
根据拍摄目的确定时间长短,是一天还是一周,或是一个月一年。
3.3.4 准备经费,准备器材
根据拍摄目的、要求,准备好你的经费和摄影器材。镜头的焦段最好齐全,机身最好是两台,可以省却频繁更换镜头的麻烦和错过拍摄时机。一定要带闪光灯和脚架,这两样是很有用处的,不要怕沉冷落了它们。
3.3.5 确定对象,拍摄范围
要拍多少影像和拍什么影像应该事先有自己的想法,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修正和有新的发现。
3.3.6 灵活机动,全面拍摄
拍摄中不忘摄取各种景别的图像,如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各种角度的图像,如仰拍、平拍、俯拍。而且拍摄中就对使用哪些图像有大概的印象。
3.3.7 双重备份,万无一失
尽可能带足记忆卡,尽可能使用最大格式;一定要妥善管理好劳动成果,一定不要轻易删除它们。必须双重备份,必须保存好原始数据。
3.4
体育专题摄影实例
3.4.1 运动场上真热闹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北京兴涛学校小学部的运动会的组织确实很有特点:比赛、发奖,音乐、广播……比赛有条不紊、热烈欢快。大喇叭里不断广播着孩子们的来稿,小运动员们被同学写的广播稿激励着,我被孩子的广播稿吸引着、感染着——这些广播稿不就是我的专题摄影图片的解说词吗?一个报道方案在我脑海里呈现了出来。
孩子们的运动场上真的很热闹。我从拍摄的5个胶卷的180张照片里选择出5张,以孩子的一句“运动场上真热闹”为题,配上孩子们合适的广播稿……
3.4.2 雪域高原的孩子们
7月,我和同伴驾车去西藏采访。在西藏,和孩子们交流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多数往往不懂汉语。我们是通过真诚和友善同孩子们交流的;我们是通过老师和孩子们沟通的。
我们来到海拔4200米的当雄县公塘乡拉根多教学点。这里有28名学生,2位女教师:格桑旺姆和次仁卓嘎。学校每周上两节体育课。那天,我观看了毕业于拉萨师范学校的21岁的格桑旺姆的一节体育课。
在阿里帕羊。清晨,天蒙蒙亮我就被远处传来的一阵阵歌声叫醒。起床出门,我想去看个究竟。寻歌声我来到小镇边山脚下,原来是这里小学校的孩子们在晨读。
在普兰县巴嘎乡完全小学,校长益西久美告诉我:巴嘎是畜牧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7%。学校是去年建成的,所以目前只有三个年级,105名学生,四位教师。我从课表上看到学校每周上三节体育课。毕业于日喀则师范学校的珠吉次仁老师教体育、数学和藏文……
3.4.3 大山里有个小操场
2003年12月17日早上,我们下车离开公路后,手脚并用走了两个小时约3里山路,终于来到云南金平县苦聪人居住的下纳迷寨。下纳迷寨距乡政府
5公里,从山寨到公路要经过崎岖陡峭的山路和泥泞的田埂。山路和公路之间被水田隔开,人畜只能从小河中走过,通过十分艰难。
全寨适龄孩子都在希望小学读书。学校是上海援建的,两位老师每人教一个班,工资一个月150元。目前希望小学开学才三年只有二、三年级两个班,60多个孩子。明年小孩子够一个班了就会开设一年级。令我们高兴的是,建在山上的小学校,居然也有一个小操场,小小的操场算是山寨最奢侈的一块平地了。操场上有篮球架,孩子们课余在老师的带领下打球、跳绳、做游戏……
3.4.3
美的追求——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钟玲
2001年8月,在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赛场上,我拍摄到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艺术体操圈操比赛银牌获得者——钟玲矫健优美的身影,在领奖台上她的笑容是那么灿烂。
还是7年前,我认识了钟玲和她的7个小伙伴——北京体育学院竞技体校艺术体操班少年组的8名小学员……
3.4.4 指尖上的一颗心——罗群老人和他的“手指运动”
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梦——建造一所中国儿童智力宫殿。要建造这座智力宫殿的“建筑师”就是退休教师罗群,而建造智力宫的“基石”就是推广他自己创编的“手指运动”……
3.4.5
校园里的梧桐树——体育教师曹卫民和他的“胶圈研究”
11年前,编辑部收到一篇利用废自行车外胎(胶圈)制作教学器材的稿件,作者是南京市九龙桥小学的体育教师曹卫民。当时,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深入报道,编辑部派我赴南京采访曹老师。记得采访是在夏天,九龙桥小学的操场很小,教学楼前有几棵小梧桐树。为了迎接我的采访,学校还专门为上课的学生买了新的运动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