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典故(十七)
(2022-04-02 14:23:45)汉语成语典故(十七)
1,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典故出处:宋朝时期,密州知府苏轼因为写诗被诬陷入狱,后来被贬到黄州团副使。他在黄州期间,遇到两位好朋友。朋友弄到一条新鲜鲈鱼,苏轼问夫人要酒,夫人王闰之早就给他准备酒以备他不时之需,他们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尽兴而归。
2,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典故出处:《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3,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常,十分出色。(多指文学.艺术作品)
典故出处: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4,不痛不痒:比喻不触及实质,不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典故出处: 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5,不闻不问: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典故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六回:"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丢了一个太守,也就不闻不问,焉有是理。"
6,不务空名:务:追求。切实地做工作,不追求虚名。
典故出处: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7,不务正业: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指不从事正当职业。也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
典故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8,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坏。
典故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9,不肖子孙:不肖:品行不好(限用于子孙)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
典故出处:《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10,不悄一顾:不屑:认为不值得。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