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延峰
黄延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34
  • 关注人气:2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龙耶,悍妇耶

(2021-06-08 17:17:45)
标签:

恶龙

悍妇

美丽

优雅

冯至

分类: 翻译杂谈

今天中秋节,2019913日,收到大学同学的祝福:

东西同此月,南北共此时。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旅途,相识、相遇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感恩今生偶遇在生命中的大学同学,祝福大家仲秋佳节开心快乐!

流光容易把人抛,光阴荏苒,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想当年我也是腰挎BB机的一族,很快开始用手机发短信,继而QQ,现在则是微信。自己似乎被通信技术裹挟着一路走来,只见微信笑,哪听QQ哭。

感叹之余,我突然觉得“美丽的意外”之美丽非平时所说之美丽;如果换个角度表述,若是说这个意外很美丽,似乎不太讲;又如“美丽的邂逅”,这个邂逅未必美丽,可能是撞车撞到一块的。撞得头破血流,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竟然成了情侣,这都是都市言情片的桥段,所谓“美丽的意外”。

我找出儿子的《现代汉语词典》,擦了擦灰尘,翻到863页。烦人,背痒,我得先挠挠。“美丽”词条解释说: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好看。但我感觉应该是“愉悦感”,而不是“快感”;快感的内含似乎更宽泛,比如一个变态的杀人狂对于自己作品的感觉也是快感。

可见,此美丽未必真美丽。

我又想到了翻译时碰到的beauty一词,语出The Art of Decision Marking,引自雷纳·马丽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的Letters to a Young Poet,即《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

 

Perhaps all the dragons in our lives are princesses who are only waiting to see us act, just once, with beauty and courage. Perhaps everything that frightens us is, in its deepest essence, something helpless that wants our love.

- Joseph Bikart, The Art of Decision Making, How We Move from Indecision to Smart Choices, Watkins, p69

 

也许我们生活中一切的恶龙都是公主们,她们只是等候着,美丽而勇敢地看一看我们。也许一切恐怖的事物在最深处是无助的,向我们要求救助。

-《给青年诗人的信》,冯至译,天津人民出版社,p49

 

可是编辑舍弃我的译文,抄了冯至的译文,只是“公主们”改成了“公主”,最后一句“向我们要求救助”改成了“想向我们求助”:

 

也许我们生活中一切的恶龙都是公主,她们只是等候着,美丽而勇敢地看一看我们。也许一切恐怖的事物在最深处是无助的,想向我们求助。

-约瑟夫·比卡特(Joseph Bikart),《深度决策:重构你的决策思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p81

 

这是那种典型的无知且无礼的编辑。说她们无知,是因为她们从来没有好好地琢磨一下英文,单纯地认为冯至的译文就是标准,岂不知冯至的译文很多只是望文生义,错误连篇。说她们无礼,是因为她们从来没有问过我为什么这样翻译,单纯地认为我的译文是错的,羞辱译者没有比这更甚的了。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出版之前我问过编辑:改动多不多?因为我知道凡是改动多的,一定是十有八九没有必要或者是错的;编辑回复:改动不多。结果等看到样书,整个一个从头改到尾。这种编辑我多次碰到了,编辑队伍里大有人在,大出版社里常换常有,小出版公司更是不乏其人。

卖米时难免带有几粒沙子,但当编辑把译作里掺上三分之一的沙子时,那就不是卖米了,而是卖沙子。出版社就不是出版社了,那是沙贩子;挂大米卖沙子的骗子。

不要认为自己读了个大学,甚至是硕士、博士,又考了个编辑证,就有资格给别人胡改八改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我并不反对编辑改稿子,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稿子一个字不用改,问题在于,编辑不懂,中英文不过关,还不研究,不与译者交流;本来是个助产士,却把自己当成别人孩子的父母,自作主张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别人的孩子美容;译者若是问一声,便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甚至反唇相讥。这是不是一种心理变态?

那我是怎么译的呢?我的译文是:

 

也许生活中所有的悍妇都是公主,她们只是等着看我们勇敢而不失优雅地采取行动,哪怕只有一次。从本质上讲,也许所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都很无助,需要我们的爱。

 

从中不难看出,差异主要有四处:

1. dragon冯至译“恶龙”,我译“悍妇”

2. beauty冯至译“美丽”,我译“优雅”

3see us act, ... with beauty and courage冯译“美丽而勇敢地看一看我们”,我译“等着看我们优雅而勇敢地采取行动

4. wants our love冯至译“向我们要求救助”,我译“需要我们的爱”

美丽而勇敢地看一看我们”显然是不对的,wants our love我译“需要我们的爱”,没有毛病,没有看出有“求助”之意。因此,它们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主要谈谈12

翻译时我是研究过冯至的译文的,因此,打开样书我才会马上看出编辑篡改了。读到冯至的译文,我不认同他对dragonbeauty的翻译。

我知道,中国人在翻译dragon时,如果没有特殊的指向,一般译为“龙”或“恶龙”,个别也有译为“恐龙”。比如,前脱口秀艺人思文说过一句话:“宁当理工校花,不做文科恐龙”,不妨译为Better be a belle among Science students than a dragon among Arts students。但在西方人的想象中,dragon的形象有三大特征:有翼,长尾,嘴中喷火(a large, frightening imaginary animal, often represented with wings, a long tail, and fire coming out of its mouth)。因此,与中国龙的形象差距很大,无翼,短尾,而且只在有需要时才喷火。

让我感到别扭的是“恶龙是公主”,这在逻辑上不太讲,我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思考的。还是那句话,凡是逻辑上有问题的译文,一定是对英文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有错误。首先,我觉得dragon这里未必是恶龙,恶龙与公主反差太大,而且看不出二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dragon可能是让我感到恐惧的任何东西(something we fear),而且一定与“公主”有关。一开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当我耐着性子翻查词典时,发现dragon还有“悍妇,恶婆”之意,比如She's a real old dragon就是“她真是个老恶婆”。经过斟酌,我选定“悍妇”,如此一来,就跟“公主”有对应了,因为都是女性。当我就此询问作者约瑟夫·比卡特时,他大吃一惊,因为他也没想到应该是这个意思,他只想到了“令人恐惧的东西”。

好吧,那我就顺便再问他一下如何理解act with beauty。它的原文是to see us act with beauty and courage,如果不深究,根据字面翻译,它的意思就是:看我们美丽而勇敢地行动。但在汉语中,“勇敢地行动”讲,“美丽/漂亮地行动”就不讲了。他回复说: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短语,不太容易从字面解释(It's a poetic phrase, so a bit difficult to explain literally),它应该指“和谐而优雅地行动”(But acting with beauty means acting in a way which is harmonious and elegant)。最后,经过与作者的探讨,我决定选用“优雅”(Elegance is a better word)。当然,“潇洒”也可考虑。

其实,冯至的译文问题多多。不妨再举一例,但不展开解释了,主要是对live的理解,冯至译“生活”,我译“体验”,至于优良中差,读者自鉴吧。英文原文如下:

 

Be patient toward all that is unsolved in your heart and try to love the questions themselves, like locked rooms and like books that are now written in a very foreign tongue. Do not now seek the answers, which cannot be given you because you would not be able to live them. And the point is, to live everything. Live the questions now. Perhaps you will then gradually, without noticing it, live along some distant day into the answer.

- Joseph Bikart, The Art of Decision Making, How We Move from Indecision to Smart Choices, Watkins, p2

 

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像是爱一间锁闭了的房屋,或是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现在你不要去追求那些你还不能得到的答案,因为你还不能在生活里体验到他们。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或许,不大注意,渐渐会有那遥远的一天,你生活到了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境地。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冯至译,《给青年诗人的信》,天津人民出版社,p23

 

我的译文:

对你心中一切未解的疑惑要有耐心,尽量喜爱这些问题本身,它们就像是锁着的房间,或是现在用异国语言写成的书。现在不要寻求答案,因为你还没有充分体验过,因而不会得到答案。关键是要充分体验所有的事。现在就去感受这些问题吧。也许渐渐地,等你有足够多的生活阅历之后,说不定哪一天不知不觉就得到了答案。

 

我核对了一下,编辑仍然是把我的译文改成了冯至的。我想借此机会告诉编辑:

-请相信我的翻译,即便有错,也极少。编辑不是改稿子的,所以,编辑的责任是顺,而不是改,是纠错,而不是添错。除非你有完全的把握认为我错了,那也必须经过我的同意,因为译者有最终的决定权,而不是编辑。实践中恰好反过来了。

-已经出版的其他译文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靠谱。本来我还比较靠谱,但经过你们的修改,我只剩下生闷气的份了。

我卖的“米”基本没有沙子,底子好,即便编辑“乐而好之”地加进去一些沙子,仍然不失为好书;而其他人的译作,尽管我不可能全部研读,沙子本就不少,编辑再掺进一些沙子,那可就没法吃了。

这就是我的译作跟他人的区别。敢讲此话,实乃心中有底,因为我从不偷工减料,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懂每一句话,我也有别人做不到的付出和认真、仔细。这是我对自己自始至终的要求。

心中有梦,永不停步(Dream ever, stop nev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