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子之Question

(2021-01-29 14:12:29)
标签:

王子

莎士比亚

查尔斯

分类: 翻译杂谈

我译的《深度决策》(The Art of Decision Making)即将付梓。可是,今天早晨(20210129)深圳的刘教授发我一段视频,让我忍俊不住,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这不就是《深度决策》序言一开始描述的那段情节吗?我在翻译时没有想到他们还录了视频,也就没有想过要搜索一下。

2016423日,英国中部腹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剧场上演了一部极不寻常的作品。英国部分最优秀的莎剧演员相会在舞台上,纪念莎士比亚辞世400周年,这天是圣乔治节,恰好与剧作家的生日重合。

他们没有表演整部戏,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场景,而是专注于一段戏文,大概可以说是最著名的戏剧台词。在一出不无启发性的喜剧中,朱迪•丹奇(Judi Dench)女爵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哈里特•沃特(Harriet Walter)、大卫•田纳特(David Tennant)和伊恩•麦凯伦(Ian McKellen)爵士忙于指导当时莎士比亚剧团哈姆雷特的扮演者帕帕•厄希杜(Paapa Essiedu)如何最完美地表达哈姆雷特独白的前10个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视频不影响对第一、二段文字的理解,但对于第三、四段文字的翻译有少许影响: 

To this end, each of them recommended that the novice Hamlet should stress only one word – though, of course, they disagreed on which word, often with great comic effect (starting with Tim Minchin's "to be or not to be?”).

The last performer to grace the stage was no thespian, despite being a well-known actor on the world stage: Prince Charles, first in line to the throne. Not entirely dissimilar, in this respect, to Hamlet himself. And when he delivered the famous verse, the word he chose to stress was the very last one: "That is the question.” 

主要是在看视频前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是很到位。观看了视频之后,我便更加理解了作者加斜体表示的单词是何用意了,在没有观看视频之前,我的理解是: 

为此,他们每个人都建议新手哈姆雷特只强调一个词,这样通常有很强烈的喜剧效果,(从蒂姆·明钦的to be or not to be开始?)当然,至于是哪一个词他们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最近一位为舞台增色的表演者并不是演员,而是查尔斯王子,王位第一继承人,尽管他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位著名“演员”,但在表演方面,他跟哈姆雷特本人还是有些相似。但在表达这句著名的戏文时,他选择强调的是that is the question的最后一个词question(问题或困惑)。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starting with Tim Minchin's "to be or not to be?的理解,看视频之前是:

从蒂姆·明钦的to be or not to be开始?

观看视频之后,我明白蒂姆的读法是强调or这个单词,而且是第一个指导者。如此,我就不必将整句英文写出来,而是译成:

最先出面指导的是蒂姆·明钦(Tim Minchin),他强调要重读or这个单词

如图所示:

王子之Question
接下来依次重读的是notthatistheto

王子之Question

王子之Question

王子之Question

王子之Question

王子之Question
最后一位是真正的英国王子,他重读的是question

王子之Question


最后出场的查尔斯王子强调最后一个单词是再合适不过了,一来他是真的王子,二来有调侃之意,因为对于他来说,强调question简直就是现身说法,他本人就是“问题”,比如婚姻问题。所以,不管是to be,还是not to be,王子的问题就是他的“问题”。

相应地,“最近一位为舞台增色的表演者并不是演员”中的“最近一位”就应该改为“最后一位”或“压轴出场的”才比较准确。

而“他选择强调的是that is the question的最后一个词question”也可以再优化,question既是that is the question的最后一词,也是全句的最后一词,因此,没有必要强调是哪里的最后一词,即改为“他选择重读最后一个词question”。

 

至于如何处理to be or not to be,我发现翻译成什么中文都不合适,而且此句在本书的后面陆续还有出现,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理解。前面译成A,后面要改成B,可能再后面要改成C,很麻烦,需要不断地解释为什么要改变。所以,我在给编辑的说明中建议不译,保留这句著名戏文的英文,但对于读者的理解不造成障碍。有点文化的人大都知道这句话。

保留英文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对“他选择重读最后一个词question”是个说明。如果此处不保留英文,哪里来的“最后一个词question”?

 其他的更改是处理“最先指导的是蒂姆·明钦(Tim Minchin),他强调的是or这个单词”这句话。原来是上一段的最后一句,放在括号里。在理解了视频之后,我将其调整为下一段的首句:

最先出面指导的是蒂姆·明钦(Tim Minchin),他强调要重读or这个单词,虽压轴出场但为舞台增色的表演者并非演员,而是查尔斯王子……

经过跟编辑的交流,感觉临时替换文件,印厂那边比较容易出错。暂时不改了,等加印时再改。但凡事并不绝对,或许有机会在开印前更改。但只能是或许,如果不能如愿,读者可参考此文自己修改一下。

读者若能找到这段视频,不妨一观,笑声之余,敬请原谅!


上述两段英文最后定的译文:

  为此,他们每个人都建议这位将要饰演哈姆雷特的新手重读其中一个词,如此处理通常会让喜剧效果更加强烈,当然,至于重读哪一个词,他们英雄所见不同,各说各话。

  最先出面指导的是蒂姆·明钦(Tim Minchin),他强调要重读or这个单词,虽压轴出场但为舞台增色的表演者并非演员,而是查尔斯王子,王位第一继承人,尽管他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位著名“演员”,但在表演方面,他跟哈姆雷特本人还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在表达这句著名的戏文时,他选择重读最后一个词question(问题或困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