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黄龙府
——东北笔记之一
东北是我跑的比较多的一个区域,最早上东北,记得好像是为了去农安。
农安是吉林省的一个县,属长春市管辖,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是全国有名的农畜产品大县,素以盛产玉米著称。农安古称黄龙府,加之我几次到该县,主要是出于看望朋友的目的,来去匆匆,所以这篇文章题目就加了“走马”二字,取“走马观花”之意,并非我真的在此骑过马,呵呵。
黄龙府这个名字的由来有段传说:农安是古代夫余国的都城,辽代时,辽太祖曾在这里住下养病。后来辽太祖病重,某夜有一颗巨星落于太祖殿前,次日天刚亮,夫余城上空便有一条黄龙盘旋缭绕,身长一里多,浑身光芒四射,金光耀眼。过了一会儿,黄龙钻进了太祖住的行宫,顿时紫气遮天,黑烟蔽日,经过一天时间才渐渐散去。不久太祖病故,终年55岁。从此,辽便将夫余府改为黄龙府。这段传说当然不足为信,只是为了神化辽太祖,但黄龙府之名确是由此而来。
公元1126年,金兵俘掳宋朝徽、钦二帝北上,曾将他们一度囚禁于此,南宋名将岳飞率兵北进抗金时,在誓师会上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也有“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诗句,农安因黄龙府的历史而闻名遐迩。黄龙府是辽国六府中重要的一府,从农安境内出土的大量辽金时期文物及周围23座辽金古城遗址,可以见证黄龙府当年的重要地位和繁华景象。
至于“农安”这个名字。则与伊通河有关。伊通河是长春平原上的千年古流,在农安蜿蜒曲折,环绕山岗,其形像龙一样弯曲,当地人称之为“龙湾”,后来音念转了便成了“农安”,这是该县到了明清之际才有的名字。我估计这大概是老百姓的说法,其实在金代,农安就名“隆安”,农安之称很可能就是由“隆安”沿袭下来的。
农安是我金融新闻生涯中第一个正式采访过的县,因此印象深刻。我第一次去农安,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但早在1994年我们报社在西安办培训班时,工行农安支行就派通讯员来参加过,与报社建立了联系。当年农安已是人口近百万的东北大县,因此工行的网点也多,好像有10个储蓄所。但多年来该行一直经营亏损,直到1998年初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才扭转了这一局面。新行长叫周德军,是本地人也是本行培养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那年他三十四五岁吧,挑起了这副打翻身仗的重担,费了不少心血和汗水。该行1997年尚亏损1488万元,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1998年实现盈利40万元,并且这种良性发展态势一直延续了下去,效益逐年向好。特别是该行的兴华路储蓄所,到1999年上半年,存款余额已达到3.6亿元,这在当时整个吉林工行系统的县域支行中是绝无仅有的。
记得1999年我在《城市金融报》头版上就几次特意编发过反映该行扭亏经验的报道,其中一篇是工行长春分行宣传秘书、也是我们报社的“坚刚”通讯员石秀生和农安支行副行长马铁民撰写的通讯《“黄龙”飞出地平线》,让农安支行初次在更广范围进入人们的视线。当年11月下旬,我冒着漫天狂舞的大雪,在石秀生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该行采访,结识了精明强干的周德军行长,也看到听到许多感人的事迹。记得当时行里有一名29岁的员工胃大出血导致休克,因为他的血型比较少见,手术抢救时医院血库告急,周德军立即组织全行员工及家属献血,可只有三人合格,这三位同志毫不犹豫地每人献出400毫升血,使那位员工得救。不料,第二天凌晨,患者又出现危情,需要再次输血。周德军又连夜和那三位员工赶到医院。终于,自己的“兄弟”转危为安、康复出院了,工行人团结奉献的精神和互助友爱的故事却在县城内不胫而走,传为佳话。农安支行真正出名,其实主要不在它的经营业绩,而在它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采访归来后,我写了通讯《不尽春风绿古城》,在《城市金融报》头版头条发表,突出地宣传了农安支行“精神变物质”的经验。从此,也与周德军结下了友谊,后来他虽然调离了农安到长春市区工作,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对农安支行我也一直予以关注。2001年秋,我从俄罗斯旅游返回时途经东北,又专程在农安稍作停留,与周德军小聚一场。
周德军离开农安后曾在工行吉林省分行营业部三度任办公室主任,因他的推荐,该部领导于2012年邀请我过去采访,当年我几次赴长春,7月间为了了解该部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的情况,冒着酷暑将其所辖的五个县域支行都跑遍了。驱车进入农安时,远远地就看见了那座县城中心高耸的黄龙塔。这座古塔建于辽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解放后经过两次修缮,保持着雄伟端庄、挺拔俊秀的容颜,是农安的地标性建筑。农安辽塔为砖筑,实心,密檐式,八角十三层,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44米,造型优美,表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风范,也是佛教文化的结晶。
2012年距离我第一次来农安已经有十三年了,工行农安支行该有不少新的变化吧!出于写稿的需求,那次我着重采访了该行拓展信贷业务的情况。当时,农安支行是长春五个县域支行中公司贷款规模最大的行,贷款余额有2.56亿元。农安县有一家中型企业——长春新大石油集团农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一户以原油加工为主业的优质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利润七八千万元,农安县的利税大户之一。该行领导陪我来到该公司厂区采访,公司财务部苏部长由衷地表达了对工行服务的满意。他说:“我们公司的基本户开在中行,过去在中信银行也有贷款,与工行农安支行接触后,感到工行员工的素质、办理业务的效率很高,比起一些小股份制银行来,工行在服务上有许多优势,所以我们愿意与工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了解到,农安支行春节期间牺牲休息时间,在营业部和省分行的通力配合下,仅用了7天时间就走完了全部流程,如期成功地为该公司办理了1.6亿元的定单融资,满足了企业生产周转资金的需求,也为该行自身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在农安,周德军带我去农家乐吃过几次饭,每顿都有当地产的“鬼子葱”佐餐,至今我记忆犹新。据他介绍,鬼子葱是洋葱的变种,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其学名叫“分蘖葱头”,民间还有毛葱、圆葱、红葱头等称谓,成熟的鬼子葱也只有鸽子蛋般大小。洋葱原产于中亚高原地区,后由埃及经地中海于十六世纪传到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日本,二十世纪初,变种的洋葱——鬼子葱由日本传入我国,其时正值抗日战争,故有“鬼子葱”之称。近年来研究表明:鬼子葱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钾、钠、钙、铁、镁、硒等有益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抗癌防衰老功效。记得当年我还带回一小袋鬼子葱,但因其味道辛辣,家人并不爱吃。但如今上了年纪,重视养生保健了,洋葱也上了我家的餐桌了。然而,那小小的、红皮的鬼子葱,却再无品尝的口福了——市场上的洋葱,个个比拳头还大,也几乎没有鬼子葱那股特殊的味道。
吃不到鬼子葱,但我与周德军的友谊却一直延续至今。2015年我邀请他来西安参加我们报社的一个活动,本想陪他好好转转三秦大地,但遗憾的是恰遇我90岁的老父亲病危住院、不久去世,那些日子我全忙于家事了,冷落了周老弟,让我抱憾万分。2020年前后,得知我在哈尔滨出差,周德军两次从长春赶过来看我,令我十分感动。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东北人那种仗义、豪爽、大气、真诚的优良品质。人生难得一知己,在我职业生涯中能结交周德军这样的挚友,真乃大幸也!
熟悉银行业务的人都知道,由于受外部经济环境和人脉资源的限制影响,绝大多数县域支行经营步履维艰。工行农安支行也不例外。2013年时该行人均利润是将近66万元,到2021年人均创利74万元,8年来的上升幅度看来虽然并不是很大,但员工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流。该行的存款增长情况就足以证明这一点。1998年时该行的存款是5.7亿元,2013年发展到19.33亿元,2019年增加到28.5亿元,2021年增加到38.26亿元,到今年已经突破40亿元大关。2022年6月末关键节点,该行时隔10年存款增长超越建行,重回同业第一,其间员工们的拼搏竞争精神可见一斑。
农安是个好地方,历史厚重,人杰地灵。多少年过去了,农安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前些年写过一首七律,记叙了我走马这块热土的感想,抄录如下,作为此文的结尾——
春风疑不到黄龙,二月龙湾已破冰。残雪压枝梅怒绽,凛霜敷面胆激增。数回来去生乡愫,几载阴晴感业宏。曾品丸葱曰“鬼子”,笑谈岁月愈兴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