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穿所谓的“剩余价值”学说

(2013-04-26 19:03: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剩余价值”学说最大的欺骗性在于:不把非物化的东西当作成本,比如时间,比如风险,比如智慧,比如交易,比如创新,比如制度,比如企业文化等等。

  时间成本。价格总会有波动,当资本家在较高点卖出产品(付出时间成本),多赚了钱,工人已经付出的劳动成本没变化,怎么能说多剥削了“剩余价值”?

  风险成本。资本家投资可能一本万利,也可能血本无归,收益跟风险是成正比的。当资本家倒霉的时候,他剥削的“剩余价值”(工人也劳动了)去哪呢?工人顶多失业,可以再找工作,他会为资本家分担工资外的损失么?

  智慧成本。同样多的资本开同样的工厂,即使其它成本也一样,两个资本家赚的钱也可能不一样。为什么?

  交易成本。跟这家做生意可能比跟那家做赚更多的钱,工人付出同样的劳动,为什么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会有所不同?

  创新成本。苹果公司的工人并不一定比别人累,但其收益率包括“剩余价值”,远超其它传统行业,为什么?

  管理成本。海尔公司作出“不许随地大小便后”等厂规后,生产效率大增也大幅提升,为什么?

    制度成本。同样是电子厂,大陆工人更累,但工资比美国同行低得多,按理中国老板赚的“剩余价值”更大,情况却恰恰相反,美国老板更赚钱。为什么?

    税赋成本。在一家公司或工厂内,老板交的税总比每个工人多,这是对社会作的贡献,“剩余价值”学说顾及到这点吗?

    文化成本。越是大的企业越是有其特色,企业文化是不可忽视的,这难道不需要投入么?

    选才成本。工厂企业的中层干部、白领,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算是工人还是资本家,算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如果要“斗争”,他们应该站在哪一边?请“剩余价值”解释一下。

  还有其它成本等等,几乎都是资本家付出的成本,即使工资成本不变,以上任何一个成本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剩余价值”变化,这是“剩余价值”学说无法解释的。

    至于资本家所做的慈善,甚至裸捐,“剩余价值”学说更是视而不见的,也许它根本不想解释。

    “剩余价值”学说把复杂的工业化生产简化为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等几个因素是极不合理的,根本无法解释工业文明的内涵,把工业文明进程描绘成血淋淋的,“每粒镙丝都滴着工人的血”。

    因此,“剩余价值”学说的目的就是要把剩余价值“归还”工人,更是可笑之极--资本家不赚钱他还开工厂干什么,学雷锋么?不赚钱又怎么扩大再生产,怎么发展经济?

    “剩余价值”学说最邪乎之处是把劳资对立起来,并且是不可调和,不是你剥削我就是我打倒你,没有共同利益,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双赢,直至你死我活。也为后来的“斗争哲学”“革命理论”提供了所谓的理论依据。幸亏世界上大部分人不相信这样荒唐的崴理鞋学,不然工业化进程就会停止,现在还停留在农业社会,什么后工业化时代、电子时代更是无从谈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题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