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材料作文“教授与青蛙”

(2011-10-13 10:33:50)
标签:

写作

指导

作品

教学

例文

杂谈

古文

分类: 作文指导

材料作文“教授与青蛙”

【题目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自选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题,不要抄袭。

审题原则

面对寓言性这一类材料,我们审题的第要义是解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当然,多角度解读材料,也是考场作文中允许和提倡的。

审题指导

第一步:

划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子),这些句子通常都最能体现材料的主旨。如这则材料的关键性句子是:

“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第二步:

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如这则材料陈述对象有:

1、教授2、青蛙3、动物们

第三步:

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如:

1、教授结果是被青蛙反驳得哑口无言。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

3、动物们反驳教授。

第四步:

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如:

1、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

(1)理论与实践脱离。得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得出: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说话过于绝对。得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或说话不能过于绝对。

2、青蛙把教授给驳倒了是因为:

(1)勇于质疑。(2)敢于挑战权威。

3、动物们反驳教授是因为:

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得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也是材料的主旨句。

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2010级  高二·一班  翟清巧

在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中,每一天都会产生新事物,与之俱来,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即使有,也只有高低之分,而无对错之别。

何必去穷根究底,追求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秦的横扫六国,三国的鼎足之势,魏晋时期的飘逸灵动,还有唐的雍容富贵,宋的儒雅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各有千秋,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还记得一节历史课上,老师问: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结果同学们的答案可谓丰富多彩。老师没有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答案,因为那本身毫无意义。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梦》中的花魁呢?宝钗的端庄贤淑、黛玉的清高优雅、湘云的活泼开朗,熙凤的泼辣圆滑、平儿的细致平和、香菱的聪慧好学……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个性迥异的人们,大观园才得以流光溢彩,《红楼梦》才能够更加丰富生动吗?

品味诗词,便能体会到诗人的不同心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李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深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婉……正是因为他们心境各不相同,诗文才各具特色;若他们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又有何新意可言?

我曾留意过这样一段话: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滴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而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