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杠杆资金做空凶猛 4只券商股被融券卖出55亿元

(2015-01-09 08:48:56)
标签:

股票

牛市做空,短期可能赚点小钱,但需要冒很大风险. 不值得.

====================================================================


杠杆资金做空凶猛 4只券商股被融券卖出55亿元

2015年01月09日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微博 我有话说(9人参与) 收藏本文     

  每经记者 王砚丹

  从去年12月开始的牛市,是一场券商股发动的大行情。12月,中信证券(35.25-0.90,-2.49%)(600030,收盘价35.25元)股价接近翻倍,按后复权价计算,本周三中信证券已经超过2007年大牛市,创出历史新高。光大证券(26.73-1.04-3.75%)招商证券(28.06,-1.39-4.72%)华泰证券(25.21-1.68-6.25%)这3只2009~2010年之间上市的券商股也早已收复多年的发行价失地,创出历史新高。

  本轮牛市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以融资为代表的杠杆资金的推动。但在券商股股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空方也积极运用杠杠手段,即通过融券卖出券商股获利。

  4只券商股贡献1/3融券卖出

  同花顺(51.970-0.33-0.63%)iFinD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月7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下的非银金融板块共发生融资净买入776.85亿元(即融资买入减去融资偿还的净额),资金流入量高居28个行业之首。其中,中信证券区间发生融资净买入174.42亿元,也因此取代中国平安(71.08-2.33-3.17%),目前以288.59亿元的融资余额排名所有标的股票首位。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券商板块短期涨幅过大,投资者之间也开始出现分歧。尽管融券交易并非主流,但近期券商股在继续被投资者巨额融资买入的同时,也承受着巨量融券卖出。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本周三,沪深两市共发生融券卖出155.23亿元,其中海通证券(23.33-0.98-4.03%)、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兴业证券(14.49-0.53-3.53%)卖出金额排名前四,合计被融券卖出55.50亿元,市场占比高达35.75%。

  海通证券被融券卖出8326.12万股,金额20.24亿元;而其当天二级市场总成交为131.8亿元,也就是说融券卖出占其成交比例达到了15.36%。另外,海通当天还发生了26.52亿元融资买入,占其成交的20.12%。这意味着当天海通超过三分之一的成交由杠杆资金推动。

  华泰证券被融券卖出17.96亿元,占其当天二级市场总成交125.6亿元的14.30%。而同时其融资买入金额为23.71亿元,成交占比为18.88%。中信证券和兴业证券则被融券卖出11.20亿元和6.07亿元。

  事实上,券商股被部分投资者看空的这种情况在去年年末已经初现端倪。这在华泰证券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去年12月16日~31日,华泰共发生融券卖出7.06亿股,金额折合168.05亿元,而同期融资买入量为5.76亿股,折合买入金额137.06亿元。也就是说,这半个月华泰的融券卖出量较融资买入量多出1.3亿股,融券卖出金额较融资买入金额高出30.99亿元。

  分析师提示短期风险

http://d1.sina.com.cn/201501/04/590294.gif

  在此背景下,昨日券商板块也出现了大幅回调。除了新上市的国信证券(14.881.359.98%)继续涨停外,只有西部证券(36.270.471.31%)上涨了1.31%,其余券商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跌幅最大的是方正证券(12.47-0.71-5.39%)和华泰证券,各下跌5.39%和6.2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元旦前后已经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了对券商板块短期涨幅过大的谨慎。如中信建投非银行金融研究员刘义就在最新周报中指出,2015年券商业绩仍可保持较快增长,并且2014年上半年券商股业绩基数较低,因此2015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券商股仍将有较好的投资机会,维持“增持”评级。但同时他也特别提到,“对于券商股应理性投资,2014年四季度券商板块涨幅过大,预计2015年在相对表现上将明显不及2014年四季度。”

  华融证券的赵莎莎也认为,尽管3~5年内将是证券行业跨越式发展的转型期,但整个板块“估值压力增大,警惕短期回落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