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监会拟研究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可交换债和国债期货

(2014-12-22 13:19:07)
标签:

股票

保监会拟研究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可交换债和国债期货

发布时间:2014-12-19 18:15:20   

  【《财经》记者 俞燕】新“国十条”为险资投资渠道进一步打开了空间,除了近期放开的优先股和创业投资基金,国债期债、可交换债乃至等具体的投资品种,亦有望在未来逐步放开。

  在12月19日召开的第一届北京保险国际论坛资本市场发展与保险资金运用论坛上,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邢炜透露,保监会目前正与银监会和银行等机构沟通,将适时放开险资投资国债期货,此外,还在积极研究可交换债,并表示黄金市场亦值得研究。

  可交换债券(Exchangeable Bond,简称EB)指“可交换他公司股票的债券”,是一种内嵌期权的金融衍生品,属于可转换债券的一种类别。该债券的持有人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能按照债券发行时约定的条件,用持有的债券换取发债人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权。发行可交换债券发债目的包括股权结构调整、投资退出、市值管理、资产流动性管理等。可交换债券换股不会导致标的公司的总股本发生变化,无摊薄收益的影响。

  今年4月,宝钢集团公告称,拟使用所持有的新华保险部分A股股票作为标的股票,发行期限不超过3年的可交换公司债,募资40亿元。可交换债的持有人在债券发行12个月以后,可将所持可交换债按照一定转换比例换取宝钢集团持有的新华保险A股股票。12月15日,新华保险的股东宝钢集团发布公告称,这笔可交换公司债已于12月12日完成发行工作。

  可交换债的推出有助于企业盘活资产存量、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宝钢集团这笔以上市保险公司的股股票为标的的业内首单公募可交换债,获得机构踊跃认购。此前证监会发言人表示公募基金可投资可交换公司债,而险资本身何时要以投资可交换债?邢炜表示,保监会正在对该投资品种进行积极研究。

  另一个值得期待放开的投资品种是国债期货。2013年9月6日,5年期国债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一年持仓量突破1万手。业内呼吁,尽快推出10年期国债期货。今年9月,中金所开展了10年期和3年期国债期货仿真交易。

  保险机构是债券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仅国债的规模便高达5000亿。债券投资占比较高,也意味着其利率风险敞口普遍较高。而国债期货特别是10年期国债期货,可作为保险资管的风险对冲和久期管理工具,降低保险资金的久期错配风险。目前所持有的5000亿国债主要是到期持有。

  邢炜表示,保监会正与银监会和银行等机构进行沟通和研究,适时让保险机构开展国债期货。

  邢炜同时指出,保监会从理念上支持保险资金进行多元化配置,鼓励保险机构进行创新。比如,从配置多元化角度来说,对黄金市场亦值得进行课题研究。目前尚未对险资放开的大的投资领域,恐怕就是“恐怕就是黄金和大宗商品市场了”。

  近年来,保险资金投资领域不断放开。但一个现实在于,保险机构对于新领域和新品种并未充分运用。以已放开的股指期货为例,目前保险业对其的运用屈指可数。

  创新的同时,风险管控亦需同步而行。邢炜指出,任何创新都应有相应的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和手段,“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

  同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开展保险机构“加强内部管控、加强外部监管、遏制违规经营、遏制违法犯罪”专项检查工作。其中,在资金运用领域,将重点检查重大投资决策的合规性,特别是违规将保费转为资本金、存款的真实性、大额存款是否存在质押,以及另类投资风险,特别是投资信托、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邢炜透露,最近保监会发现一些保险公司在银行存款业务领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在大额银行存款是否存在质押,是否存在关连交易和利益输送,一直是保监会重点监管的方面。

  论坛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8.95万亿元,投资收益率估算将超过5%,综合收益率约7.8%左右。

  从资产配置品种上来看,银行存款约2.5万亿元;债券投资3.6万亿元,其中,国债约5000亿元,金融债与企业债各1.5万亿元;股票和基金投资1.1万亿元(截至12月上旬数据),其中,股票6000多亿元,基金5300多亿元,两项占总资产为12.65%;另类投资中,股权和不动产投资为4500多亿,合计占比为5.16%,其中,不动产(含400亿元自用型不动产)共计约1150亿元,占比1.3%;债权计划8500亿元,股权计划960多亿元,信托计划3600亿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