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某文章节选和笔记
(2014-12-08 13:01:36)
标签:
转载 |
今早看了一篇很有启发的文章,作者是知名投资人,私募经理,文章是发在一个小圈子,我百度了一下,网上没有这篇文章,我不确定作者是否同意该文章在网上公开,但是我很想留一点下来给自己以后做参考,所以,我截取一点文章,大家权当参考就好,如果,作者不同意我发这文章,请发纸条给我,我会立即删除,谢谢。
一、沪深300指数在过去二十周里涨幅44.4%,涨幅很是惊人,指数下一步能冲到什么点位,什么时候开始调整,这事没人能说得清楚,但是想对创业板、中小板,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恐怕也只有权重股的估值依然很低这一条了,比如大银行的股价还没有摸到2015年年底的净资产。(是的,权重股,或者说是银行股估值真的很低,浦发现在13.5元的价格,也就比2014年年底净资产高出几毛钱,而对应的ROE是20%。股票市场充满泡沫,需要清仓离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再也找不到可以投资标的,一些显而易见的低估值标的,都会被炒得失去买入的价值,当然,现在的A股明显不是。)
二、创业板推出以来相对同期上证50的超额收益,随着相对成交量的萎缩,开始明显收窄,从今年7月初的2.7倍,一下萎缩到12月初的30%,伴随的,就是上证50的成交量的急剧放大和股价的快速上升,所以,一句话“量在势在,量跌完蛋”。(我自己在博客中也比较过四大银行股今年1月21日和12月5日的AH成交量的对比,对比也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由于恶炒小盘股,占权重大头的银行股的成交量多么的萎缩,当然,成交清淡,股价低迷也就很正常了。)
三、现在和998的时候非常相似,06年上半年的时候,还有不少机构是减仓做空的,直到四季度一根大阳线才彻底消灭了空头,07年上半年加速上涨后,迎来了著名的5.30,再然后才是缩量上涨冲顶的过程。(分歧无处不在,有分歧才有对手盘,才有交易,成交量过万亿,很多人吓坏了,我记得某人曾经说过,有分歧才有必要进行交易,一旦牛市确认,惜售的心理就会蔓延,和不少个股一样,放量大涨通常在底部和腰部,在出现头部之前,会出现缩量上涨的迹象,07年验证过了,这一波会不会也是这样...........)
四、过去十年A股确实是高速增长的,从市值占比看,上海市场从占全球的0.7%增加到4.7%,今年年底要超5%了,大中华市场(上海、深圳、香港、台湾)也从4.7%增加到了14.3%,而美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是40%左右。从趋势上看,未来几年资金必然会从欧美市场加速流入大中华,特别是A股市场,别听那些所谓的专家忽悠,什么美元加息资金回流,中国市场资金外逃等等,中美两国经济实体上的差距快速收窄,资本市场至少不会反向运行,特别是现在的估值水平下。(全球占比的提升,加入MSCI可能就是突破口,一旦加入,不说主动流入的资金,就是需要配置权重而被动流入的资金,就能把权重股打上去一大截。所以,未来十年,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时代红利,时代赋予我们的,抓不抓得住就看自己了,我相信一定会有天才可以不断做波段,精准踩点,实现收益最大化,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在泡沫不明显之前,坚定持股也是一种方法。)
五、资金流入大中华市场,但显然不会在四个市场平均分配,台湾就不说,经济早到了瓶颈,涅盘重生需要一个有远见的,强力的政府,可惜,现在在内耗,香港也是,自己胡搞,怨不得别人,剩下的,无非就是上海和深圳。从08年以来的数据看,上海确实落后太多,涨幅都赶不上全球平均水平,沪港通或许是一个契机,尽管现在成交额很少,但是从中登的数据看,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净买入,另外,前几年深圳的杀手锏是新经济的话,那么上海的大杀器或许就是衍生品了,个股期权怎么玩,可能是明年春节以后的事了,但是这玩意对于上证50样本股的成交额甚至估值都是有提升的。(上海也好,深圳也罢,都是中国的,未来A股港股化也是趋势,衍生品市场,就是一帮赌鬼聚在一起互摸口袋的地方,也是暴富奇迹频出的地方,当然,要是不想跳楼,就要管好自己的手,不懂的不做,不熟的不做。)
六、未来蛋糕的做大,上海和深圳都会受益,当然,上海优势大点,而且必然会挑战香港的地位,A股换手率高是前列的,原因很多,比如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散户化,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衍生品市场不够发达,没有涡轮牛熊证,那只好把正股当作权证来炒,如果按之前说的,上海会从个股期权入手推出一系列大杀器,那么A股的游戏规则或许会发生变化,怎么变,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有变化总比没变化好,特别是大家印象里死气沉沉的上证50成份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