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平安不应该过分重仓银行股

(2012-03-20 15:33:39)
标签:

转载

呵呵,又回到了老问题上. 我记得去年H股里保险银行暴跌时,就是风传平台贷风险的最猖獗时期. 当时就讨论过银行的问题.你的担心,我无法反驳. 但如果真如你担心的那样, 我感觉你应该清空A股,然后买黄金. 这样就安全了. 否则就产生了悖论. 如果中国银行系统正发生或将要发生你担心的事情, 那就不应该持有现金和股票. 因为一旦发生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股市是最不安全的...中国也许就会解体了. 其实只有一种情况下,可能发生, 就是政权发生大的改变. 否则国家控制下的银行,目前都是没有充分自由竞争的,何来你说的那些风险. 至于你说外国发生了几次金融危机,那是因为他们是充分的自由,以至于失去了监管,都杠杆化那么高,不出现金融危机才怪. 这是体制决定的. 所以目前阶段,我们没必要去杞人忧天, 只有当中国出现财富的短期极度膨胀,也许还有可能(前提是市场化完全放开后). 
今天看到花旗集团那么低得价格转让浦发银行的股票,心里很不是滋味,外资转让内资银行股一年来已经好几次了,一个一个都打着自己本身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不看好内地银行股而抛售,面对老谋深算的国外金融大鳄们的一连串行为,我想绝对不只是他们本身的问题而抛售我们中国的银行股,以我个人浅显的判断应该是他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未来10年都不太可能继续增长而会不断拖累中国的银行业,而中国银行业以不断的融资贷款靠利差靠规模做高业绩是不可持续的,当房地产市场转向,当中国降息的时候是不是对于银行业是双重的打击,现在看着低了又低得PE再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急转直下?

试问如果中国现在的利率和欧美日本一样维持在1%左右,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10年的萧条,我们的银行业会怎么样?还能维持如此高的利润吗?答案明显是不可能的,如果真发生上面的状况我们的银行股必然业绩打对折甚至三折,弄的不好现在完全看不到的‘坏账’甚至会让部分银行陷入亏损的境地。而上面这两种状况发生的概率基本是100%,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而外资银行的巨额减持似乎已经告诉我们时间已经不远了,就像2000-2005年外资大鳄利用各种渠道介入我们所有人不关心的银行股的时候,他们已经嗅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牛市将带动银行业的大规模发展,而如今无数的价值投资者坚定的看好银行业的时候,外资大鳄们却一个又一个的全部溜走了。。。
==================================================================================================

2010-2011年对于平安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控股了深圳发展银行,对于这一举措作为股东我是非常赞同的,只是总的来说入股价格还是稍高,让我颇有微词,但是无论如何都是拿到了控股权,贵个10%-20%也还算能接受了,我相信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交叉销售,是为其主业寿险产险服务,大方向是对的,只是成功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从平安过去这两年的表现来看,成功已经是必然,只要国家政策上不打压不反对,一切都会顺理成章的实现,技术,人才,平台该有的全都有了,还有什么理由会不成功呢?

平安2011年的年报中投资在股市的1000亿资金,有65%以上都放在了银行上,这点让我很不安,如果说用几百亿资金持股工农建行是为了那4%的分红,我实在是不敢苟同,现在哪里找不到年收益5%的项目?有人说重仓工农建行是为了和它们搞好关系可以卖保险,这点我更是不相信。平安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还需要靠它们卖保险?平安那50万的员工天天都在坐吃等死吗?分析来分析去,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平安在2011年后转向了销售分红险,为了匹配这部分险种而重仓的银行股吧!

平安做到如此的规模应该想的是多元化,而不是集中,做的越大越要多元化,特别是每年不断涌来的上千亿的保费如何分配投资出去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现在中国可以投资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很多可以投资的项目保监会还不允许做,一个企业想做百年老店,必定要把产业链拉的够长,才能抵御无数次的经济萧条,我再也不想看到平安遭遇富通这样的事情,平安不要再不吸取教训,无论多么看好什么东西也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希望看到的是平安有100个篮子1000个篮子10000个篮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