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湄公河行动》学习笔记

(2016-10-16 21:06:09)
标签:

杂谈

​终于如愿买票看了湄公河行动。之前做的功课,就是熟读了电影文学剧本,能完成到这个程度,还是让我很惊讶!

有几点笔记突出的感受。

第一,这部片子坊间传闻,是没有IP加持的现实题材原创作品,还是主旋律,言外之意,这是最大的炒作噱头。我理解,这部片子其实是有加持的,这种加持力甚至非常大。读原剧本时候,对于在演习、会议、办公室决策过程中使用OV插入真实事件、介绍卧底等打通故事通路的做法还有一定担心,但是看到国家施压之下四国外交车队进了公安部大门、进入公安部新办公楼的时候,这种疑虑眼硝烟散了!这是国家行动,本身的加持力是非常大,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随便运作的,这个大家都懂。所以这部片子引起中国人的关注,也是毫不奇怪的,类似于韩国人看《鸣梁海战》,意思是一样的。至于主旋律,就更不是影响市场的障碍,拯救大兵瑞恩也是二战中的一次充满民意期待的国家行动,更不要说“美国英雄”模式都属于美国的国家旋律。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这部片子没有加持,有加持,加持力非常大!这点一定要理解。

第二,大家都说,电影既是写出来的,也是拍出来的。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电影工业的力量,尤其是看到了导演的工艺创作部分,对电影成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剧本是林超贤自己写的,从文学剧本看,大的段落结构、人物性格、事件强度、行动、推理、结构起承转合、细节针头线尾,虽是高度简练,但却非常完整。这样留白较多的剧本,看交给什么导演去拍。林超贤拍的非常好,在执行自己剧本设计基础上,每个部分,每个细节都要求极高。特别是剧本留白部分的大量动作戏、行动过程戏中的“刺激-反应模式”是一丝不苟,异常清晰的,令人想起《地心引力》中一个演员独角戏情况下,如何维持出色戏剧冲突动作的特例。动作片镜头感确实挺考验导演的,林超贤不仅应对自如,准确麻利,还能捎带手创造出运动镜头惊奇。所以尽管没有大规模调动更先进的军事警用设备,动作戏质感却比《战狼》更成熟更有提升。

第三,动作紧张是比较难的类型片元素。根据中国市场特色,类型片从大类上区分,主要包括:喜剧、爱情、惊悚(含悬疑恐怖),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还形成了另一个大类——动作片。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把《湄公河行动》归类在动作片类型。警匪、枪战、破案我认为不足以代表动作片的类型片特征,只是一种题材特征引起的小门类类型元素而已。动作片要求动作打开,动作戏推送人物的段落性价值节点,动作演绎高潮。湄公河符合这个特征,所以类型吸引力会更大。影片以彭于晏女友被迫染上毒瘾的悬疑线索引发事件猜想,在决策戏中间吸收惊悚犯罪类型经验,表现了案发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创新——类型之间没有围墙!三幕结构过渡点的动作戏,质量非常高,一次是行动取得成果,一次是行动被察觉失败,波峰波谷效应明确,这是观众易于感知的东西。特别是节点动作戏,多属于多方参与戏剧冲突的复杂动作场景,导演掌控游刃有余。特别聪明的还有,利用对抗方内部争夺,采取了对抗方接力方式,让两个主角活捉糯卡的高潮戏险象环生。

第四、充满紧张感的“一口气”。15分钟决策之后(打开点非常标准),活捉糯卡给国人一个交代这“一口气”,在紧张感的伴随下贯穿了故事始终,甚至事件强度弥补了两个主人公角色需要和行动领导者、队友甚至包括“哮天犬”共同配合完成任务的制约因素。这部片子看下来,除了在幕结构衔接部分正确安排了“释放节奏”的分析推理、意见争执、情感交流的戏,整体体验上在动作片里还是非常强烈的。笑点安排的虽然少,但印象中剧本里有的,在电影院里都被点燃了。结局部分在动作高潮之后,利用哮天犬又实现了一次情感小高潮。在两个主要人物中,选择彭于晏进行了人物“执迷点”植入,让彭于晏在维护行动计划和报仇之间,完成了人物的弧光。

预计,片子的票房曲线,还会维持较好的热度坚挺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说明中国市场仍处于最好状态,中国观众仍是最识货的观众之一。

愿《湄公河行动》不断刷新中国国产动作片新纪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