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肿瘤君的三言两语

(2015-08-25 11:18:55)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59298651jw1evemoifv1dj20et08ct9e.jpg 1、市场化以来第一部多幕故事。原谅我孤陋寡闻,我认为这是市场化以来第一部六段积累完成的充满戏剧性任务的喜剧电影。大家习惯于使用三幕或四幕结构讲故事,和两点有关:编剧思维和转折点创造。一是编剧思维。文学性意识强烈的编剧,更倾向于喜欢三番四抖沿着情绪方向做结构,因此三幕四幕大段落经营,在以往优秀故事中常见。而这部戏的编剧是漫画家,是给跳跃的四格画面诠释故事的人,因此脑洞更大,跳跃性和想象力的自由穿梭更多,幕结构变化的灵活性更强。二是转折点难于创造,如果你要求高些,不是简单使用“神来解决”的方案,采用硬逆转跳楼撞车自杀未遂,而是依照材质的自然韧性巧妙做出弯,那的确是很难。刚才说过,漫画家思维在这类多幕喜剧中,有天然优势。
2、悲喜剧的融合。这是大家都看到的。悲剧和喜剧,不讲理论,单从情感样式上说,又哭又笑,本身就很难。早几年韩国有部票房冠军片《7号房间的礼物》,也是6幕悲喜剧,但我基本上认为,那部戏是用喜剧精神穿越悲剧,结构完成度更高,更虐心、更感人、更有人性的辨识度。但我们这部也不示弱,是用喜剧彻底颠覆了悲剧,我们感觉熊顿还在,触手可摸。悲剧和喜剧的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导演也常会翻车演砸。我说过,混合类型的故事,最关键的是敢于坚持以一种类型元素做主推元素,巧妙融合其他类型元素,各得其主,随遇而安。肿瘤君胜在了信任人物核心性格、信任基本的人物关系架构。熊顿就是一个在面对死亡上“一二到底”的人,这就是她的核心喜剧性格。所以她对待死亡、爱情、友谊的态度,就会在和正剧人物(医生、父母)以及喜剧人物(死党)碰撞中,持续坚持了最基本的喜剧推动,感动人和鼓舞人。
3、故事材质硬度。我在我的课程中始终想告诉大家,商业片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天真,是靠我们有限的生活阅历下燃烧技巧可以做熟一锅饭的。拿好莱坞的发展说事,首先有现实题材火爆的30年“高级工业化”阶段,后有在这个基础上的大片阶段。先会走,后飞跃。直接进入大片阶段想法很幼稚。我们行业里很多人认为,只要我找到一个有意思很牛逼的核心创意,靠三番四抖左青龙右白虎的包袱桥段,观众就会像中了魔障一样,跟着我走。小看观众了。捉妖记、大圣的成功告诉我们,哪怕是一个笑点的设计,要是不符合人类对笑的反应的复杂心理生理过程,你连小孩子都糊弄不了。观众对材质的辨识度,是非常高也非常敏感的。所以在我的故事评价体系里,故事材质和结构规律满足度,是同等重要的。亲爱的和失孤,虽然结构上问题明显,但在市场上依旧会有基本的反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当然也必然有结构上很畅顺,由于材质不达标败北的故事存在,也不少。消费者非常懂得掂量你的材质到底是几斤几两。肿瘤君可贵之处,就是看完电影后,感觉到熊顿依然在我们身边。这是最厉害的,电影除了娱乐,就是留给观众对“人的新认识和对人类关系的新发现(劳逊语)”,找到和印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似曾相识的情感样式。如果你的故事在材质上根本不被观众接受和认可,一切努力都是没有用的。而且,在这段话结束前我还是要疾呼,商品制度挤压下的生活样本丰富期,只有短短几十年,人们的关注焦点不会原地等待,题材问题是过时不候的。如果你不善于向生活要精彩,仅凭自己一点点想象力很难奏效。
4、所有的想象力和灵活性,都必须在戏剧任务链条的正确位置。肿瘤君,前面说过,编剧袁媛本身是漫画家,所以对于故事的接受,开始的时候你会有些许不顺畅和诸多跳跃感。编剧经常会灵光一现,脑洞开始穿越,或者是出现年轻编剧喜欢的VO、OS或者是编辑剪辑上的升格分切画面等。很多年轻编剧会不服气,这些我明明是懂的啊,为什么我用就不成,就成了坑,她用就成,就被观众叫好,这不是欺负人吗?如果懂得故事的“同一性”问题,你就会发现,沿着戏剧任务发力和为了创新而堆砌技巧,完全是两回事。熊顿在发病后,如何看待自己的病情、她的主动行动方向和最后的故事结局,才是戏剧性任务的核心。沿着这个基本主线,编剧灵活运用“熊顿对梁医生的意淫(好)”、“得知病情后的消沉(坏)”、“病友交流后的情感释放(好)”、“好友撕逼病情真正加重(坏)”、“梁医生‘穿越’救命(好)”、“高潮追思会(坏,但精神上扬——否定之否定主题策略)”六个段落积累,采用非常灵动的、年轻人喜欢的样式来讲故事,观众就接受了它。
5、缺点有,进入故事慢;片头处理一般;缺乏更深刻的人生诗意。但已经非常好了,尤其对于这样的中小成本现实题材电影,已经给中国的电影工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