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故事里有多少种冲突形态?(上)

http://s11/mw690/001DeCfTzy6JUl6faYy9a&690
讲电影故事,你掌握多少种构筑冲突的技术,熟悉多少种冲突存在的方式?在有限时间线上,以影像方式出色讲述故事,可能是一个基本功。最卖座大导演卡梅隆说过,观众永远不会关心你的故事是如何拍摄出来的,永远关心你的故事是如何讲述的。如果不能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技术,讲出一个出色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关于电影故事为什么可以对观众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根据我的研究,从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开始,美国好莱坞对欧洲的两场电影革命进行了很好的思考和吸收其有益成分,让电影故事的基本的最小的结构单元的构建,更加扎实和创造性地全面继承了亚里斯多德以来欧洲戏剧冲突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影像可实现的角度给与了最大的宽容度和创造力。因此,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电影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了畅销品。好莱坞不仅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将这些结构技术的成熟,运用于现实题材电影故事,创造了匪夷所思的30年现实题材电影的辉煌时代;而且从70年代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开始,为2000年以后的大片模式的繁荣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影响了一大批顶级电影导演。
以冲突最小单元技术出发,围绕主人公的主动选择和命运变化,从故事的有效开端到故事必然高潮的主流故事技术,在亚里斯多德、阿契尔、霍华德劳逊、罗伯特麦基、希德菲尔德等人的大力倡导下,也逐渐形成了清晰的理论体系。
按照麦基的说法,故事之所以可以对观众形成120分钟持续不断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最小冲突单元细胞在结构里的正确使用,让观众感受到故事主人公所承受的特殊的人生压力,并有效通过冲突细胞的有机勾连,有效的方向性铺排连缀,合乎观众欣赏规律的一波三折的变化,激活观众的情绪情感活动,在故事最重要的节点上产生情感认同,在高潮里领略故事的思想。
不了解组成故事冲突的最小单元细胞的形态,就无法掌握故事系列冲突的整体结构,你的故事往往会莫名其妙沦为冲突稀少、压力不连续、线索分散、让观众厌烦的烂故事。整个故事必须充满这样活生生的冲突细胞,不能有任何无效形态存在。这就是好故事和烂故事最基础的区别所在。
中国编剧的最大问题不仅是对电影故事冲突结构方法缺乏整体教育支持和全面及准确的了解,对编剧能力的突进影响巨大;而且更在于对影视故事冲突的基本形态理解狭窄,不能游刃有余地利用故事最小冲突细胞生动灵活地结构故事。
经常会发现,编剧们把电影故事写成了对白剧,写成了动作剧。对白和动作以外的冲突手法,很少人能比较全面地理解掌握以至于心领神会形成心灵记忆。所以,我们的剧本经常会以纯对白的形式出现,就好像一个中学生,对老师说:老师,除了对白,其他您看需要什么,麻烦您自己加上去好了。3万字左右的剧本,连基本的场景数都凑不够,怎么可以成为好故事呢?好莱坞制式剧本模式,一般是一页纸代表1分钟,120页就是120分钟,会把镜头里存在的一切冲突方式写进去。
我们来看看,电影故事里究竟可以存在多少种冲突的形态呢?
1、对白。
对白作为冲突形态是话剧艺术带来的。手法比较高的编剧,可以把对白写得波澜起伏,把一切需要交代和铺垫的信息埋藏在对白里,用对白创造对抗的强度、节奏,把语言以外的深意巧妙隐蔽在人物对白中。笨拙的编剧会把对白写得白开水一样无味,流水账一样无趣,写出来的东西被我们戏称“像电视剧”。电影对白讲究短而有力,讲究话里有话,讲究与人物外在和内心的高度合拍,讲究知识和品位。一些对白作为内心冲突的营造和推动方式,会很长、很幽默、很精彩。前面部分大家都懂,无须举例。后半部分关于精彩的、高频度的、较长的对白冲突,不仅存在于伍迪作品里,而且存在于2012年国产电影故事《失恋33》中。冯小刚的一些故事,也有这样的特点,特贫,特有趣,招人喜欢。
2、动作。
不仅是英雄故事,不仅是战争题材、警匪、惊悚犯罪、武侠故事充满以动作为基础的冲突最小单元,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电视剧里,也充满着动作冲突。有些是被我们滥用的动作冲突,比如撞车、跳楼、肢体冲突等等。动作冲突是故事冲突最常见的手段没错,但必须保证两点,一是在结构正确的位置上。举例,惊悚犯罪题材故事少不了警力出动、犯罪现场处理、车辆追逐、枪战、搏击等,但必须是故事冲突结构里的正确的一环。在结构没有产生对主人公巨大压力而有效影响观众的情况下,在精彩的动作设计,观众也通常是麻木无感的。比如高晓松策划的《大武生》,三段结构成为了三段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观众对频繁的武打场景就会失去兴趣。比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由于故事前半部分只是在铺陈剧情,主人公一直没有面临两难选择,追车枪战尽管拍摄质量很高很耗费资金,观众照样可以不尿你!而我们看《七宗罪》,故事结构牢牢锁定了主要人物的命运变化,只是在最重要的三个节点上出现了大场面高强度的动作对抗,观众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二是关键动作不可重复模仿,必须具有创新性。例如《虎胆龙威》续集中,编剧设计了让主人公在故事高潮里,利用敌人的枪穿透自己的肩膀击毙了对手。比如《致命的诱惑》里,疯狂女人突然从浴缸里扑向德尼罗等等。
3、看见。
很多人对戏剧冲突理解不充分,认为除了对白动作以外,基本的、最小的对对抗性形态是不存在的。这绝对是误解。故事里的冲突和生活里的冲突是一样的,一样无处不在的。故事冲突除了对白和动作,更多的形式是以“刺激——反应”模式存在的。当一个成熟的编剧,在故事开始后的15分钟左右时间里,为故事结构打下正确和坚实的基础,做好必要铺垫之后,你会发现这种刺激反应模式会成为有效编剧构筑冲突的主要手段。
刺激反应模式以“看见”、“听见”、“感受到”刺激源和作出反应和不做出反应来闭合冲突的鸿沟,形成一个完整的最小冲突节拍。
我们举看见的例子。只要看见的东西,在精心设计的特定环境里引发了主人公或其他故事人物正确的反应,这个冲突就可以成立。比如说,《辛德勒的名单》里,辛德勒在骑马的时候看见了全程屠杀的场面,镜头只要还原于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一次冲突即告完成。《集结号》里,谷子地看见了下阻击命令的刘团长的墓,镜头给到谷子地,这就是一次冲突。再比如《唐山大地震》,李元妮背对观众,看见离散多年的女儿走进院子,没有动,这又是一次标准的冲突。要举例子,恐怕一天也举不完。
4、听见。
故事主人公或其他人物,听见刺激源,做出反应或者不做出反应,都可以构成一次标准冲突。例如《西雅图夜未眠》,男主人公从墓地回到家里,沉浸在丧妻之痛里,不能自拔。她的亲戚问他食物是否在冰箱里,镜头给到男主角,他既没有动,也没有回答,而是呆呆望着窗外。这是一个冲突。接下来,发问者看见这一幕,看了屋里众人一眼,这又是一个冲突。试想,如果剧本里你没有写这些,导演和演员在现场改剧本,你就别唧唧歪歪。他们不改,不攒,拍摄如何进行?对手戏从哪里来?
(未完待续,一共有12种基本冲突形态,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