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家说了,笑其实不简单

(2014-06-07 23:04:36)

从脑电刺激的角度来看,一般说,带有正面无害信息的刺激源,能产生带有正负荷的脑电波,而带有负面和有害信息的刺激源,能产生带有负电荷的脑电波。它们分别刺激位于脑干的两不同的功能部位“奖赏中心”和“惩罚中心”。前者可引发正激素释放(如多巴胺、脑啡肽),引起愉悦的情绪情感反应;后者引发分泌负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沮丧、压抑、忧伤、紧张、担心等负面情绪。如果负电能达到较高程度,则会引发不同的应激反应,引起恐惧心理。

而根据德克斯(derks)使用脑电图仪追踪到的大脑对幽默材料作出反应的脑电波模式,则证明幽默材料引起的脑电波带有负电荷,引发人们发笑;而如果引起带有正电荷的脑电波,则没有任何反应。这看起来是一个矛盾。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学习过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喜剧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虚拟矛盾基础上的类型。最初,我们接受的可能是一个负面信号,比如说看到一个人突然摔倒,而这个人却没有真正遭遇危险,站起来拍拍屁股又走了。于是我们感到了好笑。这就是“假警报解除”说。很多喜剧人物的行为模式,是乖谬和偏执的,乖谬和偏执的人格,本身是一种负面信号;而喜剧人物一般不会真正受伤,他们的“犯二”只能引起某些混乱而不会伤及他人。所以当喜剧人物引发的冲突包袱抖开的时候,我们会爆发笑声。而如果抛弃了最初的负面信号,喜剧可能就不会成立。

对于人类为什么发笑的科学研究,至少对我们有两点重要启发:

一是,笑的反应似乎是通过大脑很多区域的环路贯通、联动而产生的,涉及分析笑话左半球,执行理性分析对笑话加以理解消化的右半球,处理感觉、视觉信息、触发笑的反应的边缘系统等。因此笑的生理机制更为复杂和充满对立统一特性,更为依赖不同人群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更难于把握。如果阻断其中任何一个区域的连通,都会使笑声难产甚至是流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今没人能对喜剧艺术作出完整和规范的定义。

二是,人类的神经中枢部位,对喜剧反应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例如边缘系统包含了丘脑、下丘脑、杏仁体、海马体、小脑、扣带回等深层脑组织,属于哺乳动物脑层次,具有古老和维持保护基本生命需求的特征。看似和喜剧表达无关,但是,研究表明,对喜剧作出反应的决定性因素。例如你对喜剧反应,离不开经验记忆,离不开海马体功能;下丘脑的研究表明,刺激它的中间部位,对失控大笑起到重要作用。而喜剧刺激能否顺利抵达边缘体,整个过程十分复杂;由负电荷脑电波引发的对笑话的反应过程,最终能释放正激素,转变为笑声和愉悦,也是一个矛盾对立统一的神奇过程。仔细观看优秀喜剧,你会发现当旺达举起棒子要击打奥托头部的时候,我们起先紧张来着,可当我们看到箱子里没有宝石,就会因为这个负面信号发笑;当王宝把一盆水泼在徐朗的笔记本电脑上,起先也是负面信号,但我们想起泼水节的气氛,就会因为王宝的善意的2和徐朗的“倒霉”发笑。

很有趣,不是吗?关于喜剧的技术,有很多,我有一个喜剧讲座,分析的例片就是著名的旺达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