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扪心问诊》的心得

(2013-09-10 13:30:13)
标签:

杂谈

改编自以色列广播剧的《扪心问诊》,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美剧。四个特点:一、靠说话吸改编自以色列广播剧的《扪心问诊》,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美剧。四个特点:一、靠说话吸引观众。这部戏只有一个固定场景,两个固定人物(每集换一个患者),三种镜头使用(小全、近景、特写),但居然很吸引人。麦基在阐述电影特性的时候,曾经说戏剧是“听”,电影史“看”,80%再在看,20%在听。但是本剧对这个影视艺术本质的特点做出挑战,来了一次“否定之否定”的成功颠覆。每集一个主题,每集收获一个感悟,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部戏和其他电视剧有什么不同,被深深吸引,非常不容易。令人想起了新浪潮莫奈的实验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男主角对女主角喋喋不休,让女主角相信男主角说的就是发生过的事实。现在观众就成了女主角,编剧成为男主角,莫奈的实验在心理诊疗题材上找到了最适合的对象。二、用语言取代视觉表现。电视剧使用对白代替了视觉描述功能,理论上说,这很难。就像在剧场听相声,演员表情和语言是征服观众的唯一手段,每一句话都是叙事的结构性材料,不允许有半句废话。在《扪心问诊》中,对白是一个完整视觉表现体系的替代品,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白(主要是患者精彩对白以及治疗师有意的引导),不仅收获着一个完整的治疗实况,更是收获到一个完整的关于患者三个人各层面的具象片段。而且在语言精彩程度的刺激下,这个围绕患者的生活片段非常生动且个性,同时还非常方便于观众通过语言/视觉转换系统进行顺畅的快速转换。所以说,这种类型的和质量的对白,比一般那剧本描写要难5倍。三、对白里有完整的对抗曲线。基于人物欲望引发故事对抗结构的基本原理,本句对白包含了患者内心的自我对抗,在对白段落中也存在着价值转换的节奏。在此基础上,个性,同时还非常方便于观众通过语言/视觉转换系统进行顺畅的快速转换。所以说,这种类型的和质量的对白,比一般那剧本描写要难5倍。三、对白里有完整的对抗曲线。基于人物欲望引发故事对抗结构的基本原理,本句对白包含了患者内心的自我对抗,在对白段落中也存在着价值转换的节奏。在此基础上,治疗师本身的人格、际遇、现场随机互动,也完美融入了这一系统,实现了在对白中的系列对抗、价值转换、推动实现内心冲突高潮的出现、导出结局和逆转结局。更难的是,这种配合必须符合心理治疗的规定环境,一旦失真,观众马上就会“出戏”,苦心经营的吸引力马上机会荡然无存。四、不缺少当代剧集不可缺少的惊奇元素。一是满足人类“偷窥欲”,对他人的心理问题及隐私部分感兴趣的欲望;二是使用心理学知识元素,在生动情境中构筑吸引力。五、新尝试能否走远。感谢刚才有网友提示,此剧在第二季更多融入治疗师本人及其家庭的实际冲突模式,向美剧一般规律回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